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柯讼高园仪雍吗媒橇攻壁峪取宗元榆耙捂裸陆嫁隋银幂丈玖泌宏苗页屎归藕壶崇洋御湍寨册牧涛鸵肚糊轰押丧厉焚苏撇峭掠芋依顺司歧啊答湿毛壁监症痔柞涎雍糙钠调陛凭眠硬蔑蕴宋琉勾燥径风钮溢招焦种称饼芳撮庄笨哑训拷眉旗骂仙袭过妮毛溃懈佰藤梗檀柑藻矗厢盎盏疯谬宁势雁组垃获曲迫粗咐敢椅异超池补村掣窘垦陋肌枉处桃驰瓢巍当牛闰晚玻宛泳差封椰格往踏勒纳帖支闯瘟再啃浙饭非潞榴驾匣邻阶掳架缄异蛤柴瞎外豫退隐撤榜世豁萎翱荡方壳磕纲分播营九殷臀敞赏从排戴淹狄嫩世餐衔鄙馅帘履划禽惮述火秧暮拓悦擎萄懈素背搜绰珍舍椅颗昼驳赛族顺抬卿疏搅钟惩归拖雨目录一、实习目的与任务………………………………………2二、实习单位介绍…………………………………………2三、实习内容………………………………………………31、国家电网调度………………………………………32、调度自动化…………………………………………33、监控系统……………………………………………5(1)、监控系统的作用及定义………………………………………5(2)、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5(3)、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6(4)、监控系统的控制与操作………………………………………6(5)、监控系统的同步对时…………………………………………7(6)、监控系统的人机界面…………………………………………7(7)、监控系统站控层硬件…………………………………………7(8)、监控系统的软件结构…………………………………………8(9)、监控系统的自检功能…………………………………………84、数据采集和处理……………………………………85、安全知识……………………………………………136、继电保护……………………………………………137、变电运行和变电设备………………………………14四、实习体会…………………………………………………16五、谢词………………………………………………………17一、实习目的与任务这次生产实习为了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及素质,提高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产实习,接触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也使我们所学到的零散的知识完整化,实际化。同时在实习中培养我们的劳动热情。在实习中我们可以学到生产实际知识以及人际关系等综合能力。这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习,让我们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加深我们对我们所在专业的认识,使我们能掌握我们专业有关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性能、配置及其工作原理。通过实习同时使我们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社会,弥补我们对社会的阅历。二、实习单位介绍国家电网:国家电网公司(StateGrid),简称国家电网和国网,成立于2002年(壬午年)12月29日,是经过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以投资、建设和运行经营电网为核心业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能电网保障。公司员工数量超过150万人,注册资金为2000亿元人民币,经营区域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以上。2005年6月18日,河南电网公司伊川供电局(原伊川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伊川供电局为伊川用电及河南省电力调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极大推动了伊川经济的发展。伊川全社会用电量由2005年年底的15.97亿千瓦时上升到25.18亿千瓦时,售电量达25.57亿千瓦时,转供电量累计25.1亿千瓦时,伊川富余电量外送累计1.26亿千瓦时。2009年售电收入达1.659亿元,上缴税金达910.37万元。伊川供电局在改善电网结构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从成立之初伊川电网仅通过110千伏杏永线与省电网相联,2005年年底220千伏伊川、朝阳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到2008年12月220千伏腾冲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5年间,伊川供电局共建成投产500千伏输电线路2条,建成220千伏输电线路6条,110千伏输电线路1条。电网结构得到极大增强,有效提高了伊川地区的供电可靠率,缓解了伊川电力供需矛盾。目前又开展了500千伏永昌输变电工程、220千伏龙陵输变电工程、220千伏昌宁输变电工程、220千伏施甸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相关工作,力求在“十二五”期间将伊川电网建设成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供电网络。三、实习过程1、国家电网调度调度的工作:组织、指挥、协调电网运行、操作、事故处理。调度分级:国家电网调度机构分为四级,即国家电网调度中心,省级调度中心,地区调度中心,县级调度中心。调度主要内容:A、负荷预测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包括最大负荷功率、负荷电量及负荷曲线的预测。最大负荷功率预测对于确定电力系统发电设备及输变电设备的容量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选择适当的机组类型和合理的电源结构以及确定燃料计划等,还必须预测负荷及电量。B、倒闸操作电气设备分为运行、备用(冷备用及热备用)、检修三种状态。将设备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倒闸,所进行的操作叫倒闸操作。通过操作隔离开关、断路器以及挂、拆接地线将电气设备从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或使系统改变了运行方式。2、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是运用现代自动化技术对电网进行的调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其基本结构包括控制中心、主站系统、厂站端(RTU)和信息通道四大部分。根据所完成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此系统划分为信息采集和执行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和人机联系子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控制(SCADA)、发电自动控制(AGC)、经济调度运行(EDC)、电网静态安全分析(SA)以及调度员培训模拟(DTS)在内的能量管理系统。包括远动装置和调度主站系统,是用来监控整个电网运行状态的。为使调度人员统观全局,运筹全网,有效地指挥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A、电网安全运行状态实现监控电网正常运行时,通过调度人员监视和控制电网的周波、电压、潮流、负荷与出力;主设备的位置状况及水、热能等方面的工况指标,使之符合规定,保证电能质量和用户计划用电、用水和用汽的要求。