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4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B去后乃至乃——C天又雨,公将焉之雨——D是日,饮酒乐是——2..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一.1.约定才下雨1.2.(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3.(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谈感受(2分。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1.解释下列词语过中不至至——尊君在不?不——孤④往者尝为邺令尝——孔子亦不师周公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待君久不至,已去。弱者抚之以仁,3.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二)1.尝曾经亦也2。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3.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三、(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②相委而去委——③故人来,方与之食方——④恐其自食其言也恐——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1.①约定②丢下,舍弃③才④害怕,担心(4分,各1分)2.C(2分)3.(4分,各2分)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4.(4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基本看法1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补充说明]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若出现: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四)(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亻及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4.文段理解。(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四.答案:1.A2.C3.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4.(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五)(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④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⑤动静⑥,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①绥:安抚。②恣:任凭。③孤:王侯自称。④法:政法⑤周旋:谋划⑥动静:举止。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陈太丘与友期行2、指出乙文中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段中划横线的句子。5、通过甲、乙两文,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五)答案1陈太丘/与友期行2第二次的巧妙之处在于引用典故,既夸赞袁公,又表明父亲的功劳,两项不得罪,把自己从困境中走出3你的父亲在太丘任职,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做到这点的?4识礼节,聪明,能言善辩六.(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②宜尔子孙承承兮。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六、参考答案:1.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②退休回家。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2.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3.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评分: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七、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亻及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3.文段理解。(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本文标题:《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9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