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职业培训】【国际礼仪】
国际礼仪1、在涉外交往中应注意哪些礼节?尊重各国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尊重客人,是最大的失礼。涉外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在接待中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各国来宾出现的问题。例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也忌谈猪,连猪革制品也要回避;有些佛教徒不吃荤;印度教徒把牛当“神”,绝不吃牛肉;吃抓饭的国家,如印度、马里、阿拉伯等国家,认为左手不清洁,不能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用左手传递东西;天主教把“13”和“星期五”看做是不吉利的数字和日子;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摇头表示赞赏,点头表示不同意;罗马尼亚禁过堂风;埃及人忌讳针;伊朗人忌议论婴儿的眼睛;巴基斯坦人严格禁酒;尼泊尔等国在卫生间要备清水,便后冲水用;西萨摩亚男女都穿裙子;马里人以黑为美;有些非洲国家的男子对女子的尊称是“妈妈”,不管女子结婚与否,等等。如对这些风俗习惯不了解,就容易做出使对方感到失礼的事。尊重老人和妇女。在接待外宾时,要特别尊重照顾老人和妇女,这是一种美德。行走时,请老人、妇女先行;乘车时,请老人、妇女先上;上、下电梯时,请老人、妇女在先。在用餐或宴会席上,如果邻座是老人或妇女,请老人、妇女先行入座。进出大门主动帮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如果想抽烟也要先征得邻座妇女的意见后再定,等等。这些都应养成习惯。遵守时间,讲究信用。参加各种涉外活动,一定要按时到达,不能提前过多,更不能迟迟不到。如果不能赴约,必须事先通知对方。如确实因某种原因迟到了,也要表示歉意。不遵守时间,无故失约,在国际上是失礼的行为。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忙奔跑。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站立时,身子不要歪靠在墙上或柱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着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切勿随地吐痰,可吐在自己手帕里。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在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呵欠应用手帕掩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演出和进餐等场合不许抽烟。如妇女在座,应征得妇女同意。不要边走路边抽烟,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必要时,嚼一点茶叶可冲淡蒜、葱味。2、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何握手、拥抱和行礼?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最常见的礼节。西方人通常是在经人介绍与别人相识时才握手,若相识的对方是妇女、年长者、职位高者,则应尊重对方意愿,不主动伸手。宾主之间,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义务,无论在机场或宾馆接待外宾,不管对方是男是女,主人都应先伸手。握手要有适当力度,太轻会使人感到冷淡,太重会使人觉得粗鲁。男士与女士握手可轻些,不要握满全手,只握其手指部位即可。握手时男士应脱去手套,女士除遇地位高的人外,一般不用脱手套。握手时切忌站在门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可等别人握完再伸手。拥抱是欧美、中东及南美洲国家常见的熟人和朋友间的一种亲密礼节,有时与接吻礼同时进行。