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建设
第四章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建设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教材及现状概述•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析•信息技术教材的建设•信息技术课程其他资源的开发第4.1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及其现状4.1.1教材概述•一、教材的概念•(一)定义–教材是指按教学目标编制的、体现教学策略、包含教学内容、可供师生视听读写与操作的材料。–教材是教学之本,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包含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二)教材的要素•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2、编排策略•3、教学内容:由术语、史实、原理、规则等元素及其关系组成•4、适用对象•5、使用方式:看读写、听、看听、操作•6、物质载体:纸、磁带、光盘、磁盘、芯片教材的要素层次关系编排策略使用方式教学目标适用对象教学内容物质载体二、教材的结构体系•1、知识体系•2、技能体系•3、符号体系•4、思想体系•5、作业体系三、教材的属性•目的性•对象性•知识性•实践性•思想性•教学性•艺术性•工具性•发展性•规范性•系统性•多样性四、教材的功能•1、传播中介功能•2、知识储存功能•3、文明承传功能•4、教学优化功能•5、目标定向功能•6、科技促进功能•7、教学改革功能•8、社会教化功能•9、价值体现功能4.1.2信息技术教材及其现状•一、信息技术教材概述•(一)概念–1、定义:信息技术教材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中的核心。–2、基本特点:–(1)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2)以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为主要编写目标;–(3)大多在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教学中使用;–(4)较注重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二)地位•1、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3、是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重要中介(三)作用•1、在信息技术教学系统中的作用–最直接地体现教学目标–作为课程的“物化形态”,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减轻教师工作量,缩短讲述时间,为教师采用创造性教学策略提供有利条件–使学生系统、高效、有序地获取知识、培养技能,也为自学提供便利条件–引导教学环境的建设•2、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学习资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给学生提供典型范例,帮助学生通过自学进一步发展能力–是教学评价具体内容与范式选取的重要出发点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现状•国外信息技术教材的共同特点:–内容一般包括知识、能力与道德情感等三方面–强调内容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一般围绕“中心”来安排课程内容–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有利于学为出发点•目前我国已有100多种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呈现出“一纲多本”、百花齐放的局面。(一)信息技术教材的形态•1、从载体看:–教科书(即传统意义上所指的教材)–配套多媒体光盘:辅助教学型、学习资源型–学生网站信息资源•2、从设计思路看–一般的操作性教材–任务驱动型教材–研究性活动教材–集中强化型教材–计算机学科型教材•3、从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看:–基本教材,即教科书–辅助教材,即教学参考书、自学指导书、补充讲义、图册和视听教材等•4、从使用周期看:–长期的:教科书、练习册、辅助教学光盘–中期的:相关网站、学习资源型光盘–短期的:教师的教学提纲、补充材料•5、从内容编写体系看:–学科体系型–信息活动型–问题中心型–主题活动型(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规定:•信息技术教科书的编写应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要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供直接指导。教科书应渗透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动手、主动探究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切实达成课程目标。•(一)要强调适应性•(二)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三)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要突出特色、强调创新•(五)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现有教材基本上都能按照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编写,实现了灵活性与同一性的结合,基本都能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小学、初中、高中之间内容有机衔接,同时基本能做到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联系;•教材一般以信息处理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宗旨,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教材以“模块化”系统结构组织教学内容,教材体系安排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现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能体现“授之以渔”的指导思想•2、教材缺乏弹性与灵活性•3、不能渗透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4、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内容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不利的内容•5、片面追求学生兴趣,把一些时尚的而没有公认的东西选作内容•6、教材雷同于某些软件的使用说明书的汇总•7、没有综合考虑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8、考虑信息技术的操作多于其应用第4.2节现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析一、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析•济南教材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析•济南教材•青岛教材三、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析•山东省教材•全国教材第4.3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与开发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以教科书为主)的开发的意义–1、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教学之本–2、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3、教材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据–4、教材的开发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5、教材的开发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6、教材的开发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需要二、编写与开发中的要求•(一)强调适应性–1、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2、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