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精准扶贫的资料精准扶贫前提在于弄清扶贫对象,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扶持;精准扶贫这本“好经”,需要精准的监督、指导;精准扶贫,经济上翻身,精神上也要翻身,“口袋”与“脑袋”要同时富起来。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精准扶贫的前提在于提前摸清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致贫原因等因素,进而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扶持,提高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古人的做法,今天仍值得参考与借鉴。精准扶贫离不开精神扶贫同时,精准扶贫光有一腔热血还不够,还需深入思考系统性扶贫理念。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考虑致贫之因、脱贫之法,而且需要考虑长久发展之策,在综合考察基础上制定全面的政策体系。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帮助贫困人口从贫困走向小康、从小康走向富裕。扶贫的关键是要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工农业生产总值,制治通货膨胀,标本兼治。产业扶持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做好了产业扶贫的大文章,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保障。精准扶贫的概念: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精准扶贫的背景: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这是“精准扶贫”的首次提出。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精准扶贫的一些常识:1,六个精准: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切实提高扶贫实效,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2,四个施策: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3,五种渠道: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精准扶贫的对策:——直接上两份政府政策文件,大家学习下“五个坚持”强力推进精准扶贫——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区人大常委会在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情况的报告》。委员们认为,今年7月以来,区委、区政府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今年“退出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50272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的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传导压力,集中精力,创新举措,扎实有序推进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宣传引导不够广泛深入,部分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部分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基础设施项目推进缓慢及上下各级联动配合形成扶贫攻坚合力有待加强等困难和问题,委员们提出“五个坚持”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完成扶贫攻坚任务。第一、坚持需求导向,规划好产业项目,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把群众对脱贫致富的需求当成领导干部的追求,把群众满意与否、社会认可与否,作为检验精准脱贫的标准;要结合贫困村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尽快启动贫困村尚未开工的工程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再添劲,持续改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水、电、路、讯、房”等基础条件。第二、坚持要求导向,推进科技扶贫,引进专业人才。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对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主动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现代物流“互联网+”意识、品牌意识,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增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带动力;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招聘机制,积极探索以国有公司为平台引进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的模式,有效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的问题,为科技扶贫提供人才保障,为精准扶贫增添动力。第三、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宣传引导,增强脱贫信心。要牢固树立解决问题、克服问题、战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把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要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全区上下对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根除“等、靠、要”思想;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技术培训、服务和指导,提高贫困人口劳动致富技能,充分调动自主脱贫积极性,争取早日脱贫致富。第四、坚持结果导向,抓好产业发展,实现长效脱贫致富。要把扶贫攻坚的结果作为检验工作的主要标准,用发展有没有起色、民生有没有改善、面貌有没有变化、农民收入有没有增加等来检验领导干部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是否敢于担当,有所作为;要牢固树立产业扶贫理念,坚持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体验休闲观光农旅业,助力精准脱贫;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探索建立贫困户“入股分红”机制,把贫困群众利益联结起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长效脱贫致富。第五、坚持考核导向,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对扶贫攻坚工作的督查督办及考核力度,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绩效考核问责机制,通过督查考核,层层传导压力,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更加务求实效、责任落实更加到位,相关部门协作更加紧密,形成强大的扶贫攻坚合力,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全区实现脱贫“摘帽”的扶贫攻坚任务。PS:需求、要求、问题、结果、考核这五个角度要注意把握,尤其是需求、结果、考核。“五个坚持”推进精准扶贫——马文顺·云南省禄丰县一平浪镇人民政府镇长乡镇一级处于扶贫攻坚、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的前沿阵地,唯有结合实际,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才能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根本条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捐助、群众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机制,有效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大力推进实施农村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水源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小水池小水窖等项目,改善贫困地区水利条件,增强水源对扶贫攻坚的保障作用。加快实施农村公路硬化、自然村通公路项目建设,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问题。有效整合美丽乡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文化体育、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资金,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加快实施易地扶贫安置工程,具备条件的要实施整村推进、整族帮扶,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持把产业培植作为根本任务。在充分调查研究、摸清村情的情况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抓紧制定符合实际、潜力突出的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充分整合农业、扶贫、财政等项目资金,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优质林果等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吸纳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务工的作用。加大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培育力度,发挥好示范作用,引领贫困人口创业就业。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建立农产品营销平台,发展电子商务,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落户城镇,为贫困人口开辟就业渠道。坚持把素质提升作为根本方法。加快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实现重点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依托县乡科技、劳动部门,大力开展新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农民工专业技术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实施“点菜式”精准培训,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就业技能。实施农村贫困人口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农民网培学校、农家书屋、农村道德讲堂等阵地,从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方面开展不同形式的乡村新风教育,加强智力扶贫,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从源头上增强致富的可持续内生动力。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根本底线。社会保障是防止脱贫人口重新返贫、贫困人口程度加深的最后一道防线。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扶贫和防止返贫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包括经济救助、法律救助、人文精神救助和教育救助等,对因各种因素导致的贫困和返贫人口给予相应的社会救助。完善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贫困人口实行特殊的医疗救助保障,扩大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覆盖面,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建立贫困地区农村房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在不断完善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贫困地区自然灾害实际,结合其他支农惠农政策,积极稳步推进农房保险工作,对受灾困难家庭、分散供养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等给予重点参保补助,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把作风转变作为根本保障。扶贫攻坚,干部队伍是关键,优良作风是保障。加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教育,增强干部队伍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用心用情用力工作,把扶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围绕“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加强干部业务培训,做到思想不偏、重点不偏、重心不移,实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结合村级干部换届选举工作,突出“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双带”能力,把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群众依赖的村干部选拔到工作岗位上来,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重点考核贫困群众的收入是否真正增加、贫困地区的面貌是否真正改变,组织好民意调查,实现贫困人口真正脱贫,有序退出。建立扶贫攻坚激励机制,对那些真抓实干、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大力褒奖,大胆提拔使用;对那些华而不实、弄虚作假、政令不畅的干部严肃问责,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层层传导工作压力,确保扶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PS:根本条件、根本任务、根本方法、根本底线、根本保障,这个可以说是比较普遍的用法,但一定要注意“条件、任务、方法、底线、保障”与具体阐述内容的有效结合,总归一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现状“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笔记”评述:——从贫困人口的数量看,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还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多轮扶贫攻坚,目前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角落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远山区,无论采取何种扶贫方式,难度都比以往增加,不少地方面临“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矛盾。——从贫困群众的诉求看,日益呈现多样化。一方面,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也增加了扶贫开发难度。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学习笔记”评述:减贫与发展是反映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认识和掌握贫困化发生机理、演化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制定扶贫
本文标题:关于精准扶贫的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482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