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物业管理 >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基础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基础,是PDCA循环的第一个环节,绩效计划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成败。如果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卡没有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联系,那么绩效管理不会成功,如果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没有与员工职位相联系,那么绩效管理不会成功,如果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管理没有让员工参与,那么绩效管理也不会成功。所以,企业应对此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没有为员工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或关键绩效指标制定得不好,你将很难做好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作。在绩效管理的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调整)系统循环中,制定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是关键环节,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着绩效管理进程的成败。而在绩效计划里,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的制定又是重中之重,你和员工的所有工作成果都将在这里得到体现,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是否准确,绩效标准制定得是否合适,是否得到了员工的认可,是否可以作为绩效考核和反馈的依据,等等,一系列的工作最终都要归到这一张纸上。一、为什么是“管理卡”,而不是“考核卡”?请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管理卡”,而不是通常所谈的“考核卡”。那么,为什么不用“考核卡”呢?从概念上讲,“管理卡”是用来管理员工绩效的,而“考核卡”是用来考核员工绩效的。这里存在一个导向的问题,“管理卡”和“考核卡”在绩效管理的导向上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作为“管理卡”,能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认识绩效管理这个系统,把绩效计划作为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并贯彻始终,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依据“管理卡”的内容,与员工保持高效的绩效沟通,对员工进行有效的辅导,帮助员工达成和超越绩效目标;而“考核卡”则容易使管理者忘记绩效管理的意义,习惯性地认为这又是一年一次的填表“表演”,顺手放到文件筐里不再过问,由此导致管理者忽略平时的绩效沟通和辅导,只是在人力资源部提醒的时候才拿出来用,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另外,“管理卡”既有管理的功能,同时也具备考核的功能,它把管理和考核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管理卡”既明确了绩效管理的定位,又能在需要的时候帮助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这就是“管理卡”的魅力所在!一直以来,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在绩效管理的理念上都有一个误区认识,认为员工的绩效是考核出来的,认为只要进行考核了,员工就会积极工作,员工的绩效就能提高,于是大力提倡“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的管理理念。这种提法是不恰当的,不利于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甚至有可能把企业导向到为考核而考核的错误轨道,致使绩效管理工作表面化、形式化。毕竟,单纯的绩效考核并不能直接产生绩效,系统化的绩效管理才能真正帮助员工提高绩效。员工的绩效并不是哪个高明的经理考核出来的,而是员工在高绩效经理的沟通与辅导下,付出努力与辛苦,自己创造的,也就是说,员工绩效的创造者是员工本人,而不是绩效考核,也不是考核员工的经理或主管。因此,为保证绩效管理的过程得到控制,保证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绩效沟通的有效性,保证绩效管理和考核有据可依,管理者就必须为员工制定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以此确立员工的绩效目标。二、如何设计员工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格式?通常,一份有效的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的格式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员工的基本信息,如:员工姓名、职位名称、所在部门、直接上级、制定日期等。第二部分是其主体部分,即关键绩效指标部分。而在这一部分,又可以分成两个纬度,分别是关键业绩指标(businessindicator)和关键行为标准(behaviorstandard),从业绩和行为两个纬度考核一个员工的绩效表现,使员工的绩效得到全面综合的衡量和评估。这其中,每一类指标又包括绩效指标的名称、考核标准、考核等级、权重等内容。第三部分是绩效指标确认签字栏,一般由员工和其直接上级签字即可,重要岗位可以请其间接上级审核签字。第四部分是考核结果确认签字栏,考核结束后,直接主管要和员工在这里签字确认考核结果。以上的内容基本上可以支撑起一份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具体内容见表1.表1季(年)度员工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格式)工作目标设定(GS)goalsetting工作目标设定generalsuperivision绩效不仅包括结果绩效,还包括过程绩效。工作目标设定是指员工在考核期内应该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其效果;是对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一些相对长期性、过程性、辅助性和难以量化的关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即对过程绩效的评价方法。工作目标设定能弥补完全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所不能反映的方面,更加全面反映尤其是基层员工的表现。工作目标设定的步骤是:(1)了解公司战略;(2)部门绩效指标;(3)职务分析、设定工作要项;(4)对关键结果区域设置绩效指标。怎样设定绩效考核指标1、以战略为导向的指标设计绩效考核不坚持战略导向,就很难保证绩效考核能有效支持公司战略。绩效考核的导向性是通过绩效指标来实现的,绩效考核能否实现导向战略,实际上就是通过战略导向的绩效指标的设计来实现。这首先意味着,作为衡量各职位工作绩效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所体现的衡量内容最终取决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当关键绩效指标构成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组成部分或支持体系时,它所衡量的职位便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相关部分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如果KPI与公司战略目标脱离,则它所衡量的职位的努力方向也将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分歧。KPI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其第二层含义在于,KPI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公司战略目标是长期的、指导性的、概括性的,而各职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内容丰富,针对职位而设置,着眼于考核当年的工作绩效、具有可衡量性。