拥抱的方法是右手扶住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以“左—右—左”交替的方式进行。一般礼节性的拥抱多用于同性别之间。鞠躬礼一般通行于日本、朝鲜、韩国等东方国家,欧美国家较少采用。行鞠躬礼时需脱帽,呈立正姿势,两眼注视对方,上身前倾15度,而后恢复原状并致问候。合十礼盛行于信奉佛教的南亚、东南亚国家。行礼时,两只手掌在胸前对合并微微上举,同时头微向前俯下。在对外交往中,当对方以这种礼节致礼,我们也应以合十还礼,但要注意合十的同时不要点头。其他见面礼节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厚地域及民族风格的见面礼俗:有西方国家通行的“脱帽礼”,有流行于波兰和法国上流社会的“吻手礼”,还有非洲国家的“吻脚礼”、“蛇环礼”等,对这些礼俗应有所了解,可减少一些场合中的误会。3、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何使用称呼?正确使用称呼,是涉外交往中应掌握的基本礼仪技能。如果称呼不当,是有失身份的事情,也极易引起误解,影响双方正常交往。按照国际惯例,在交际场所,一般称男子为“先生”,称已婚女子为“夫人”,称未婚女子为“小姐”,如无法判断女方婚否,用“小姐”比贸然称之为“太太”更安全。在外交场合,为了表示对女性的尊重,可以将女性称为“女士”。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头衔等,如市长先生、怀特夫人等。对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一般可称“阁下”;对军人一般称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冠以姓名;对知识界人士,可以直接称呼其职称,或在职称前冠以姓氏,但称呼其学位时,除博士外,其他学位(如学士、硕士)不能作为称谓来用。德国人十分注重礼节、礼貌。初次见面,一定要称其职衔。如果对方是博士,则可以频繁地使用“博士”这个称谓。同美国人打交道时在称呼上不必拘礼。美国人在非正式场合,不论男女老幼或地位高低,都喜欢直呼对方名字。但在正式场合,如果与对方初识,还是先用正式称谓,等相互熟悉了或对方建议直呼其名时再改变。日本人习惯用“先生”来称呼国会议员、老师、律师、医生、作家等有身份的人,对其他人则以“桑”相称。在正式场合,除称呼“先生”和“桑”外,还可称其职务,以示庄重。对政府官员要用其职务加上“先生”来称呼。阿拉伯人对称呼不大计较,一般称“先生”、“女士”即可。但是由于受宗教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同阿拉伯妇女接触时不宜主动与之打招呼,多数情况下可以微笑或点头示意,就算礼节周到。4、如何称呼外国人的姓名?世界各国的姓名排序与用法各有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姓前名后,多在朝鲜、越南、日本、蒙古、阿富汗、匈牙利及中国通行。朝鲜、越南人的姓名习惯与中国相同,日本最常见的是四字组成的姓名,前二字为姓,后二字为名。一般口头称呼姓,正式场合称全名。二是名前姓后,多在欧美国家通行。口头称呼一般称姓,正式场合则用全称。大多数欧美人的姓是一个词,而名则由两个或更多的词组成。法国人往往把自己尊重的知名人士或家中某一个人的名字加进自己的名字中以示纪念,但别人称呼或书写时则只用其为首的本名,如前总统戴高乐的全名是夏尔·安德烈·约瑟夫·玛丽·戴高乐,但一般人都称他为夏尔·戴高乐。俄罗斯人的姓名一般由“名—父名—姓”三节组成。他们一般口头称姓或只称名,为表示客气和尊敬时,称名字加父名。为特别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也有只称父名的,如列宁的全称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而人们常称列宁为伊里奇。阿拉伯人的姓名一般由3或4节组成,即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姓。正式场合用全名,简称时只称本人名。三是有名无姓,缅甸、印度尼西亚人最有代表性。缅甸人有名无姓,但通常在名字前面加个称呼,表示此人的长幼、性别和社会地位。对年纪较大的人名前加“吴”,意即“先生”和“伯叔”;对平辈或青年人称“郭”,即“大哥”的意思;对幼辈或少年称“貌”,即“小弟”的意思;对年轻的姑娘,一般称“玛”,为“姑娘、姐妹”的意思;对年纪较大或有地位的妇女,称“杜”,意为“姑、姨、婶”。