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015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表演《大鹿》教学目标:1.唱好歌曲中的跳进音程。2.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不同角色,为歌曲四个乐句设计不同的速度、力度及音色,以表现歌曲形象。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编创,表演歌曲。教学过程1.聆听范唱(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2)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边听边以稳定的速度击拍(拍手、点手心)2.学唱歌曲(1)跟着老师按歌曲节奏读歌词,边读歌词边击拍。(2)分角色按节奏读歌词(仍然应强调击拍):第一、第二句集体读,第三句女生读,第四句男声读。(3)老师弹奏钢琴(慢速),学生在心里随琴默唱。(4)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学生随琴轻声默唱。(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3.表现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①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②第一、第二乐句是谁演唱的?第三、第四乐句是谁演唱的?(2)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第一、第二乐句齐唱或领唱,第三乐句女生演唱,第四乐句男生演唱)。(3)歌曲第三、第四乐句应该怎样演唱?①第三乐句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小兔子的急迫心情?(速度稍快,力度稍强)②第四乐句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大鹿保护小兔子的坚定决心?(中等速度,力度中等)③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分角色表现歌曲。4.编创表演(1)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歌曲基础上编创、发展故事情节。①分配角色,如故事叙述者、小兔子、大鹿、太阳公公、大树爷爷、花仙子等。②可设计偷猎者的形象,用简易的材料模拟枪声。③可设计《森林的早晨》《偷猎者》《手挽手》三个情节。(2)学生根据以上情节选配音乐、编创表演动作。(3)学生边唱边表演。5.师生共同评价表演之后,师生共同评价。可评出最佳编配、优秀演员等奖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歌曲)2.欣赏《糖果仙子舞曲》教学目标:1.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进一步增进对童话人物的了解、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2.能随录音哼唱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副歌部分。3.聆听乐曲《糖果仙子舞曲》,认识钢片琴并感受其音色。4.感受乐曲的梦幻色彩以及抒情、优美的情绪。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可采用谈话法由童话故事人物引入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请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2.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1)聆听歌曲(2)教师提示学生:歌曲中有哪些童话人物?同学们知道这些童话故事吗?(3)聆听歌曲,听辨歌曲的两个乐段,感受歌曲两个乐段的情绪有何不同。(4)随录音哼唱歌曲副歌部分。(5)学生可分组自选童话歌曲演唱或表演,比一比哪个组演唱或表演的童话歌曲又好又多。3.欣赏乐曲《糖果仙子舞曲》(1)教师介绍《胡桃夹子》故事情节有及乐曲在舞剧中表现的场景。(2)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梦幻色彩。(3)教师出示钢片琴图片,结合音响,向学生介绍钢片琴。(4)聆听、记忆第一主题。(5)完整聆听,听辨第一主题在乐曲中出现几次。(6)教师播放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糖果仙子舞曲》相关视频片段,学生欣赏,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并对芭蕾舞的结合,并对芭蕾舞有初步了解。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知识“音的高低”2.知识“柯尔文手势”教学目标:1.知道音有高低,并能初步听辨音的高低。2.学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教学过程1.知识“音的高低”(1)教师可由有视觉感的物体的“高度”引入“音的高低”对比。①教师与同学或同学之间相互比身高。②长颈鹿妈妈与小长颈鹿的个子高低对比。③两幢建筑物的高低对比。(2)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模仿小鸟与老牛的叫声、小猫与狗的叫声、自行车铃声与火车鸣笛声、闪电与打雷声音。(3)教师请学生说一说以上各组声音,音色上有什么区别。(小鸟、小猫的叫声、自行车铃声以及闪电的单色具有尖、细、明亮等特点;而老牛、狗的叫声、火车鸣笛声以及打雷的单色具有低沉、厚重、浑厚等特点。)(4)小鸟的叫声比老牛的叫声高,小猫比狗的叫声高,自行车铃声比火车鸣笛声高,闪电比打雷的声音高。