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课例研究《数学广角:集合问题》-(1)
课例研究执教者张勇莹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时间2015.11教学内容数学广角——集合研究主题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材第108页及练习二十四第1、2题。教材分析: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的编排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设计理念:〈一〉抓住知识起点,虽然今天是学生第1次学习重叠问题的知识,但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简单重叠的知识,因此在这节课中从统计学生喜欢的兴趣小组的统计表中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复的现象。〈二〉创做集合图,理解集合图的含意。请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谁,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谁,两种都参加的有谁的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理解集合含意奠定基础。(三)出示集合图增强成就感。在学生发现自己创做的图的共同之处时,出示集合图,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并请学生在集合图中填写上名军事,进一步理解集合图的含意。(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当学生理解集合图含意后,请观察集合图找出数学信息,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解答。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正处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和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初步渗透集合思想.3、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结合实际,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集合圈.学生名单,题卡等。教学过程:课前组织教学:向学生介绍老师所在学校的两大特色一是书法,二是绘画。一、创境激趣,渗透重叠问题师:孩子们,我们来好脑筋急转弯吗?1、课件出示:理发2个儿子和2个爸爸2、生分析在生活中,像这种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去研究数学中有关”重叠的问题”.(板书课题).二、启思生疑师:我校最注重孩子素质的培养,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有语文,数学、舞蹈、书法、绘画、等,你们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呢?老师在课后作了一下小调查.现将老师调查的两个小组的情况统计如下(课件)1、课件出示;课前调查.(1)根据统计表提问题并列式回答.(2)书法班和体育队一共有多少人?生:9+8=17(人)(板书)(3)出示具体的人员名单统计表。师:这17名同学一定在语文和数学方面较出众,他们是那些同学呢?(出示课件)让他们站起来我们认识认识好吗?2.陷入冲突,产生疑问.师:数数看,他们有17人吗?生质疑:怎么总人数不是17人呢?这是什么原因呢?名字出现两次说明什么?三、导探释疑1.观察释疑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1)学生发现:三名同学重复了,多算了一次.(2)学生纠正算式:9+8-3=14(人)(师改板书)(3)理解: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减3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减?2.巧设活动“帖名单”,生成集合图.(1)分类帖名单.师:用算式解决问题非常简洁,但从算式中我们无法直观的看到参加语文和数学的同学分别是谁,为了清楚的认识这些同学,老师准语文数学9人8人备了两个大“相框”(出示教具),快把它们的名单贴到正确的位置上去吧!教师发现有三张名单没有贴上去,询问是什么原因?(2)探究生成集合图.(3)展示并介绍方案:通过小组同学的努力,我发现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办法了吧,哪个小组的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呢?注意,展示的时候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4)请学生解释图中各部分的含义,介绍集合图(5)介绍集合图。3、用集合圈计算总人数。(1)认真观察这幅图,要想求参加绘画班和管乐队的同学的总人数,还可以怎么列式?(2)列式:师生反馈交流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集合图来理解各种计算方法的意义。3、小结:同学们能结合集合图所表示的意义很准确地算出参加绘画班和管乐队一共有多少人,真不错。四、应用反馈让我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来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吧!(课件)1、动物运动会: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自己设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2、文具店:同学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运动会报名的问题,再接受一次挑战好吗?五、总结收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伴建议【根据研修主题、教学目标及教学实施状况,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导入环节设置了趣味情景导入,新颖独特,有趣,新知探究环节设置了本班同学的兴趣小组情况,是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了紧密练习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学生熟悉,也很喜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练习环节,又设置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富有兴趣的,动物运动会,让学生都能高兴的愉悦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本节课的情景是方法多样,有效充实的。建议:导入的环节,脑经急转弯尽管富有兴趣,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就有点转不过弯,不易理解,因此有点浪费时间,一开课就让学生觉得好难,就会打击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好再简单些,容易理解些。教学反思与改进设想【以学论教的反思,即依据学生学习状态——兴趣、交往、思维、目标达成,评论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步骤、教学方式策略、教学目标;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设想。】“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本节课设计时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集合思想。通过教学,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导入趣味性,学生兴趣浓。利用配音播放“理发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孩子都能积极动脑,乐于去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一个孩子说“是爷爷,爸爸,和儿子,爸爸是爷爷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爸爸”解释的非常的精彩,让听的孩子茅塞顿开。水到渠成的渗透了重叠问题,也很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2、情景生活化,问题悬念疑。在探究新知时,我改变了教材的例题,结合学生实际,以学校兴趣小组为情景,设置了以班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书法组和绘画组为例,使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然后再通过统计表的人数为什么和实际人数不相等,已设置悬念,引发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解疑的学习积极性。3、数形结合引,图文并茂学,方法多样算。“借助直观图”成了我这堂课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重要策略。那么如何“借助直观图”呢?课堂初创设情境:出示参加书法组和绘画组两信息,要求学生算算参加绘画和书法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发现有几个学生两样都参加是重复的。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用贴名单的方法贴贴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的作用,把具体问题上升到抽象问题,再解决问题。在第二个环节探讨计算方法时,鼓励学生集合集合图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并且说说想法。当然,本节课确实还存在着不足。如:个别组学生的讨论有些流于形式,小组合作中都是优等生完成的等。
本文标题:课例研究《数学广角:集合问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8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