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4、吴楚东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6、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诗歌名句积累解题诗歌史上的地位: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登高的习俗:遥知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亲人团聚,登高饮酒登高知人论世写作背景: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结合课文注释诵读诗歌,读准字音,理解诗意。诵读诗歌,理解诗意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诵读指导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联系诗人此刻所处环境,说说诗人此刻登高望远心情怎样?凄楚、悲伤、孤独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顿挫找诗眼在诗歌中往往有一两个字词最能表现诗人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你能找到这样的字或词吗?悲析意象品意境抓主旨★诗人悲什么?★诗人又是如何写悲的?针对“悲”,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诗人悲什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乡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乡作客尤可悲;四重经常作客更可悲;五重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六重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阳佳节,不能饮酒,实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过半百,一事无事无成,悲不胜悲啊!千愁万绪集于一端,九重悲意层层叠加,一字一悲,一句三叹,情感更趋沉郁,诗意更见悲慨。诗人悲什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根由:究竟悲从何来?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环境,说说尾联中艰难二字的含义。“艰难”也不仅仅指个人艰难,还指国家艰难。他既忧已,更忧国忧民。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唐朝与吐蕃战争不断。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能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在此期间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则是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儒家的入民说和仁政思想就是杜诗中忧国忧民的主旋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理解“苦恨”和“新停”二字。苦这里是极度的意思,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遗憾,由于年老多病,不能为国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成霜。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是应该喝菊花酒的。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非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消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诗人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却怎么消除,怎么排解呢?只能郁结在诗人的心头,郁结在诗歌的结尾。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理解“艰难”“潦倒”的内涵艰难:1、写出了作者年世已高。生活非常艰难、贫困。2、国家处境艰难潦倒:1、写出了作者生活的潦倒2、国家处境落魄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理解“苦恨”“新停”的内涵苦恨:1、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遗憾,由于年老多病,不能为国出力了。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成霜。新停: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是应该喝菊花酒的。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非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消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诗人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却怎么消除,怎么排解呢?这种苦闷只能郁结在心头,郁结在诗中了。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多:感叹年老多病,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苦:是极度;极度(痛恨两鬓染霜)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悲常年作客的羁旅之悲万里漂泊的孤寂之悲多病缠身的苦痛之悲连年战争的国难之悲白发徒增壮志未酬之悲诗人是如何写悲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景和现实中的景有何区别?诗人用了哪些景来写自己的情的?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诗人是如何写悲的?这些景中包含着些什么样的情感呢?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说明风很大,而且是秋天的风,让人感到非常寒冷。环境阔大;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营造了凄凉、肃杀、雄浑、阔大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漂泊无依的孤独之情。风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意境凄凉孤独无依漂泊痛苦品味语言天猿渚沙鸟“猿啸哀、鸟飞回”就是包含作者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真实写照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照出诗人内心的凄惨,哀猿的啼叫暗示着作者的悲苦。•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落木萧萧下----------生命短暂不尽长江----------永世长存对比反衬突出人生短暂、自我渺小、作者壮志难酬之感落木长江无边不尽萧萧滚滚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下来意象分析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使诗人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或许又会加重诗人的乡愁,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了?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令诗人超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优秀的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惘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首联和颔联作者精选了一系列意象,将诗人的“艰难苦恨”包含无遗,将所要抒发之情凝聚于所绘之景中,借景抒情。小结登高写景抒情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悲秋、独:苦恨、潦倒寓情于景(以壮景写悲情)哀婉孤独沉郁高昂愁苦沉痛忧愤无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表现手法:俯仰结合对比、反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欣赏格律•此诗在句式上的特点:•明确:此诗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哀)。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方法总结意象分析法: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知人论世法:移情入境法:小结:•整首诗以悲为核心。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有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情起笔,悲情落笔。比较阅读《登高》《秋兴八首其一》共同点: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遣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不同点: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与《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本文标题:登高上课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9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