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状语後置
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位置,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格式一:中心词十定语十者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共同点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③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④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译文:“从各地来(投奔吴国)的贤人(全国的读书人)”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格式二:中心词+之+定语+者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共同点①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③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④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格式三:中心语+之+定语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共同点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格式四:中心语+而+定语+者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特点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缙绅(jìnshēn):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格式五: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中心语十数量词(作定语)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共同点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译文:“一顿饭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③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译文:先用五张熟牛皮,再用十二头牛犒劳军队乘韦,是五张熟牛皮。定语后置句小结1、中心语+定语+者2、中心语+之+定语+者3、中心语+之+定语4、中心语+而+定语+者5、中心语+数量词(作定语)翻译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E.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F.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翻译:于是召集谢庄里精通武术的少年)B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D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介词结构“于……”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而大声发于水上。介词结构“以……”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具告以事。介词结构“乎……”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也不多见)。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句小结状语后置,即将介词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下面各句的语序: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4.蒙辞以军中多务每于藏书之家假借于帝告之于星火急蒙以军中多务辞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甚矣,汝之不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本文标题:文言文之定语后置、状语後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36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