使教材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二)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1、联系实际,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典型案例或研究性课题–2、通过情景设置、布置有一定解疑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渗透一定教学方式•(五)包含的内容应能促进而不是妨碍其他学科的教育规律•(六)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七)体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指导思想•(八)充分考虑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问题•(九)与其他形式的教材资源相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化教材体系三、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过程•(一)设计准备•1、准备工作:七项–明确开发目标与任务–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规划,确定整套教材总的指导思想–组建开发队伍,大体落实人员分工与职责–筹集开发经费,编制预算方案–熟悉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开展背景性调查研究,剖析已有教材的优缺点–收集相关资料与素材•2、设计工作:八项–确定教材设计思想–确定教材内容的选择原则–确定教材内容的编排与组织方案–将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知识技能点的教材内容中–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操作、练习、研究、成果交流活动等–对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的系列化进行设计–对教材版式、图文声像元素的组配、材质与封装等进行设计–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与选优•(二)编写制作•1、文字教材的编写:注意以下八点–深入教学第一线,充分听取意见与建议–全面领会教材设计意图,将课程标准、培养目标、教学策略融入到教学活动编排与文字表述中–内容的选择要求科学、正确、理论联系实际,难度、深度、广度适宜–内容的组织符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知识密度、坡度合理,注意与相关学科在进度上的配合–编写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习题、参考资料与教材主题内容衔接紧密–语言表述简洁易懂、生动有趣,注意图文结合–校稿认真,无政治思想问题,无科学性错误,无语病,无错别字•2、非文字教材的制作:注意以下五点–确定非文字教材的类型,编写制作脚本–按制作脚本要求,选择最新制作平台与工具,将准备好的各种素材加工整合起来–注意优化教材的内部结构,使其与学生心理、使用者习惯、教学目标要求相适应–注意审美规范,提高艺术水平–注意创作人员间的协作,统一制作风格•(三)试用实验–1、提出实验课题,明确实验任务–2、设计实验方案–3、进行实验教学–4、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实验资料–5、分析实验资料,得出实验结论–6、撰写实验报告,提出教材修改意见•(四)评审修改:送审-修改•(五)出版推广四、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原则•1、以信息素质培养为根本目标的原则•2、以教材编制原理为基础的原则:–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科技发展、适应个人发展、符合知识逻辑、符合心理逻辑、符合教学逻辑•3、以工作或项目活动为主线的原则•4、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整体优化原则五、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方法•1、边编边教滚动开发方法•2、先教后编逐步积累法•3、先编后教快速定型法•4、先研后编推广验证法六、教材开发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关于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组织与编排•1、组织:以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信息技术知识与信息情感培养为两翼(或副线),以一系列实践活动、创作范例、生活经验等内容为组成要素,利用各种知识技能点的正向迁移关系构建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体系.•2、编排:•编排结构:直线式、螺旋式、阶梯式、主题辐射式–编排形式:课(Lesson)、单元(Unit)、章节(Chapters)•(二)关于“零起点”与“多起点”•(三)关于教材的弹性与多样化–1、弹性:坚持教材内容选取的集约性;坚持教材目标要求的层次性;坚持教材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发挥辅助资料的伸缩性;发挥多种媒体教材的互补性;坚持教材的基础性与弹性的辩证统一–2、多样化:多版本、特色化•(四)关于加强教材市场的管理第4.4节信息技术课程其他课程资源的建设一、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概述•(一)概念•1、广义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2、狭义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指形成信息技术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3、一般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指形成信息技术课程因素的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对课程资源的要求较高,而且要提倡课程资源多元化.•(二)作用•1、是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2、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三)分类•1、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2、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3、文字资源、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与人力资源•4、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1、开放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个性化原则三、开发的发展方向•1、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2、挖掘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深度•3、推广范例课程•4、加强理论研究的力度•5、增强国际和地区交流的渠道四、资源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3、课程资源建设应该纳入课程改革计划五、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1、开展调查,不断跟踪和预测课程内容领域的发展动向•2、研究现有的各种有用课程资源•3、研究学生情况•4、鉴别和利用校外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潜在课程资源•5、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信息资源共享与使用效率六、多媒体教材的编制•(一)概念•1、定义:多媒体教材是指按一定教学目标编制的能综合呈现与交互处理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的教学材料,又称为多媒体教学软件.•2、特征:教学型、科学性、交互性、艺术性、数字化、整合性•3、类型:多种分类(二)多媒体教材的开发流程确定选题总体策划教学设计结构设计编写稿本素材准备技术开发文字录入图形加工动画制作录像拍摄声音录制平台选择与程序设计系统合成试用评估修改完善出版发行(三)制作要求与注意事项•1、选题正确•2、选型科学•3、目标明确•4、系统有弹性•5、技术先进•6、界面精美•7、有容错功能•8、整体优化•9、使用简便•10、加强合作*(四)多媒体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69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