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小学教师怎样搞科研
中小学教师怎样搞科研王秀玲中小学教师怎样搞科研-----关于教科研方法的选择与论文的撰写(杭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王秀玲)一、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如何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加以运用(一)中小学教师在搞科研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许多中小学教师而言,在教学上都是能手,但如果结合教学搞科研就会感到措手不及。虽说影响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因素有很多,如繁重的课务,辅导改作、出卷阅卷、学生的管理、家庭访问,这些工作占居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给中小学教师搞科研带来很多困难。如果对中小学教师自身加以分析,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1、一些教师不知道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很多教师认为做科研就是像一些理论型专家一样研究一些教育理论问题,所以就把搞科研和自己的教学割裂开来。2、许多教师不能恰当选择和运用教育研究方法,尤其是不知怎样运用定性的和定量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定性的研究方法介绍比较多,所以许多中小学教师也开始运用一些这样的方法,如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但他们对到底什么是叙事研究和案例研究还不能真正理解,只是一味追求形式。而对量的研究方法的介绍却不如20世纪80、90年代那样多了,而且出现了反对量化的趋势。这也促成了许多中小学教师不知该怎样做,“到底要不要量化?”“哪些需要量化?”给广大教师带来不少烦恼。3、一些教师不会写论文,往往把学术论文写成普通的作文(或是一般的经验介绍或是课堂实录),很难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现给大家,等等。(二)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由于研究类型和性质的不同,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目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的。可以说,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寻求真实的答案或改进性的措施。因此,“应用性”是其研究的目的特征,正如林崇德先生所描述的,教师参加教育研究的特点是“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应用,加强合作”。2、研究主体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一种群众性的研究活动,其研究主体呈现广泛性、群众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学教师人数众多,队伍庞大,是一支潜在的研究力量。二是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常常采取合作的形式。由于受个人工作性质、时间、精力及财力、实验设备等因素的限制,相对于专业研究者的个体式研究而言,中小学教师更多地是采取合作研究的形式,如教师与教师合作、教师与理论工作者合作、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合作,等等。3、研究内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其研究内容多为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校本课程的设计、“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性学习课程等研究。注重教育教学实践,实践性是其研究内容的主要特征。应当提及的是,当前中小学开展的教育研究是一种广义的研究活动,它包括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事实上,教研和科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教研多以课堂教学和具体的学科教学为中心,围绕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法等内容而展开;科研的内容范围较广,规模较大,如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评价研究,以及班集体建设、教师管理和学校管理研究,等等。科研对理论的深度和研究的规范性要求较高,较之教研活动而言,更具系统性、计划性和规范性。教研是科研的基础和条件,而科研是教研的提炼和升华。另外,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以行动研究为主。因为行动研究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合作研究,为解决实际问题寻找答案。中小学教育科研就是根据实际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课题展开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应是同一个人或一个共同体,这正是行动研究所要求的。(三)中小学教师如何运用定性的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1、什么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通俗地说,定性研究是关于事物性质的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一现象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定性研究能够有意义地处理教育过程中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描述的因素,从而从总体上掌握研究对象性质的基本情况。定性研究的主要功能是“解释”(做出“应该如何?”的理论分析和阐述,在经济学领域称“规范研究”)。主要方法有:历史研究、文献研究、观察研究、逻辑分析、内容分析、实地考察、个案研究等。定量研究(量的研究):在理论思辨的基础上,对教育现象内外部关系进行“量”的分析和考察,寻找有决策意义的结论。定量研究的主要功能是“实证”。(进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描述、推断和预测,在经济学领域称“实证研究”)主要方法有: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方法;也包括教育实验方法和社会调查方法;现在又借鉴了计量经济学、系统科学和灰色系统等方法。有学者(北京大学陈向明、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根据国外教育界对研究方法的界定,提出的“定性研究”(QuantitativeResearch)和“定量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与上述概念略有差异,其中,定性研究并非特指理论思辨,它与定量研究相互配合,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围绕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同属实证研究的范畴。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1)着眼点不同定量研究着重事物量的方面,它是通过对社会事实的测量,从中发现教育规律,旨在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解释变化的原因,以指导教育实践。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观点,旨在理解社会的现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以揭示各种教育情境的内部动力和定量研究所忽视或舍弃了的人类经验中那些特性层面。(2)学科基础不同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等为基础,而定性研究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3)依据不同定性研究的依据则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材料,定量研究的依据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4)手段不同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教育现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等。其中参与观察,是定性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参与观察的优势在于,不仅能观察到被观察者采取行动的原因、态度、努力程序、行动决策依据。