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小课题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1《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纳卜藏九年一贯制学校马洪福一.课题基本情况1.研究的背景①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集体。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②学校高位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认识一所学校,一定要认识该学校的文化;研究一所学校,也一定要研究该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是最值得研究的因素,也是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先进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近几年来,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育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校根据“特色为根,质量为本,2文化为魂”的办学方针,致力于建设“美丽校园”,打造品牌学校内涵。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体系还不完善,还未能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班主任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没要有在日常的教育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要使学校在更高层次上良性运转,必须借力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办学品位,确保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③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为班级着想,不关心班集体,缺乏集体思想,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与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班级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没有良好的班风,班貌,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就没有班级精神的形成。教育的本质,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文化人”。当前,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做什么”,部分学生知道“怎么做”,而只有少部分学生才知道“为什么做”。我们的理想,就是让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为什么做”,而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文化一旦内化为学生自觉主动追求的东西后,它就可以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支撑点,价值判断的参照系。如此,学生就会用某种“特征”的文化选择生活,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选择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做正确的事情”,以至形成一种生活精神。④教师生命发展的需要32.研究的意义①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在新课程改革理论体系中,特别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可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更可以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全学生人格,成就学生终身良好品质和自我完善的能力。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效率,成就教师幸福生活。教师的年轻化已成为当前教师队伍的主流,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缺乏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师资建设的重中之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是宽泛空洞的,而应有抓手和支点。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可以为年轻班主任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班主任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同时让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③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缩影。学校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以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3.课题的界定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4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从外部形态来看,它表现为学校师生员工“在这儿做事的方式”(杨全印《学校文化研究》)。从产生的程来看,学校文化是基于预设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产生制度,并进而约束行为(肖川、倪晓玉《创造积极的学校文化》)。尽管有点难以捉摸,但学校文化经常会以强有力而又以微妙的方式影响学校师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以学校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支配着学校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而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效果。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因此,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类似,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组织文化,渗透到班级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以及班级活动等各个方面。简单地说,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从具体内容上主要分为:班级目标文化、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其中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班级文化的关键是班级管理制度。4.研究的目标遵循教育科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效。以往,我们在班级管理上,往往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老师累,效率低,学生也不买账。其原因主要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教育科学以及新课改理念相悖。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旨在促进教师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主体,提高教育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深化对班级文化5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一样,班级文化建设是校本研究的重要载体,能从学校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研究形成一整套适合于本校班级管理的方法,提高教师班级管理的水平,提升学校的管理理念,形成有特色,有实效的校园管理文化。让班级文化渗透到每个徐盛的思想意识中。让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得到成长,在研究和互相的学习中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班主任队伍。5.研究的内容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班级共识为主题的班级目标文化建设,以家为主线的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以自主管理为核心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以文化观念为特色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基于班级文化之上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①班级目标文化对全体学生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全班同学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班级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比如,将班级价值观、班级精神、班级口号等,进行相关的班级物质文化要素的建设,形成班级共识。依据班级目标文化的内在要求寻找机会,引导学生创造并积淀相应的班级优势和个性特色。②班级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6③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等。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④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是班级文化的内核。它主要包括班风、学风、班级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6.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综合运用比较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①调查法。对全体学生和班主任的调查问卷和观察的手段,分析汇总相关数据和具体内容,了解当前学校班级文化构建的现状,为课题的顺利研究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和具体数字。②行动研究法。即坚持“在行动中研究”和“在研究中行动”,即时的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的文本资料和阶段成果进行整理。如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意见,阶段目标与主要措施,以及相关阶段成果进行收集和整理。更好地推进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并在实践操作中不断予以修正和完善。③经验总结法。即分析与总结学校原有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同时更多的关注在本课题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经验,以更好的构建学校班级文化的行动研究体系及保障机制。④个案法。即通过个案的积累和分析,更好的丰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特别是对个别学生、某一班级、某一年级等典型个案的跟7踪研究,从中揭示学校班级文化构建的某些本质和规律。7.研究对象学校安排了部分骨干教师为采点人,带动全校教师共同研究。8.拟解决的问题①解决因班主任老师无明确教育管理思想或教育管理理念陈旧以及班级管理方法滞后而导致教育效率低的问题。②解决因保姆式管理而导致学生依赖性强、归属感薄弱、自主管理素质低,缺乏活力等问题。③解决班级管理平庸,没有个性,缺少班级品牌的问题。9.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①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②做好师生的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③拟定子课题及研究计划,收集本课题相关资料,做好总课题的开题工作。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以班为实验单位,围绕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班级以及学段的实际,以“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为主线,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了课题的研究。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①以班为单位,收集、整理各子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拟写好8子课题结题实验报告,组织教师撰写研究性论文。②整理课题核心成果资料,撰写总课题结题实验报告,编写论文集。③作好结题申报,迎接课题的验收、评估。10.组织分工组长:组织课题全面工作。副组长:具体负责课题的实施工作。成员:各学部德育负责人、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以及全体教师,主要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11.预期成果①《班级管理制度汇编》(文本)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论文集》(文本)③班级管理中国的小故事,小方法,主题班会集。④《课题研究实验总结报告》(文本)12.经费保障本课题属“县级课题”,单位拟资助课题经费6万元,用于课题研究、课题鉴定等课题开支,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进行。①课题组负责经费概算与分配②经费来源:学校专项资金。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课题实施的过程:(一)挖掘阶段:92014年4月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对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就进入了问题挖掘的程序。根据课题组成员在以往带班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同时向全校班主任和教师征集了一些他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棘手的问题,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之后,将问题归类。每学期举行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把老师们带班中遇到的困惑集中起来,带入到自己的研究中,通过广泛征集,集中了一些突出的问题:1、班干部形同虚设,管理责任心不强。2、有的班干部过程方式方法欠妥,得罪了人,而且没有威信。3、回族地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上进心。4、打架,骂脏话等不文明现象严重。5、同班学生没有凝聚力,一盘散沙。6、个别学生心理障碍严重等。多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口,进行课题研究。(二)探究阶段:有了问题的存在,必须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课题组成员首先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认真研读了《班级管理的艺术》、《做最好的班主任》等理论书籍,网上下载资料学习了关于班级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关资料,并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电影《美丽的大脚》、《万岁高三二》等电影,革新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变了以往的班级管理方式。课题组成员根据存在的问题,多次研讨,大家认为要想管理好班级,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4、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5、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6、注重设计班级文化布置。每位老师根据自己所选的主题,制定出了自己实施的办法,确立了自己的管理模式进入了班级管理实践中。(三)实践阶段:再好的设想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才能见其成效。在这一阶段,课题组成员改变了以往死板的管理方式,用全新的心态,用自己10新确定的理念模式来带班,并且隔一段时间,进行了组内探讨,吸收别人好的方法。把自己研究中的困惑拿出来大家想办法,集中大家的智慧结晶,并在此应用这些方法带班实践。三
本文标题:小课题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4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