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能力问答题整理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者产生的预期变化。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提高自身的修养?首先,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次,开展微格教学(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再者,教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门训练;最后,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冷静地总结,对后续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稳定、持久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如下: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心理健康的标准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班集体的四个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健全的组织结构;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评价学生?第一,在评价功能上,要由侧重甄别和选拨转向侧重发展。第二,在评价对象上,要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第三,在评价主体上,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第四,在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第五,在评价内容上,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第六,在评价方法上,要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第七,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如何增加班级的凝聚力班集体是由若干具有不同特征的学生个体组合而成,由于他们的情感态度、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不同,所以要把这些个性不一的学生组合到一起,并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老师应该在师师关系、师生关系以及老师对班集体的关系上做出表率。在师师关系上,班主任老师要协调好各位老师之间的关系。在师生关系关系,要强调平等民主,关爱学生。第二,要有效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前提。第三,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重点,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手段。第四,组织有特色的班集体活动是动力。简述课程设计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第二,讲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第三,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第四,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注意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的注意事项第一:沉着冷静,果断处理。第二,宽容的心态,掌握分寸。第三,即兴发挥,机敏幽默。拟写评语的注意事项:第一,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表扬学生习作的优点。第二,适当指出缺点,注意用词,注意保护学生的情感和信心,指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第三,就问题提出寄语,激励学生改正错误,再接再厉。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第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第二,教学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情绪与动机。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第一,说服教育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第二,榜样示范法,即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莫非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第三,陶冶教育法,即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第四,实际锻炼法,即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第五,品德评价法,即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第六,品德修养指导法,即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实现转化及行为控制。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批评和表扬。批评和表扬是德育过程中常用的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的范畴,运用时要注意遵循以下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把惩罚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活动性质具有自愿性和选择性;活动内容具有伸缩性和灵活性;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活动组织具有自主性;活动方法具有实践性;活动评价具有综合性。简述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中正确指导;注重激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启示。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教育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第一,自我中心阶段。这一阶段是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第二,权威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面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第三,可逆性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他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这一时期也称作自律期。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的付出权威。第四,公正阶段。这一阶段,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参与某种社会文化,进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参与某种社会实践而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以形成相应的知识。简述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简述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社会动机日益明显;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想简介的远景性动机转变;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发展;认知兴趣不断发展。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第一,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第二,小学时期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第三,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第四,小学阶段的道德发展表现出过渡性的特点,儿童的道德发展存在“关键年龄”。布置家庭作业的要求:第一,作业布置要有目的性。家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检测与补充,要充分体现重点。第二,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第三,布置作业力求新颖性。在设计是讲究其形式多样化,在不同形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第四,布置作业要有综合实践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让学生多与生活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第一,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第二,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第三,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班教学;第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第五,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树立效仿的榜样;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鼓励学生自我教育。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做好课堂监控;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班主任如何调解班干部和同学的矛盾?班干部是班级的领导核心,协作班主任管理班级。一旦班干部和同学发生矛盾,班主任要具体分析,把解决矛盾的过程变成一种对班干部和其他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第一,教师要帮助班干部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班委的作用是组织、维系同学们和谐
本文标题: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能力问答题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8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