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习题
没有失败的人,只有放弃的人!姓名:学号:1第四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测试题(第1和第2节)第2周生物辅导资料一、判断题1.种群既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进化的基本单位()2.同一个池塘中全部鲤鱼和一个房间内全部蟑螂都是一个种群()3.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5.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6.同一物种可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7.动物种群密度都不能用样方法,因为动物能活动,只有植物能用此方法()二、选择题1、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2、某一种群现阶段年轻的个体较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正处于哪种年龄组成类型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以上都不是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某池塘中的所有鱼B.在有乳酸菌生长的培养基上侵入的其他杂菌C.可可西里草原上的藏羚羊D.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的蚂蚁和长满的苔藓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5、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种群密度将A.明显增大B.明显减小C.先减后增D.相对稳定7、要研究一个种群的密度通常需要根据种群生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说法中正确的是哪项()A.调查草地上的瓢虫种群标志重捕法B.调查草原中的斑马种群样方法C.调查某片森林灰松鼠种群标志重捕法D.调查沼泽中的丹顶鹤种群样方法8、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没有失败的人,只有放弃的人!姓名:学号:29、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是abc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的比较是abc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的比较是abc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②③④10、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11、某人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以下设计的调查方案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计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1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用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菌体13、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先呈“S”形增长,后呈“J”形增长B.先呈“J”形增长,后呈“S”形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稳定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14、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限制15、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1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17、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没有失败的人,只有放弃的人!姓名:学号:318、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见下表(单位:只)。年份197019711972197319741975种群数量50804008001500捕捉标志数150第二天重捕数150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13那么,下列与1970年至1975年该鸟种群的增长曲线最相符的是()19、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20、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A.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曲线B.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的水平C.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D.该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得的,人工培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曲线21、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A.增长率大于零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种群密度最大22、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A.EF段B.DE段C.BE段D.CB段2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稳定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24、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没有失败的人,只有放弃的人!姓名:学号:4D.防治害虫在b阶段开始,所取得效果最好。25、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三、非选择题26.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了一个,其数量增长有什么特点?。(2)A→B,由于,种群增长不明显。(3)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导致该种群的降低,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4)EF段表示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种群数量,该岛屿上环颈雉的最大数量为左右。27.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________相等。标记技术极为重要,例如,标记物和标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记物不能________,否则可能改变该动物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时间。(2)为了模拟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两位同学分别在1张50cm×50cm的白纸上制作方格表,将200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5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有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甲10—0.128乙10—0.12丙—100.128①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显微镜定期测定甲、乙、丙三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如图信息,判断图中曲线没有失败的人,只有放弃的人!姓名:学号:5A、B、C分别对应的试管是。第四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测试题(第1和第2节)1-5CCCBC6-10BCBAB11-15CCABD16-20BDCCC21-25DABDB26.(1)种群开始时增长缓慢,经快速增长后,增长速度减慢,最终达到相对稳定(2)需对新环境的适应(3)种内竞争出生率死亡率(4)稳定0相对稳定2000个27.(1)概率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过分醒目(2)取样方法、样方位置、样方的代表性、样方面积等的不同(至少两点)(3)①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②甲、乙、丙
本文标题: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8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