(5)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分别模仿两种动物或物体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其他组的同学听辨。(6)学生聆听几组乐器的声音,辨别音的高低。(小提琴与大提琴;小号与大号;鼓与三角铁等)(7)认识唱名。①音乐中,“音的高低”用“1234567”(简谱)来表示(五线谱则以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来表示),由低到高排列。②教师带领学生模唱唱名,边唱边用手势模仿爬楼梯的动作,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音的高低。2.知识“柯尔文手势”(1)教师向学生介绍“音的高低”也可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2)教师边唱边示范柯尔文手势。(3)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①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②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doremifasollasido1.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唱歌《小红帽》教学目标: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2.学会歌曲之后,能跟着老师模唱歌曲曲谱。3.背唱这首歌曲。4.分组编创、合作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红帽》。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可提问学生: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吗?(2)请了解的同学简要介绍《小红帽》故事内容。2.学唱歌曲(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聆听范唱。(2)教师钢琴伴奏(慢速),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歌曲。(3)教师播放伴奏录音,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4)教师钢琴伴奏,带领学生模唱歌曲曲谱(慢速、分句教唱)。3.分析歌曲(1)教师提问:歌曲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2)哪几个乐句相同?哪几个乐句相似?(3)歌曲哪个乐句与其他乐句不同,是对比的关系?(4)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每个乐句的旋律线。(5)教师请学生分组讨论:①根据旋律线的走向,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②根据乐句的相同、相似与不同,演唱时应该如何表现?4.表现歌曲(1)用轻快的声音,运用力度、速度等要素完整表现歌曲。(2)背唱这首歌曲。5.编创、表演音乐童话剧(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音乐童话剧《小红帽》由几个部分组成?(《出发》、《森林中的狼》《遇险》《获救》)(2)分组编创、表演其中一个部分。(3)分组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选配音乐、编配打击乐器、编创表演动作等。(4)全班合作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红帽》集体备课资料第一课时读童谣《花蛤蟆》、唱歌《数蛤蟆》教学内容1.读童谣《花蛤蟆》2.唱歌《数蛤蟆》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2.能听辨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并设计不同的力度来演唱。3.能随音乐用动作表演。教学教程1.导入(1)朗读童谣《花蛤蟆》。认识并学习“XXX”“XXXX”两种节奏型的读法。(2)首先用手敲击童谣的节奏,然后边敲击节奏边读童谣。这既是对童谣节奏的学习,也是为后面《舞龙》编创节奏做准备。2.学唱歌曲(1)教师示范演唱《数蛤蟆》,请学生听一听歌曲中唱了什么?(2)学生模唱曲谱前10小节,教师指导学生分辨旋律的相同与不同:第3、第4小节是第1、第2小节的重复;第7、第8小节与第9、第10小节相同;第11、第12小节与第13、第14小节相同。(3)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第7-10小节。先练好“XXXXXXXXX”节奏,然后再模唱旋律。(4)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第7-14小节。①先引导学生看曲谱。找出第9、第10小节与第7、第8小节是完全重复;第13、第14小节是第11、第12小节的完全重复。②练习第7-14小节节奏,然后模唱旋律。(5)演唱歌词。注意第7-14小节的歌词比较密集,吐字要求清晰,不要“赶”。“水”“年”“梭”“漂”字要唱够一拍。老师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击拍,或教师用双响筒伴奏(一拍一下),以使学生保持稳定的速度。(6)“太平年”“荷儿梅子梭”“花儿梅子梭”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实际意思。(7)完整演唱歌曲。3.表现歌曲(1)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可分领唱与齐唱。(2)编创歌词演唱。①如“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等。②把歌曲中的“蛤蟆”换成其他动物唱一唱。(3)一边演唱歌曲一边用手轻轻敲击歌曲节奏。4.拓展欣赏(1)民歌中有许多唱动物的歌曲,童谣《花蛤蟆》就是根据山东民歌《花蛤蟆》改编而成。