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将专家的理论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并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一、抓住课堂教学开展过程反思我们以反思性教学为突破口,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四思: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集体反思。1.课前反思。课前反思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选择开发和有效利用上。以教材为载体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程的实施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切入点。每学期开学伊始,我校主抓教学的副校长亲自带领全体教师研究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分析各学科教材特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补充拓展各学科教学内容;组织各学科教研组长集体学习新课标,研究剖析新教材,统筹设计各学科需开发的内容专题,确保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课前反思还体现在教研组、年级组的集体思考备课上,我们提出“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试讲-研讨交流-个人再次备课-进行试教-完善教学设计-观摩教学”的备课研究模式。学科教研组改变以往就一课备一课、开发一课的做法,以课标为依据,从整册教材和每个单元出发,对每篇课文进行综合思考、综合研究,把每一节课都放在单元系统、本册教材系统,乃至整个初中教材系统去理解、去把握、去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定位,做到了站在课程的高度去审视教材,把握教材,进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要求教师的备课做到“五精一创”,即精心设计质疑问题、精心设计思维空间、精心设计评价环境、精心设计评价语言、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依据课程资源开发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一道开发、丰富和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运用这些课程资源,推动课程内容持续不断地生成和转化。我们把教师学生共同开发的这些课程资源全部归类整理传到校园网上,再整理汇编成册,所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随时可上网查阅资源库中的资料或翻阅文本材料,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科教学课程资源库的建立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为我校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的财富。2.课中反思。我校提出了“主体参与、合作探究、差异发展、体验成功”的课堂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开发利用研究教材、分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研究活生生的课堂,创建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我们开展了《我的课堂我思考》、《我的教材我分析》、《我的名师我寻找》《我的标准我建立》一系列自主思考、自我研究、自我提高、自主发展活动。在此过程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创建具有生命力的课堂》等理论文章,使教师的思考有理有据。具体说来,我们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废除,即废除指责性语言,批评讲究艺术;二允许,即允许学生自愿选择回答的问题,允许学生相互评价,质疑教材,超越教师;三开放,即开放课堂的评价空间;开放学生思维空间、开放课堂教学空间。四带进,即把积极的情感带进课堂、把尊重信任带进课堂、把随机鼓励评价带进课堂,把成功的喜悦带进课堂;五转变,即课堂教学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六种状态,即评价中注重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评价教学课堂;七个让,即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去探索,实践让学生去操作,规律让学生去揭示,学法让学生去归纳,道理让学生去感悟,效果让学生去评价。另外,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其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建立了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自己的课堂标准,用自己建立的标准去备课上课。3.课后反思。简单说来就是“三找三写”:找亮点之处,找失败原因,找补救改进方法;写教学反思,写教学案例,写教育教学论文。4.集体反思。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要有效结合。在个人反思中,教师要针对自身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在集体反思中,定时间、定地点、定案例、定中心发言人,每周一次下午校本教研时间,教研组全体教师围绕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把研究的东西能够做出来、把做出来的东西能够说出来、把说出来的东西能够写出来,不断地加以完善,深化研究。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教师发展过程。通过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进一步理解了课程与教材、课标与教材、教材与学生等的关系,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在原有的时间里有效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二、以案例研究为载体进行提升反思案例研究是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对于某一堂课(可以是代表当前教学现状的课,也可以是以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设计的课)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作出较科学的评价,寻求更有效对策的一种研究活动。运作中可着重抓:教学设计、观察诊断、反馈矫正,以促使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渗透、自觉审视和自主建构。案例研究把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同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与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紧紧结合起来,使研究者与实践者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围绕“怎样的改进更好、更有效”展开讨论,比较的对象不再是抽象的“评课标准”,而是教师原先的设计、原来的教学状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进步,而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遗憾,更有效地反思与重建自己的教学。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听了请来的名师曹勇军上的一堂精彩的课,对整堂课进行了详细的实录,并结合曹老师半小时的说课,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形成了有关这堂课的一个案例分析,获市一等奖。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三、建立同伴互助制度互动反思建立同伴互助制度即建立基于对话的校本教研制度,强调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动。它是授课教师在同伴的帮助下对自己的公开课作多次反思的过程,即案例跟踪,具体过程如下:(1)公开课之后,即时进行课例研讨,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总结出关于这堂课的经验或教训。并及时、如实地记录下总结的经验或教训。(2)针对特定的主题,在授课、反思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案例,并在相关的研讨会上进行创新性案例交流。(3)重新对课进行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反思的结果。它强化备课组功能,重视集体备课(当然更强调张扬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开展协作教学,倡导以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同事互助观课”。它既不含有考核成分,又不含有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听课。由于“观课者”与“被观课者”都是为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解决共同的教学难题,且涉及褒贬奖惩和评价,从而使授课者重视成长与学习,课堂上能够真正表现自我,使课堂教学自然展现。“观课者”不是以评价者的身份“观课”,而是以学习者、研究者和指导者的多重身份进行“观课”,目的是为了共同学习与提高。四、以理论经验引领反思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迫切需要研究人员提供专业的引领和学术的支持。而研究人员又恰专门研究课程与教学,经常处于新课程研究信息的交流中,在经验、信息和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实施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多次聘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工作,还与其他学校各学科名师开展师徒结对,帮助我校一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学方法,转化教学行为,探索校本资源的开发等,使我校教师原本模糊的概念一下子清晰起来,特别是专家的“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耐人寻味的指导,给予了教师更多的启迪,实现了个性化教学,为新课程提出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奠定了基础。比如:一位教师上《皇帝的新装》,几次借班试教,在同伴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互助、自己不断调整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课上得越来越完美,成为“精品课”,这堂课又在全校新课改展示课上展示,在得到大家认同的同时,专家指出了它的不足:课件展示的动画片《皇帝的新装》画面加配音,使学生脱离开了文本,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败笔。而这本来是开课老师设计较为满意的一环,因为它生动直观,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熟悉课文情节。教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参看了宁鸿彬老师教授这一课的课堂实录,开课老师认同了专家的观点,还对这堂课进行了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学校还邀请校外名师和本校教师同上一堂课,上后又请专家作精彩点评和讲座,通过比较找出两者教学的风格和差距。这样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探索,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拓展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学创新。此文发表于《江阴教育》2006年第1期
本文标题: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24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