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课题申报书(邓绍云2016年)
附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新疆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设与旅游开发互动研究申报单位: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邓绍云负责人所在单位: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填表日期:2016年4月8日填报说明一、申报书所填内容应实事求是,表述准确明了,字迹工整易辨,可打印填表。所有空表均需填写,如无内容请填“/”。二、申请书纸张为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并加盖收款单位公章、法人章,一式三份并附电子版(光盘),批准后返回1份,不接受申报材料传真件。三、课题的申报须经其主管单位审批后上报。四、申报课题的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每年申报的课题数,不得超过两个。在主持的课题研究未完成时,不得申请主持新的课题。五、经费预算中应尽可能列明测算依据,如会议列明人数、天数,管理费列明百分比,打印费列明打印数量等。一、基本情况课题名称新疆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设与旅游开发互动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课题负责人姓名邓绍云民族汉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工作单位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工作时间1992年7月研究专长水利土木与建筑专著与发表的重要文章1.邓绍云.学术专著《桩群绕流阻力特性》,人民黄河出版社,2014.2.邓绍云.建筑空间结构发展现状与展望[J].山西建筑,2015-01-20.3.邓绍云.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常用造景水生植物及其应用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08-10.4.邓绍云.平面缓和曲线简便有效测设方法的探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09-10.5.邓绍云.复合材料力学发展现状与展望[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12-10.6.邓绍云.建筑工程勘测过程中关键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14-11-10.7.邓绍云.建筑结构发展与力学关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05.8.邓绍云.测量技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巧妙应用[J].山西建筑,2014-07-01.9.邓绍云.胶结填充采空区技术的工程应用[J].建材世界,2014-10-15.10.邓绍云.西北干旱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学通报,2011-01-05.11.邓绍云.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人民黄河,2011-03-20.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期工作基础课题负责人长期从事水利土木与建筑的研究,主持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并完成厅局级科研项目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达11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达四十篇,EI收录6篇。有一定的科研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有较高的科研能力,有较丰富的科研实践经历。课题负责人在申报该课题前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对全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特色风貌有了一个较为粗略的了解,对新疆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民、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有较深的了解,并拍摄有不少照片。对伊斯兰建筑、草原毡房建筑等有较深的了解。课题负责人查阅大量的文献后,撰写了研究综述论文《我国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研究综述》并准备投稿,同时撰写有《新疆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特点与特色村落建设的重要性》研究报告。课题负责人成功申报并主持了新疆旅游局科研项目《旅游职业教育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发展战略探究》,且已经开始展开研究并有一定的成果,该课题与本项目有密切联系,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前期工作基础。行政职务督导专业职务教授级高工、副教授手机/电话15559358359/0992-6809034电子信箱nhrisydeng@126.com课题联系人姓名波拉提·扎满阿芝手机/单位电话15559358518/0992-6809058工作单位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箱1936838118@qq.com通讯地址新疆奎屯市北京西路62号邮政编码833200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称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任务划分邱清华女1978.05副教授生态环境硕研硕士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评述张卫民男1967.03讲师艺术设计本科学士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勾画刘金萍女1974.05讲师艺术设计硕研硕士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写生沙吾丽女1981.02讲师旅游本科硕士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拍摄阿尔青男1972.08讲师建筑学本科学士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电脑制作马哈沙提男1966.07讲师地理本科学士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调查古丽努尔女1983.09.助教建筑设计本科学士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文档编写二、立项背景及依据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评价等(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加强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平等和公平是我党和政府一贯方针与政策,加大少数民族地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促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维护少数民族地区治安的稳定,提升少数民族生活水准与幸福感,确保边疆稳固,疆域国土的完整。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扩大,产值与投入比过低,同时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此外,大量消耗水资源,其效果很差,不可取。发展重工业势必加剧我国西北边疆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固有脆弱的干旱盐碱生态环境的恶化,该方式也不可取。所以,只能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轻工业,特别是应该发展无烟工业。然而,旅游业就是无烟工业中的朝阳产业,发展新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一方面繁荣当地经贸,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增长当地GDP,增加少数民族居民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促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及繁荣,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少数民族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使边疆的稳固和区域社会安定与和谐。新疆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设与旅游开发互动,正是遵循该主旨,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的建设,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扩充旅游业的旅游对象,故其研究对于新疆,乃至全国来说,目的鲜明,意义重大。2.国内外研究状况、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评价等人类社会的发展,因繁衍、交流、居住和生产及生活历程与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族群,这些族群在我国称之为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众民族的共性,也有各民族的特性。