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完整版)3.4、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植物在园林中的景观效应和功能了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种植的基本形式(乔灌木种植设计形式及花卉的种植形式)乔木、灌木、草本、花卉形成和谐空间绿篱与植物造景一、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1.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总体要求(1)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园林的植物景观必须符合园林的总体规划,体现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特色,处理好植物同山、水、建筑、道路等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规则式种植自然式种植(2)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荫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吸尘、隔音、美化等.因此要选择易活、对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市容美观的问题。工厂绿化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离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医院庭园则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3)以植物造景为主,要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在植物种植设计时,应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全面考虑各种观赏效果,合理配置。例如,观整体树形或花色的植物应距游人远一点;观叶形、花形的植物应距游人较近;有香味的植物可布置在游人可接近地方,如广场、休息设施旁。若要听松涛,则松树宜布置在风口地带,且要成片种植。淡色开花植物近旁最好配叶色浓绿的植物,以衬托花色。(4)装饰美化,丰富意境园林植物意境美的创造(5)适地适树,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为创造良好的园林植物景观,必须使园林植物正常生长。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统一2、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1)因形就势,创造丰富的园林空间(2)主次分明,创造自然的群落景观自然群落景观辟出风景线(3)突出韵律,展示丰富的立体轮廓变化起伏凹凸的轮廓丰富自然,但不杂乱行道树(4)结合多种景观要素,建造和谐的景观环境A、植物造景与建筑置建筑于丛林中植物衬托建筑B、植物造景与水体(5)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6)合理设置种植密度和搭配(7)注意植物造景的经济原则二、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一)乔木的配置方式及在园林中的应用1)造景特性孤植是指单株乔木孤立种植的配置方式。此树又称孤植树。广义地说,孤植树并不等于只种1株树。有时为了构图需要,增强郁郁葱葱、雄伟的感觉,也可以是2-3株乔木紧密栽植,形成一个整体。(但必须是同一树种,株距一般不超过1.5m,远看和单株栽植效果相同。)孤植树下不得配置灌木。孤植树作为局部空间的主景,供人观赏;还可起庇荫作用,供人休息、眺望。1.孤植2)树种选择宜选择树冠开张,体形雄浑;生长健壮,寿命较长,不含毒素,没有污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的树种。如雪松、香樟、榕树、鹅掌楸、鸡爪槭、垂柳、樱花、梅花、桂花、银杏、合欢、七叶树等。但在具体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立地条件和具体要求。香樟雪松合欢3)种植位置孤植树种植的位置,总的来讲,要求比较开阔,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树冠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反映植物个体充分生长发育的景观;另一方面,作为局部构图主景的孤植树,应安排合适的观赏视距(为树高的4倍)和观赏点,使人们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适宜的观赏位置。孤植树种植的具体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l)布置在开阔大草坪或林中草地的自然重心处,(2)配置在开朗的江、河、湖畔(3)配置在可以透视辽阔远景的高地、山岗上(4)配置在自然式园林中的园路或水系的转弯处、假山蹬道口以及园林的局部入口处(5)布置在公园铺装广场的边缘4)配置要求在配置孤植树时,必须充分考虑孤植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要求体形与其环境相协调,色彩与其环境有一定差异水边的孤植树,以水色、天空为背景,简洁、壮观、明朗2.对植1)造景特性对植是指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种植的配置方式。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用作入口栽植和诱导栽植。在园林构图中始终作为配景,起陪衬和烘托主局的作用,如利用树木分枝状态或适当加以培育,形成相依或交冠的景框,构成框景。纪念碑前两棵体量相当、姿态相似的雪松对植2)配置形式对植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配置形式。A.对称式对植。即采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两树的连线与轴线垂直并被轴线等分。一般选择冠形规整的树种。此形式多运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之中。B.非对称式对植。即采用种类相同,但大小、姿态不同的树木,以主体景物中轴线为支点取得均衡关系,沿中轴线两侧作非对称布置,其中稍大的树木离轴线垂直距离较稍小的树木近些,且彼此之间要有呼应,要顾盼生情,以取得动势集中和左右均衡。此形式多运用于自然式种植环境之中。3.列植1)造景特性列植是指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地栽植的配置方式。列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气势;列植与道路配合,可构成夹景。列植多运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中,如道路、建筑、矩形广场、水池等附近。列植具有施工、管理方便的优点。2)树种选择列植宜选择树冠体形比较整齐的树种,树冠为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圆锥形等。3)栽植间距取决于树木成年冠幅大小、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如景观、活动等。一般乔本采3-8m,灌木为1—3m。4)设计形式单纯列植和混合列植单纯列植:是用同一种树种进行有规律的种植设计,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方向感,可用于自然式也可用于规则式。