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浙江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行)浙应急基础2020-56号
一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文件浙应急基础〔2020〕56号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应急管理局’中央在浙和省属各企业: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石’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为指导企业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特制定《浙江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推进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监管重点目前’我省企业系统性开展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等存在较大不足’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多数没有推进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未有效落实风险管控措施;部分高危行业|企业和“三场所三企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企业也存在风险辨识不全、风险分级不规范和风险管控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一些企业园区’特别是乡镇(街道)工业园、小微企业园、村级工业集聚园(点)等‘‘三类园区’’没有开展区域性安全风险评估’导致部分企业和园区风险状况不清、问题隐患较多、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各地要以高危行业企业、‘‘三场所三企业’’、工贸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和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等为重点’针对工艺、设备、物料及建(构)筑物固有风险辨识不清楚’高危作业动态风险管控不到位等主要问题’指导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并督促企业做好日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同时’耍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督促相关单位做好对“三类园区’,的区域性安全风险评估°二`坚持试点先行`突出梯级推进各地要以高危行业企业、“三场所三企业’’、工贸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和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为重点’选择各种类型的企业先行开展试点’实行省、市、县三级试点联动;同时’在“三类园区’’中选择部分园区’试点开展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和区域安全风险评估°县级试点企业(园区)不少于10家’其中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不少于6家;市级试点企业(园区)不少于l0家’其中园区不少于1家;省厅将确定10家企业(园区)作为省级试点。要督促各试点企业和试点园区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试点工作在72月底前完成并形成试点工作总结°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结合‘‘三服务,,活动’明确责任人’做好对本级试点企业(园区)的指导服务工作°省厅将于8月份’组织召开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推荐一批示范企业(园区)’供各地学习借鉴。各地要分阶段稳步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到2020年底’力争全省高危行业企业、‘‘三场所三企业’’和工贸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沪弓q甲严0·气∩∑F十□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和“三类园区,’完成建设的比例达到I5%;`霄.『′.七!·,,瞄.粤多恐.202l弃底;力口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和“三类园区’’完成建设的比例?.沁』、达到50%;2022年底1’》基本实现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全覆盖.{\!…Ⅵ)({低广》三`坚持体系融合`突出工作实效各地要统筹兼顾’加强与现有安全管理体系之问的融合°已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双重预防机制等安全管理体系并运行良好的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要素达到或者优于《实施指南》要求的’继续按照现有体系运行;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安全风险管控’’要素未达到《实施指南》要求的’要在现行安全管理体系中’补充完善相关‘‘安全风险管控’’要素’并组织好实施;其他企业’应按照《实施指南》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并保持体系有效运行°要加强与安全生产数字化建设对接融合。通过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结合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情况’进一步摸清企业安全风险底数’以企业风险识别、分级管控的成效’为安全生句◇山产数字化建设提供支持·同时’通过安全生产数字化监管平台’督促企业有效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措施’统筹推进落实’省厅将把推进工作情况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请各市分别于4月30日、7月3I日前’将市、县两级试点企业(园区)的名单和试点工作小结报省厅安全基础处°联系人:杜良浩’联系电话:0571ˉ87053079°浙4{浙江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行)-`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化工、医药及危险化学品企业’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企业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国家已制定相关行业风险管控实施指南的’按其执行°二`编制依据本指南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l号)、《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435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l)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政策等要求编制。三`总体要求与建设原则(一)体系建设总体妥求°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是建立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总体要求是: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结合自身的类型和安全风险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确定安全风险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安5|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针对安全风险特点’通过实施工程控制、安全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以及应急处置措施’有效管控各类安全风险’实现把风险控制挺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二)体系建设原则·1.坚持企业主体、社会支撑。企业是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应按照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的原则’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企业自身力量不足的’可自行委托外部力量帮助企业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2.坚持注重实效、强化过程·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确保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微企业’应找准关键风险点’合理确定管控层级’明确主要管控措施’确保重大风险、重点风险得到有效管控°3.坚持全员参与、分级负责。