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历史会考必备知识点
必修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制皇帝制度: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中央官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①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③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④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三省六部制内容、特点内容: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特点: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②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③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①国内: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同盟会纲领: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②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三民主义③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三民主义的评价:①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辛亥革命意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⑤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辛亥革命成功、失败的依据成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的影响:①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意义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②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③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④在世界,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重返联合国意义: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③改变了联合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美关系改变的主要史实:①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原则。②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接受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撤军”。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日关系的改善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申明。1972年中日建交(日本早于美国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8年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美日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①对中国: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在国际上掀起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局面,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②对国际:有利于中国、美国、日本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主要活动(1)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2)加强与东盟的合作:1997年,对东南亚金融危机采取“感同身受,同舟共济”的态度;加强与欧盟的合作;(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在上海成立。六个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2001年上海峰会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梭伦改革时间、内容、意义时间:公元前六世纪初-基础内容:①废除债务奴隶制为自由民②按财产划分居民为四等级意义:废除氏族残余,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时间、内容、意义时间:公元前六世纪末-形成内容:①划定10个行政选区取代氏族关系②设立500人会议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d陶片放逐法。意义:确立雅典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时间、内容、意义时间:公元前六世纪―黄金时期内容:①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②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③500人会议通过抽签组成并“轮值”执政④陪审法庭形成,主司法、监督。⑤十将军委员会权力扩大(军政大权)⑥公职津贴制度、观剧津贴。意义: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罗马法作用:①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为统治者权力提供法律依据②它维护奴隶制,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巩固基础③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平等权利,具有一定民主性。巴黎公社性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实行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的概况: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成雅尔塔体制和美苏两极对峙格局①杜鲁门主义(政治):1947.3遏制共产主义②马歇尔计划(经济):1948.4扶持和控制欧洲③北约组织:1949.4《北大西洋公约》集体防御④“华约”组织成立(军事):1955.5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此,在欧洲出现了北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欧共体”形成和扩大①“舒曼计划”1950年:提出建立欧洲联合与美苏抗衡②《巴黎条约》1951年“煤钢共同体“(6国)③《罗马条约》1957年。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④1967年三合一“为欧洲共同体”:各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资金自由流动。(各个机构仍然具有独立性)⑤1973-1986:欧共体经历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等先后加入91年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原因:①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西方和平演变②戈尔巴乔夫改革:1988政治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90实行多党制、代议制度、总统制③导火线:“八•一九事件”--加速苏联解体,1991.8《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国名改变解体:独联体成立:-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彻底解体影响:冷战时代的终结,两极格局的终结。必修二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①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②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③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④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⑤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⑥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⑦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了解“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明清表现:农本商末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②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互联网的四大优势:①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②费用低廉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新航路的开辟意义:①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③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④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影响进程:①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②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影响:①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③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④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影响成就:①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③化工技术的发展;④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影响: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②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比较①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②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③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美国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影响原因:①贫富差距扩大②股票投机活动③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④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②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胡佛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恶化★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意义、实质等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起止时间:1933—1939内容: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②调整农业政策③复兴工业:蓝鹰行动④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意义:①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②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会考必备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5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