因此,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真正驱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具体因素的发掘,是公司战略对每个职位工作绩效要求的具体体现。最后一层含义在于,关键绩效指标随公司战略目标的发展演变而调整。当公司战略侧重点转移时,关键绩效指标必须予以修正以反映公司战略新的内容。2、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指标设计工作分析是一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依据。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对象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绩效考核的各项要素。3、综合业务流程进行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以战略为导向,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指标设计方法,也许很多企业都在应用。但他们在设计指标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即:综合工作流程来设计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从流程中去把握。根据被考核对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衡量工作的绩效指标。此外,如果流程存在问题,还应对流程进行优化或重组。怎样设计员工绩效指标作好员工绩效管理工作,最难的事莫过于教会“顶头上司”给他们的下属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现在,谨就这件事里面的管理哲学与管理技术问题,与诸位企业同仁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要考核的到底是什么?管理员工绩效,就是为了提高每个人创造绩效的能力。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员工创造绩效的能力有三种存在形态:第一种存在形态是“能力持有态”。即员工有创造哪方面绩效的能力?这种能力强到何种程度?等。员工“能力持有态”的绩效考核指标我们叫它“能力考核指标”。第二种存在形态是“能力发挥态”,即员工在创造绩效的过程中,发挥自身能力时,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主动性:他有这样的能力,但他肯卖力气吗?所谓“能力发挥态”,就是这个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的责任感强度。主观能动性、职业道德水准等等。员工“能力发挥态”的绩效考核指标我们叫它“态度考核指标”。第三种存在形态是“能力转化态”。即员工在创造绩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的实际效果:你有能力,也卖力气了,那你的努力最终有没有真正转化为企业需要的业绩?“能力转化态”的绩效考核指标我们叫它“业绩考核指标”。员工绩效管理工作要关注的考核内容就是“能力”、“态度”、“业绩”三个方面。那么,“能力”、“态度”和“业绩”这三者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辩证关系呢?在工作之前,我们会首先考察这个员工的“能力持有态”——能力水平。在工作之中,我们看到了这个员工的“能力发挥态”——态度如何。在工作之后,我们追究这个员工的“能力转化态”——业绩怎样。大家知道,前国家队教练米卢在训练中国足球队的时候,有一句写在帽子上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老米为什么这么说,他的思想很明显:中国队的能力这么低:一年半年之内想提高,太难!退而求其次,只能谋求对现有能力的最好发挥。在这种情势下,米卢当然要把工作态度的重要性突出出来。这是个很能表现“能力”、“态度”和“业绩”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实际案例。设计考核指标的原则是什么?国外有的管理专家把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规范归纳为一个英文单词:“SMART”。其实这里的“SMART”不是单词,是五个词的词头合起来的一组符号,一个字母一个含义:S(specific)是指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应当细化到具体内容,即切中团队主导绩效目标的,且随情景变化而变化的内容。M(measurable)是指绩效考核指标应当设计成员工可以通过劳动运作起来的,结果可以量化的指标。A(attainable)是指绩效考核指标应当设计为通过员工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在时限之内做得到的目标。R(realistic)是指绩效考核指标应当设计成“能观察,可证明,现实的确存在的”目标。T(time-bound)是指绩效考核指标应当是有时间限制的,关注到效率的指标。这一段话点出了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基本原则。我们根据他的思想逻辑归纳,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三:一、必须注意与团队绩效的相关性现代企业是合作劳动的组织,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关注团队精神培养,强化合作意识。而实现这一点,光指望鼓励、号召、启发觉悟,不触及利益问题,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形成团队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形成“团结协作不够,个人利益就少;没有团结协作,就得不到个人利益”,即俗话说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水少小河干”的压力。这种压力一定要通过员工绩效管理来具体体现利益分配,才可能产生影响。对待这两件事,一是要有严格的功能区分,不可混为一谈,有所偏废;二是要注意相互间的配合,把握火候、力度,争取相得益彰。鉴于员工绩效管理与实体绩效管理如此的高度相关,我们强调,在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时必须想到:第一,员工绩效管理是以实体绩效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活动。第二,员工绩效管理的立足点是放在考察员工“执行上级指令的坚决性”这一点上。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强化“顶头上司”的管理权威。第三,员工绩效管理是加大“压强”的工作。因为组织压力再大,员工作为个人还可能感受不切实。所以,一定要在施加组织压力抓紧实体绩效管理的同时,把员工个人的绩效管理作为加大“压强”的重要环节,严格实施。体现员工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与团队绩效管理相关性的标志,主要是这两项绩效管理的主题应当一致。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第一,动态主题:企业层面的管理重心依循着企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要站在企业全局的立场,根据企业的发展、行业的特点、市场的现状等因素的变化情况。不断地提炼当前管理工作的中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绩效管理的主题,并不断在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时,把它作为主题来体现。例如:有的单位,预算是财务管理的主体运作方式,那它的绩效管理必然也是以预算为中心的。给你这个任务,同时确定了可以花的钱的额度。比如:研究项目有课题经费,工程项目有工程款等。工作开始以后,就得通过考核指标考察:钱花得合理不合理,任务完成没完成等等。例如:以制造为核心能力的工业企业常常以质量为中心实施绩效管理。尤其是在制造工厂,“ISO9000认证体系”的关节点,是最常见的绩效考核重点。结合这个主题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是顶头上司们的明智选择。第二,静态主题:职能系统层面的责任分布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分解和统摄实体绩效考核指标是惯常的做法。做这种分解,我们要有从全局出发的意识。比如考虑各个岗位的成本责任,就必须首先研究:研发、制造、营销、管理等等职能模块中,哪个职能系统的成本责任最大?大家的直接反应往往集中在制造系统,认为制造系统的成本责任最大。其实这是
本文标题: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37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