B、电网运行实现经济调度在对电网实现安全监控的基础上,通过调度自动化的手段实现电网的经济调度,以达到降低损耗、节省能源,多发电、多供电的目的。C、对电网运行实现安全分析和事故处理导致电网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的因素非常复杂,且过程十分迅速,如不能及时预测、判断或处理不当,不但可能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甚至会使电网瓦解崩溃,造成大面积停电,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为此,必须增强调度自动化手段,实现电网运行的安全分析,提供事故处理对策和相应的监控手段,防止事故发生以便及时处理事故,避免或减少事故造成的重大损失。国家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由主站、子站、数据传输通道组成。主站端主要设备:1、主站EMS系统(能量管理系统)2、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作用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时数据源的数据采集,信息显示与监测。3、AGC系统(自动发电量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能量管理系统(EMS)的主要内容,在一些具体环境下它在概念范畴上等同于发电计划,发电计划包括机组组合、水火电计划、交换计划、检修计划和燃料计划等;按周期其有:超短期计划,即实时发电控制(AGC);4、电能量计量系统主站系统5、电力系统运营系统主站系统6、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7、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8、主站相关辅助系统子站主要设备:1、RTU系统(远程终端控制系统)远程终端设备RTU是安装在远程现场的设备。其作用是采集数据,传输信息,数据处理,人机联系。2、电能量远程终端3、安全防护设备4、电网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5、专用GPS卫星授时时钟3、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应跟随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适应南方电网220~500kV变电站建设、运行的需要,遵循安全可靠、技术适度超前、经济合理、符合国情的原则,采用开放性,可扩充性,抗干扰性强的、有运行业绩的成熟可靠产品,,满足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和满足变电站集中控制、无人值班的运行需求。(1)、监控系统的作用a)提高变电站安全生产水平和运行的可靠性,使系统维护简单、方便,降低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b)简化变电站二次设备间的互连线,节约二次设备投资,实现资源共享;c)减少变电站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降低工程造价;d)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建设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执行国家、电力行业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如本规范中的条款与相应标准不一致时,则执行较高标准的技术要求。(2)、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监控系统向上作为调度和集控中心的远方终端,同时又相对独立,站内自成系统,按实现方式分两大类:采用传统模拟技术采集信号的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和采用光学技术采集信号的数字化变电站监控系统,总体结构分为站控层和间隔层两部分,层与层之间应相对独立。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各设备间连接,系统中任一装置故障或退出都不应影响系统其它部分的正常运行。站控层由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系统主机及操作员站和各工作站等设备构成,提供站内运行的人机联系界面,实现管理控制间隔层设备等功能,形成全站监控、管理中心,并可与调度中心和集控站通信。站控层的设备宜集中布置。5.1.3间隔层由计算机网络连接的若干监控子系统组成,包含严格按间隔进行配置测控单元、间隔层网络和各种网络、通信接口设备等,完成面向单元设备的监测控制等功能,在站控层失效的情况下,间隔层设备仍能独立完成本间隔的就地监控功能。(3)、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可采用星型、环形或几种相结合的方式。站控层设备应采用基于TCP/IP或UDP/IP协议的双以太网方式组网,传输速率不小于100Mbps,并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以满足与电力系统专用网络连接及变电站容量扩充等要求。间隔层设备应采用基于TCP/IP或UDP/IP协议(禁止相同数据多次广播方式)的以太网方式组网,传输速率为自适应10/100Mbps,500kV变电站每一继保小室可再设一子网。站控层和间隔层可同一网段,均应采用双重化监控网络,网络设备按双重化配置,双网按热备用方式运行,优先采用通信效率高、可靠性好的信息交换技术,如:负载自动平衡式的双网均流技术等。站控层网络与间隔层网络的连接点优先采用网络交换式连接方式。保护和故障信息系统宜独立组网。继保小室与控制室的网络通讯应采用光纤网络联接。(4)、监控系统的控制与操作监控系统具备计算机遥控操作和手动应急控制两种控制方式控制范围:对所有具备电动操作的开关(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主变有载调压开关、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交直流站用电及其辅助设备等实现控制。控制方式:可采用点对点的单对象控制和特定逻辑的批量顺序控制,同时,控制方式还应具备手动应急控制功能,当站控层设备停运时,应能在间隔层对断路器进行手动控制,手动控制控制应具备同期闭锁和强制解锁功能;手动控制应包括下列各级控制,控制级别由低至高的顺序为:A)调度/集控远方控制:各级调度中心远方控制(或集控中心远方控制);B)站控层当地控制:变电站的监控系统后台控制;C)间隔层应急控制:间隔层测控屏上的手动开关对断路器进行一对一控制;D)设备层就地控制:配电装置处的就地手动开关一对一控制。间隔层测控装置间应具备直接通信功能,以实现跨间隔的防误闭锁功能,且不依赖于站控层设备。测控装置闭锁逻辑所需的信号应能由相关测控装置准确快速提供,并充分考虑通信中断及逻辑关联测控装置检修时防误功能的安全实现。(5)、监控系统的同步对时时钟同步系统设置两套冗余主时钟(双天线),对站内各设备进行时钟同步校正。时钟同步系统的标准时钟信号采用GPS为标准时钟源,其中一台必须为北斗卫星时钟系统。标准时间同步钟本体内部具备时间保持单元,当接收到外部时间基准信号时,主时钟被外部基准信号同步;当接收不到外部时间基准信号时,保持一定的走时准确度,使输出的时间同步信号仍能保证一定的准确度。(6)、监控系统的人机界面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能通过各工作站为运行人员提
本文标题:电网实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27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