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祝福导学案班级姓名一、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2、“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四、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3.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4.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5.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情节内容顺序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6.找出关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四、合作探究:1:祥林嫂的悲剧在“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事态风情?2:鲁四老爷是怎样的一个人?3: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祥林嫂态度如何?4:谁应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谁是元凶???5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四、合作探究:祝福为题的含义第2/4页3、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事新编》,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是《野草》,还有杂文集17本。2、“四书”指《》、《》、《、《》,“五经”指《、《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2.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1、鲁四老爷、四婶2、我3、祥林嫂4、柳妈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倒叙3.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段,至此也联成一片了。4.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将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开头,然后通过回忆把其不幸的一生写出来,这样有利于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心,对读者的心灵造成强大的震撼,促使读者去思考,便于作者与读者的心理沟通,便于取得读者的认同,可以帮助读者根据情节去认识祥林嫂的真正死因。同时也表现作者的感情倾向——对祥林嫂深深的同情。在小说的结构上,“我”起到了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示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5.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眼前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1————2节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3————33节回忆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节发展祥林嫂被逼改嫁54———65节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0节眼前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111节6.本文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说一点理由。开放题,略第3/4页(3)、合作探究:1.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一)刻画了她三个时期的外貌: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忠厚脸色青黄——生活艰辛两颊还是红的——年轻模样周正手脚壮大——耐劳、勤快再到鲁镇:两颊已经消尽了血色,眼角带着泪痕,眼光没有先前精神——这里写她丧夫丧子,精神备受刺激,极度悲伤,作者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极度痛苦和悲伤。沦为乞丐: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悲哀的神气,仿佛木刻似的;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从脸色的变化到眼珠的呆滞无光,是岁月沧桑在她的身上烙下的深刻的苦难的印记,说明她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小说的外貌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在于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二)在肖像描写中,作者主要写她的眼睛初到鲁镇是“顺着眼”,再到鲁镇是“眼角带些泪痕”,捐了门槛后是“分外有神”,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四婶一声吆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受到打击之惨重,她从满怀希望中坠如绝望的深渊,沦为乞丐“眼睛是间或一轮”,她内心的苦痛已经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问我话时是“瞪着眼”,“那没有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是她长期痛苦的思索中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的希望,以免除死后更大的苦痛和恐惧,等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窥视出心灵的秘密,小说家就是通过眼睛的刻画,十分传神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2、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在祥林嫂死亡的事件中,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等他们没有一个是导致她死亡的直接原因,但是他们都对她的死亡负责任——他们都用封建礼教来衡量她,来咀嚼她的苦难成为渣滓后再唾弃,用封建迷信恐吓她,来自社会的压力无不一步步将她推向绝境,封建礼教要她“三从四德”,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她被卖),封建礼教又要她“一女不嫁二夫”,她又不能不守节(被迫嫁人又说她伤风败俗),她想靠自己的劳动争取活下去的权利而不可得,他们都是拿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这一套把祥林嫂一步一步推向苦难的深渊。她的出逃是躲避被卖,抗婚是不愿意嫁二夫,她的思想、行为遵守着旧礼教的道德规范,她捐门槛是不向命运低头,但这又使她陷入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潭,她对鬼神的疑惑,不是对封建迷信的彻底否定,而是她矛盾心理的反映,她的抗争是自发的,但是缺乏明确的认识,反抗的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她命运的结局正是那个社会给她安排的。
本文标题:祝福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4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