混合列植: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木进行有规律的种植设计,具有高低层次和韵律变化,其形式变化也更多一些。4.丛植丛植通常是指由两株到十几株同种或异种、乔木或灌木组合栽植而成的种植类型。丛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是树丛。树丛的组合,主要表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但也要在统一构图中考虑表现单株的个体美,所以选择作为组成树丛的单株树木的条件与孤植树相似,即必须挑选在庇荫、姿态、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树木。树丛在功能上有作庇荫用的,有作主景用的,还有作配景用的等。以庇荫为主的树丛,宜采用单纯树丛形式,不必配置灌木,树种应选择树冠较开展的高大乔木,树下可设置景石或坐凳,以供游人休息之用;以观赏为主的树丛,多采用乔灌木混交树丛形式,同时可点缀草本花卉或景石,树丛配置的要领:①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构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②平面布置要疏密有致,立面构图要参差错落;③树丛各植株个体之间在形态、色彩上要协调一致,同时要有差异,以体现变化统一的原则;④树丛四周要相对开阔,留有适宜的观赏视距。丛植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及组合,分别是:2株、3株、4株、5株丛植1)两株树丛:同种树木、或形态和生态习性相似的不同种树木;形态大小不要完全相同,注意变化与动势,创造活泼的景致。植株间距以小于矮树冠径为宜,在不影响植株个体正常发育的条件下,尽可能栽的靠近一些。2)三株树丛:宜采用同种或两种树木。若同种树,应同为常绿或落叶,同为乔木或灌木,大小和姿态应有所变化。平面布置呈不等边三角形。常采用“2+1”式分组设置,最大和最小靠近栽植成一组,中等树木稍离远些栽植,两组之间应有动势呼应,整体造型呈不对称式均衡。若为两种树,则同种的两株分居两组,且单独一组的数目体量要小,方可达到即统一又变化的效果。注意事项:3株树丛配置时,体量上忌3株大小一样;分布上忌呈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分组上忌最大的1株为一组,中等大小和最小的为一组的机械平衡布局3)4株树丛A.单株选择。最好采用姿态不同、大小各异的同一树种的4株树木;若是两个不同树种,也宜同为乔木或灌木,常绿或落叶,且一种为3株,另一种为l株。3)四株树丛:宜采用一种或两种树木。若同种树,应从形态、大小、株距上求变化。布局时常采用“(2+1)+1”组合方式,整体布局可呈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若为两种树,则要求同为乔木或灌木。树量比为“3:1”,仅一株的树种,其体量不宜最小或最大,也不能单独一组布置,应与另一种树木进行“2+1”式组合配置。注意事项:4株树丛配置时,分布上忌呈正方形、正梯形、等边三角形;树种忌大小一致;分组上忌1大3小、3大1小、大小一致;树种株数上忌两种等株。4)5株树丛A.单株选择。同种树:姿态不同、大小各异的同一树种的5株树木;两种不同树种:这两种树木最好同为乔木或灌木、常绿或落叶,且一种为3株,另一种为2株。B.树丛组合。若为同一树种时,5株树木可分成两组,并以“3+2”式或“4+1”式分组布局为佳,且体量最大的1株位于株数较多的一组之中,单株为一组的树木,不宜最大,也不宜最小。两小组之间要相互呼应,形成整体。若为两个不同树种时,株数比以“3:2”为宜,分组布置时最大树木不宜单独成组。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树丛株数越多,则配置越复杂,但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孤植树与2株树丛是基本方式;而3株树丛是由1株、2株树丛组成的;4株树丛则是由1株和3株树丛组成的;5株树丛可看成由1株和4株树丛或2株和3株树丛组成的;6株以上树丛则可依此类推。总之,要遵循变化与统一的规律,万变不离其宗。5.群植1)造景特性:是指由几十株树木组合种植的数目群体景观。表现较大规模树木的群体形象美。群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称为树群。2)布设位置树群通常布置在有足够观赏视距的开朗场地上作为主景的树群,其主要立面的前方,至少在树群高度的4倍、林群宽度的1.5倍距离内,要留出空地,以便游人观赏。树群栽植地标高最好能高出外围地段,形成向四面倾斜的地形,以利排水和突出主景。3)园林中的应用主景或配景;种群或群落;具观赏生态功能,不做休息庇荫用,但其边缘可设置休息设施,略具遮阳作用滨水树群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4)立面结构混交树群多采用郁闭式分层结构,从高到低最多可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以及草本层5个层次。5)平面布局通常将高大常绿的乔木布置在中间,作为背景,亚乔木在其周围,大灌木、小灌木在外缘。其平面布局切忌呈金字塔式布置6)生态要求树群在树种选择和组合配置时,除了像孤植树、树丛那样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关系外,还应注意树群内部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如就光因子而言,作为第一层的大乔木应为喜光树种,亚乔木层可为半耐阴的,灌木层中分布东、南、西三面外缘的宜为喜光的,而分布在乔木庇荫下及北面的灌木可为半耐阴或阴的。7)种植设计形式群植的设计形式有两种: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单纯树群只有一种树木,其树木种群景观特征显著,景观规模与气氛大于丛植,一般郁闭度较高。混交树群由多种树木混合组成,是树群设计的主要形式,层次丰富,景观多姿多彩,群落持久稳定。混交树群大多由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及多年生草本植被5个层次构成。其中每一层都要显露出来,显出部分应该是该植物观赏特征突出的部分。乔木层选用的树种,树冠的姿态要丰富些,使整个树群的天际线富于变化;亚乔木层选用的树种最好开花繁茂,或者具有美丽的叶色;灌木应以花木为主;草本植物应以多年生野生性花卉为主;树群下的土面不应暴露。6.林植是指成片、成块种植的大面积树木景观。林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称为树林,又称风景林。树林多用于大面积公园的安静休息区、风景游览区或休、疗养区及卫生防护林带等。树林按按林种组成又可分为纯林和混合林,种植密度可分为密林和疏林。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1)密林林木郁闭度为0.7—1.0。由于密林郁闭度较高,日光透人很少,林下土壤潮湿,地被植物含水量大,质地柔软,经不起践踏,并且有时宜污染人们的衣裤,故游人一般不便人内游览和活动。而其间修建的道路广场相对要多一些,以便容纳一定的游人。A.单纯密林。由于树种单纯,缺乏垂直郁闭景观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为此常应同异龄树苗与起伏的地形结合,使林冠线断续起伏,以丰富树林的立面变化;亦可于林下配置一些开花华丽的耐阴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如百合科、石蒜科,郁闭度不应太高,以0.7—0.8为
本文标题:(完整版)3.4、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1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