教师可用山东方言演唱《花蛤蟆》)。(2)欣赏独奏曲《小青蛙》。第二课时欣赏《布老虎》《舞龙》教学内容1.欣赏《布老虎》(管弦乐合奏)2.欣赏《舞龙》(民族打击乐合奏)教学目标:1.能分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布老虎》三个乐段。2.感受并说出乐曲两个主题的情绪,随音乐用动作模仿表演布老虎的形象。3.感受《舞龙》欢快、热烈的情绪。4.学生编创简单的《舞龙》节奏并随音乐表演(打击乐器演奏、动作)。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布老虎》教师出示布老虎实物或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布老虎的形状等特点,然后提示学生聆听音乐时,应重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布老虎的不同形象。2.初听乐曲(1)完整聆听乐曲。(2)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3.分段欣赏(1)欣赏第一乐段。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音乐情绪。②第二次聆听,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威武”主题。③学生用“梆”随音乐模唱主题,用较为“浑厚“的声音,表现布老虎威严的样子。④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随音乐模仿。(2)欣赏第二乐段。①聆听第二乐段,学生感受音乐情绪。②第二次聆听,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温顺“主题。③用“噜”随音乐模唱主题,用较为柔美的声音表现布老虎温顺的样子。④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随音乐模仿。(3)欣赏第三乐段。①聆听第三乐段,请学生说说听出了哪段旋律。②教师总结:在这个乐段里,出现了“威武”和“温顺”两个主题,而且这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表现布老虎不同的音乐形象。③复听第三乐段,用图示表示老虎两个主题的进行。4.完整欣赏(1)完整欣赏乐曲,学生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2)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5.导入欣赏《舞龙》(1)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有一种我们在节日里经常看到的“舞龙”,也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习俗,在节日里人们常用舞龙的方式来欢庆节日。(2)教师播放视频,介绍舞龙。6.聆听全曲(1)聆听乐曲,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乐曲中了哪几件打击乐器。(2)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以锣、鼓、镲等打击乐器为主演奏的乐曲,同时加进了吹奏乐器,为乐曲增加了热烈的气氛。7.复听乐曲(1)请同学们分辨主,听出了什么样的节奏?教师可提示第一课《花蛤蟆》中的几种节奏。(2)教师总结:乐曲的节奏非常复杂,有几种经常出现的节奏,如“XX”“XXXXX”“XXX”“X.XXXXO”。8.编创《舞龙》(1)师生根据乐曲中的节奏,合作编创自己的打击乐合奏《舞龙》。(2)学生演奏师生合作编创的节奏。可分组演奏一种节奏,也可全体一起演奏。用自制的打击乐器演奏:水桶代替大鼓,用鼓棰或手掌敲击;桌子代替小堂鼓,用筷子敲击;铁制铅笔盒或铁盒代替小镲,用小棍敲击;用拍手代替大锣。第三课时唱歌《猜谜谣》教学内容唱歌《猜谜谣》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猜谜谣》。2.能勇敢地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用猜谜导入新课2.初听歌曲(1)教师范唱或播放录音,请学生聆听歌曲唱到了哪些动物?(2)复听歌曲,熟悉歌词。3.学唱歌谱(1)模唱歌曲的第一、第二乐句曲谱。两个乐句曲谱基本相同,但是又有个别音不同,学生容易混淆。可以两个小节为单位,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的不同然后模唱。其中“2—5”四度音程不容易唱准。可通过模唱“5—2—5”四度连接演唱的方法解决。(2)视唱歌曲第三、第四乐句。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曲谱,找出相同的旋律。第9、第10小节和第13、第14小节只有一个音不同,先听教师的弹奏,再观察曲谱,找出是哪个音不同,然后模唱。其中还要注意“i—3”六度音程的音准。(3)第四乐句的第2小节第一拍,学生易将“i”唱成“3”,教师可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4)完整演唱曲谱。4.填词学唱(1)这首歌曲的歌词比较密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声音的位置要高,不要喊。(2)分句填词学唱,最后完整演唱歌曲。(3)演唱时可加入声势伴奏。5.表现歌曲(1)请两位同学领唱,一问一答,其他同学演唱齐唱部分。(2)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唱完后加上声势或锣鼓伴奏,增加歌曲的欢快气氛。第四课时唱歌《大头娃娃》教学内容唱歌《大头娃娃》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
本文标题:2015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4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