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要求’将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层级领导、各业务部门和每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风险等级’分级落实管控责任人’提升安全风险管控的有效性°4坚持体系融合、协调统一。把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有机结合’通过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完善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等体系建设;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等体系的规范运行’保障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有效实施。65·坚持激励约束、持续改进·企业应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保障体系科学创建和有效运行’并通过对体系的评审、更新’持续推进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四`体系建设-般步骤与主要内容(一)前期准备。1.建立工作小组。企业应在现有安全生产组织架构基础上’成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危险化学品、金属非金属矿山、金属冶炼等安全风险较高的企业’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参与°2°收集资料。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文件创建以前’应尽可能收集以下资料:(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政策文件;(2)本企业相关设备、设施的法定检测报告;(3)本企业相关设计、安全评估报告和生产工艺、装置、设备的说明书;(4)本企业总图、工艺布置图、设备及电气布置等相关图纸;(5)本企业工艺物料说明书及安全技术说明书;(6)本企业相关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7)本企业及相关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资料。3·前期宣传发动·企业应该通过会议、培训等形式’发动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创建’特别是要发动一线职工积极参与相关7岗位(设备、作业)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二)体系丈件创建。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至少应该创建以下文件:1·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依据本指南要求’结合企业生产规模、工艺特点和安全管理等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工作步骤、职责部门、进度安排等要求’确定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风险管控以及体系持续改进等工作的原则和方法°2·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在全面风险辨识、风险评估与分级的基础上’完成安全风险清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岗位风险管控排查表等各类清单的编制。3°保障体系运行的规章制度。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具体工作职责’全面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及管控排查的要求。建立相关考核奖惩制度’将风险管控、隐患治理、持续改进等日常工作情况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收入、评优等相挂钩’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三)宣传与培训°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文件创建完成以后’企业应该开展必要的宣传与培训’至少要开展以下工作:1.开展全员培训。≡』司凸··|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培训’让每个职工知晓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文件内容和要求’重点掌握自身所在岗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管控责任人及管控要求。2·进行风险公告警示。企业应在适当的位置’对企业、区域、岗位(设备、作业)的安全风险、风险管控措施、管控责任人等进行公告警示°(四)体系运行·1·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的实施。企业应按照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文件要求对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排查;当管控措施失效时’则认为风险点的风险不可控’纳入事故隐患认定和整改闭环程序°2·风险管控信息管理。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台账’进行相关信息归集、处理、统计、分析。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该加强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构建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开发与风险分级管控相适应的模块和岗位风险管控排查表单’实现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的在线上报、统计、分析及指令推送等功能’力争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管理在线预警功能°3.考核和激励·企业应按照相关考核奖惩制度’对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责任人采取以奖为主、奖惩并重的激励约束措施。(五)体系持续改进。1.评审°9企业应当每年至少对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评估’重点总结上一年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对评审出的问题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要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结合开展°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工艺的调整、装置或设施的变化等情况’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2.更新。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管控体系相关内容:(l)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政策文件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2)本单位或相关行业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估;(3)工艺、装置或设施、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4)辨识出新的危险源;(5)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6)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7)企业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企业应当根据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定期评审或评估情况’每年至少对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进行一次更新完善。五`体系建设核心工作内容与要求(一)风险辨识°l0|风险辨识是对一定范围(即风险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出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及它们的组合’包括能量、危害物质和能量、危害物质失去控制两个方面的危害因素。1°划分与确定风险点。(l)风险点划分方式与原则°企业划分风险点(即划分风险辨识的范围)采取空问位置划分和系统划分两种基本方式。按照空问位置(区域、场所、设施、部位)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按照系统(如:动力系统、提升运输、生产工艺流程等)划分应涵盖系统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2)风险点的确定。企业应组织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部门管理人员及岗位作业
本文标题:浙江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行)浙应急基础2020-56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25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