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测量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XXXX文化旅游城B1地块位于XX省XX市XX区,北临XXXX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东临XX大道,西侧、南侧紧邻河道。B1-1块基坑面积约27270m²,周长约1600m,B1-2块基坑面积约42400m²,周长约880m。该工程基础为钻孔灌注桩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组成,±0.000为绝对高程4.9m。第二章执行标准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4)本技术方案第三章已有资料分析1)图件资料有施工总平面图,桩基分布图。经过仔细核对发现图上尺寸、坐标、角度准确无误。2)平面和高程控制资料在本工程东侧XX大道上有两个XXXX通过规划部门提供的GPS+BM二级点,分别为BM1、BM2,坐标系统为XX城市坐标系。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标石类型为钢钉,保存较好,所以两点可供本次工程首级控制网的起算数据使用。序号点号等级标石类型XX城市坐标85高程X(m)Y(m)H(m)1BM1BM二级钢钉31052.85376552.7994.7282BM2BM二级钢钉30825.30976747.4883.913第四章施工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进场后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测量仪器的选择及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分析与应对措施。1)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拟对本工程配备的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详见表2)测量管理机构如下图3)轴线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精度(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控制点位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如见下图测量控制点埋设图及栏护(5)埋设至少7天后方可进行侧投(6)所有的点统一编号,测设完毕将其成果与编号标注在板盖上,以便于施工引用。(7)水准网水准桩采用平面控制网导线控制点桩第五章施工方案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平面控制网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建立。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2)轴线控制网的测设根据总平面图控制网使用全站仪,采用指教坐标与极坐标来测设建筑物所需要的轴线控制桩,经复核无误后作为建筑轴线控制网,轴线控制网的控制桩要经常复核,校对。损坏或者移动的控制桩要及时恢复。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精度指标,高程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为依据,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主体阶段施工阶段的平面总控制网点上设置一个环形闭合水准路线。4)高程总控制网的设置高程控制的建立依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按二等水准精度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经平差后作为本工程高程总控制网。5)高程控制测量标高引测:地下结构施工开始后,需要向基坑下引测标高基准点,引测方法:悬吊钢尺法,即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使用精密水准仪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壁上,并标明数据,测量操作中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具体操作原理见图3.3-3标高控制网的建立及复核:由高程总控制网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的4个标高基准点,经联测、闭合形成统一的高程控制网,联测误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地下结构所需标高控制网的基准并做好标识。标高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核,根据复核结果及时调整、修正,保持整个工程标高控制的统一性。6)土方工程测量(1)平面测量进场后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采用全站仪复核基坑土方开挖轴线的准确性。(2)高程测量本工程进场施工,在基础高程测量施工时,深度利用主体高程控制或利用支撑标高进行测量。(3)基底土方开挖标高控制在基础底板余土及基础承台、基础梁土方方开挖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基底深度进行实时测量,用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7)地下结构工程测量(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移动。校测仪器采用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为1mm+1ppm的全站仪。(2)楼层轴线、标高测量偏差控制本工程地下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全站仪投测各控制轴线,地上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将轴线控制点同步传递;内部控制网在首层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进行测设。高程控制在基础施工阶段开始布设4个标高控制点,采用悬吊钢尺,法向上进行传递。在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控制点移动,而影响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3)平面控制测量①垫层轴线投测: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将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以正倒镜挑直法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垫层上,投测允许误差±2mm。轴线投测方法见图基坑轴线放样示意图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完成,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弹出各细部轴线,暗柱、暗梁、洞口必须在相应边角,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标注样式和内容见图标注示意图②楼层轴线投测:用经纬仪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做角度、距离的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放出其它轴线及细部线中。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见表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③楼层轴线复核及控制:楼层放线时,应先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的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细部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及门窗洞口边线。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成后,及时报监理验线,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楼层放线允许误差见表项目内容允许偏差(mm)各施工层上放线外廓主轴线长度L(m)L≤30±530<L≤60±1060<L≤90±1590<L±2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轴线竖向投测每层390<H≤12020标高竖向传递每层±390<H≤120±20楼层放线允许误差8)地上结构工程测量(1)轴线内控网点的布设轴线内控网点的布设要尽量选择在首层楼板建筑物外廓轴线及单元、流水段分界轴线和楼梯间、电梯间两侧轴线。为保证控制点精度、方便检核每施工段控制点不少于三个。首层设置的内控网点采用全站仪进行闭合、校正,精度要满足现场施工测量要求,首层内控网点作为轴线向上传递的依据。(2)轴线内部控制点在首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钢筋,且与首层楼板钢筋固定牢固。预埋件及埋设示意见图预埋件及埋设示意图控制点竖向传递及精度指标见表轴线竖向投递允许误差(3)楼层轴线传递地上楼层放线时,首先将设置在首层的内部轴线控制网进行闭合,满足施工要求精度做为地上楼层投测的依据。楼层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投测上来的内部轴线控制点进行复核,闭合后再进行细部放线。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用墨线弹出各细部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9)建筑物垂直度偏差控制本工程为超高层建筑,对垂直度要求很高,拟采用激光铅垂仪垂直引测控制测量偏差。(1)垂直引测方法:分三阶段进行激光铅直仪垂直引测,分别为1层、22层、38层。地下空间根据二级控制网用全站仪外控法直接测放,±0.00层控制网根据二级控制网测放。垂直引测方法如下图测量平台激光接受效果图(2)具体测量方法核心筒三级控制点由楼板引测至测量平台,利用全站仪直接控制柱、梁轴线的定位,每柱控制柱顶两个控制点的X、Y坐标。制作激光捕捉辅助工具,提高点位精度,减少分阶段引测累计误差。示意图如下激光点捕捉示意图10)建筑物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的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的沉降进行定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本工程的沉降观测点位置与测量频率、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在结构施工过程中每施工一层,同时向上移变现场的沉降观测点,进行一次观测;装饰阶段每月进行一次观测。竣工后将沉降观测成果装订成册移交给业主。(2)沉降基准点及观测点布设①基准点布点原则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总控制网埋设的控制点。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用精密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的水准基准点联测,以经平差计算后的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②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依据《建筑变形观测规程》JGJ/T8-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10~15m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埋设见图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3)观测技术要求沉降监测网二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mm)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mm)(4)观测周期①首次观测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②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测一次;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必须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施工期间因故暂停施工超过三个月,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③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必须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④竣工后观测,第一年观测2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变形观测规程》决定观测次数。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5)沉降观测资料的提交首次观测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第六章附图及施测应提供资料1、平面控制点图。2、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成果表。1、平面控制点图2、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表:编号控制点坐标(X)坐标(Y)高程(H)绝对高程备注1BM131052.85376552.7994.728甲方提供2BM230825.30976747.4883.913甲方提供3B1-130979.15476574.8076.189施工测量4B1-231162.87276366.0898.384施工测量5B1-330770.26176414.0093.207施工测量
本文标题:017测量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66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