通过参与,研究者能获得一个特定社会情景中一员的感受,因而能更全面地理解行动。然后通过对观察和访谈法等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归纳法,使其逐步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以至形成理论。与定量研究相反,定性研究是基于“有根据的理论”为基础的。这种方式形成的理论,是从收集到的许多不同的证据之间相互联系中产生的,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5)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间的关系不同在定量研究中,为了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完全分开,以避免偏见。而事实上,在教育研究者对教育现象进行定量研究之前,他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建立假设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教育事实的抽取和分析,都隐含着他的价值倾向。所以,试图把研究者与研究分开是不可能的。研究者无法把教育现象与自然孤立起来,他是参与在教育情境之中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定性研究注重从研究者本人内在的观点去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它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在自然的情境中收集现场发生的事件的资料,最主要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他们在自然的情况下通过和参加者交谈,和被研究者作长期的接触,观看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然地、直接地接触被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以期获得被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的第一手研究资料。(6)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研究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定性研究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确定量下准确定性。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3、定性和定量方法的选择胡德尔森(1998)对定性与定量方法的适用场合做了对比(见表1)。表1适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的场合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对研究对象的情况不清楚时对研究对象的情况非常清楚时进行探索性研究时,相关的概念和变量不清楚,或定义不清楚测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大,或者问题已经解决时进行深度探索性研究时,试图把行为的某些特定方面与更广的背景联系起来当不需要把研究发现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或对这一背景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时当所考察的是问题的意义,而不是次数或频率时当需要对代表性样本进行详细的数学描述时当研究需要灵活性以便随时发现预料之外的深层问题时当测量的可重复性非常重要时需要对所选择的问题、个案和事件进行深层的、详细的考察时需要把结果加以推广,或需要把不同的人群加以比较时关于定性或定量研究方法的选择,教师首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的特点来决定使用何种方法。教师可以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看待所研究的问题,从而根据问题不同侧面的性质来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例如,如对“学生成绩及其影响因素”、“学生性别与自我评价的关系”、“师资学历与职称的关系”可以定量研究为主,对“学生个案分析”、“学生档案袋评价”、“教学案例分析”则以定性研究为主,“教师评价的研究”,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进行定量研究,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则进行定性研究。教师也可以对同一问题的同一侧面把这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如在研究设计上把定量的研究和定性的研究完整地结合在一起,采用马克斯威尔(Maxwell,J.1995)提出的结合方式:(1)顺序设计,指的是两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存在先后顺序,先用定量的研究或定性的研究,再用定性的研究或定量的研究。例如,“校本课程的研究”中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就可以先对较大样本的学生做一个统计调查,然后根据研究问题的重点选择一部分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座谈、访谈,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分析他们在问卷中的回答。(2)平行设计,指在同一项研究中同时使用这两种研究方法,并进行相互验证与补充。例如,“小学生辍学的研究”,就可以一边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抽样调查,一边对学校、家庭的环境和学生的活动进行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然后对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相关检验和相互补充。(3)交叉设计,指在研究开始的时候使用一种研究方法,然后随着研究的进行,在继续使用这种方法的同时结合使用另一种方法。这种结合方式实际上就是前两种方式的混合,可以使两种方法相互补充。例如,“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可以先对学生做一下观察,然后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最后对将各种研究结果加以综合。其次,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点来选择研究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研究时,要对研究对象的特点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研究方法。例如,““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研究”,教师就不能只用调查的方式来进行,而应根据其年龄、身体、心理发展等特点,通过访谈等方式加深对小学生的理解,然后采用上面的任何一种结合方式来进行研究都可以。第三,教师还要根据研究的环境特点来决定怎样运用研究方法。教师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定会受到外部或内部的环境的限制,教师应对这些环境进行分析,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自己的研究。例如,“学生评价的研究”,一定会受到外部环境如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伴和内部环境(如学生)的影响。这样,教师就应该根据这些环境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调查或访谈,结合使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对如何评价学生进行分析。此外,教师在教育科研的所有阶段及采用任何研究方法时,都应注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例如,运用问卷法的时候,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不能只看重量化结果的解释,更应注意量化背后的性质的分析。综上所述,教师在做科研时应恰当选择和运用定性的或定量的研究方法,但并不意味着将这两种研究方法完全对立、相互分离,教师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研究方法。因为在具体的教育科研中,教师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描述,只用一种单
本文标题:中小学教师怎样搞科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21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