我国少数民族也不例外,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经历千百万年的演变、融合及交流,因发展历程、居住环境等的不同而具有不同于汉民族的自有特性和风貌。在民居建筑方面也不例外,具有不同于汉民族民居建筑的特色风貌。我国党和政府非常注重民族团结和和谐,在经济建设方面,大力扶持和帮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与人民的生活水准的提高。在民居建筑建设方面也不例外,近年来国家耗资巨大,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进牧民定居、抗震房、廉租房等项目的建设,甚至在祖国首都北京的规划和建设方面也没有忽视这一方面的工作。学者余梓东[1]报道了北京市世界城市建设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研讨会的研讨内容。国家在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与民生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学者熊茵[2]认为我国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当,村落的特色景观和传统生活方式不断消失,而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文化风俗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故更需保护。学者朱秀荣[3]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民居建筑的建设问题还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特别是新疆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还关系到边疆的稳固问题。现代城市的建设步伐过大,速度过快,在一些规划方面是做得不好,人们在大搞建设的过程中,同时有时是在大搞破坏,中国本土建筑文化没有得到明确地发展和自强,赵晶[4]呼吁民族地区大搞建设的同时必须适应当地自然地域条件和民族文化背景,符合当地民俗,保护传统文化,使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特色与当代建筑新技术新方法有效地结合,需要提出相应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营造新策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特别对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更是一个朝阳产业,我们应该加大发展无烟工业——旅游业的时候不能忽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建设。张比在特色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更新研究中,较少有通过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层面系统深入地进行研究。张比[5]结合格凸河景区苗寨聚落的保护和开发,试图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对苗寨文化生态结构进行建构,更准确地把握其特质,明确重点保护的内容和对象,并结合目前一些保护开发经验,提出格凸河苗寨的保护开发策略。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研究还要从这些民族的历史地理研究的角度去研究,张珊[6]就是这样做的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研究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地扪侗寨,考察了它的景观物质实体和历史文化环境,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地扪历史、移民来源、组织结构、村落发展、景观解读、选址布局、空间演变、规划思想等方面对这座古村落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保护发展的建议。贵州省从保护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目的出发指出不能千城一面,绘就特色城市城镇新貌[7]。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与环境建设就应该保持着较为完整的民族传统风貌与格局,形成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和具有很好价值的民族风格,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的同时可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商机。刘力飞[8]认为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发展,大量外来文化和工业化建设在不断冲击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建筑,很多私有产权房屋在新建或改建过程中逐步丧失了传统特色而千篇一律,并对周围风貌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挖掘民族风格特色振兴当地经济,打造民族主题品牌是市场经济朝阳产业的发展方向。贵州省黔东南州南部侗族村寨以其浓郁、古朴的民族文化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贵州省大力发展旅游业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同时,民族村寨风情探奇游玩已纳入了贵州省旅游业“十五”规划中的“三个主题品牌旅游产品”之一,面对市场经济的强力渗透,该地区侗族村寨聚落环境与建筑正在或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李志英[9]认为对该地区侗寨聚落的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便成为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首要完成的课题,具有现实意义。湖南、广西和贵州三省胶结地区三省坡下的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一些村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保存良好,为此2013年7月中旬到8月上旬,著名人类学家周大鸣教授及其同事余成普副教授带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一干人在该地区考察了一段时间,并用人类民族学调查方法,参照国家民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及《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考评方法》(2012)等文件,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进行了观察,访谈和考证,权健了解了三省坡周边侗族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活动与生活状况,并提出了有益建议[10]。一些特殊的少数民族文化是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和自身条件限制而长期保存在少数民族地区并因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而遭受巨大的冲击,村寨的民族特色和乡村特色急速消失。为此,韦晓康[11]呼吁大家应该将民族村寨建设与村寨传统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联系起来思考,要重视村寨传统文化建设在村寨经济发展中原生性的和根本性的功能,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竞价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一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虽然贫困落后,但由于封锁闭塞多年,少数民族文化却得到保存,在少数民族民用居住房屋建筑方面也是如此,反倒可作为发展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旅游业的最好的方向。王超[12]认为我们应该探索少数民族连片特困乡村包容性旅游发展模式。当中东部大城市因工业的不健康发展而普遍笼罩在雾霾天气、污浊空气和污染水体的困扰中时,很多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却因生态文明建设得到重视和保护而天空湛蓝、鸟语花香、绿叶成荫,山青水秀。曹贵雄[13]报道了云南省哈尼族传统村落的建设特色。少数民族村落特有的地域特点、民族文化、生活方式等,已经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并对村落自身建设和旅游发展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影响。提出并进行村落旅游人居环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郑溪[14]借助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框架和旅游学科相关知识,提出了新颖的研究概念——村落旅游人居环境。近年来,民俗村寨旅游对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乡风、乡貌,解决“连片贫困”问题、支撑当地新农村建设功不可没。但在村寨旅游发展中,由于规划的不合理性和大量游客的到来,破坏了原有村落的景观景点、民风民俗和淳朴意识形态,致使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文化面临着退化甚至异
本文标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课题申报书(邓绍云2016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4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