5、怎样邀请和回复?邀请有四种方式,即电话邀请、信函邀请、E-mail邀请和寄卡邀请。邀请信函要用质量较好的信纸书写。而邀请卡(请柬)则是特别印刷的卡片,附有回执,还带有一个信封。送请柬不要太早,免得对方忘记。如果是重大活动,可在一个月或三个星期前发出。回复邀请时应注意:在收到请柬的一星期内按对方要求的时间、内容予以回复,如果你已接受了邀请,但临时有事不能出席,一定要打电话给主人,事后再寄上一张道歉卡。有些人收到邀请后忘记了回复,还有人应邀时带去了未被邀请的人,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西方国家的人在被邀请后一定要表示感谢,感谢的形式不限,用卡片、信件、E-mail或电话均可,答谢的话语不在多少,但却能够给友人留下良好印象。6、怎样使用名片?名片在各个国家的使用都极为广泛,是现代人际交往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名片通常分为个人名片、公务名片与单位名片三种。个人名片约为6×10厘米,正中为姓名,左下角或右下角印有住宅地址和电话号码,有的还印有职务或学衔。日常交际中,名片主要用于作自我介绍与建立联系之用。经介绍与他人相识或自我介绍后,可取名片相赠。事先约好的访问,可握手后先交谈,告别时再留下名片。登门之初,为证实自己是所约来访者,也可先赠名片。交换名片的方法是:事先将名片工整地握在手中,或易于取出的衣兜里。递名片时应恭敬,还可边作口头介绍。与多人见面时,须依次递送,并记好对方姓名,不能像发传单一样派发。在接受他人名片时,应毕恭毕敬,双手捧接并致谢,一定要当时看一遍,然后郑重放好,同时应迅速递上自己的名片。若一时忘带,切记第二次见面时主动送上。西方人在送礼时通常附一枚名片,以示亲自前往了,用作简单的礼节性表示。7、参加宴会活动应注意哪些礼节?守约。接到请帖后,按规定时间赴宴,不要迟到。如不能出席,要提前通知举办宴会的单位,不能随便缺席。入座。进入宴会厅应脱大衣、脱帽、脱围巾和手套。然后,要先找到自己的座位卡,按排定的座位入座。如身旁有女宾,应先请女宾入座。桌上的主人或译员,应主动介绍全桌的客人和主人,以便相互交谈。如遇有外宾国家节日或某外宾的生日,应表示祝贺。进餐。坐的姿势要端正。不可玩弄杯、盘、刀、叉等餐具。用公筷、公勺帮人让菜,不可用自己用过的筷子、勺子帮人让菜。汤和食物如果太热,不要用嘴吹,应等到稍凉时再用。进餐时以食就口,不要以口就食。不要大声咀嚼。口中有食物时,不要谈话。用过的餐巾要折好后放在盘子右边。餐后剔牙时,应以餐巾或手掩口,用过的牙签折断放在盘子里。在宴会上,无论天气如何炎热,都不能当众解开衣服纽扣,脱下制服。如主人请客宽衣,男客可脱下外衣,搭在自己的椅背上。祝酒。祝酒时,主人和主宾先碰杯。人多时可同时举杯致意,不要交叉碰杯。主人和主宾讲完祝酒词后,到各桌祝酒时,应起立举杯。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在主桌没有起立祝酒前,其余各桌不要抢先祝酒,更不要大声劝酒。饮酒不得超过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交谈。主人和陪客应该和同桌的人普遍交谈,不要只和本国人交谈,也不要只和一个外宾长谈,而冷落了其他客人。在主人、主宾致词时,要暂停进餐,注意倾听,不要交头接耳,也不要借机抽烟。用语。主人在席上不必说过于谦虚的话,如“今天的菜不好”、“招待不周”、“不如你们国家的好吃”,等等。有时外国朋友在宴会席上给每位出席者备了小纪念品或一朵鲜花,宴会结束时可按要求带走。这时,可说一两句赞扬的话,但不要郑重表示感谢,更不要显出爱不释手的表情。结束。在我国,宴会结束时一般不正式宣布。主桌人员退场,其余各桌人员可相继退场。8、有代表性的宴请形式其礼仪要求主要有哪些?宴请是国际交往中最常见的交际活动之一。国际上通用的宴请形式有宴会、招待会和工作餐、茶会等。不同的宴请形式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国宴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举办的国家级庆典活动。宴会由主办人主持,宴会厅悬挂国旗,宾主入席后乐队奏国歌,主人与主宾先后发表讲话或祝酒辞,奏席间音乐。国宴有两个特点,其一讲究排场,对出席者的入场仪式及客人着装有一定规定,以示隆重;其二,对宴会厅的陈设、菜肴的道数、品种及服务人员的仪态都有严格规范。正式宴会除不挂国旗、不奏国歌外,其余安排大体与国宴相同。宾主均按身份排座就位。如果是西式宴会,一般都在餐前上开胃酒,在餐后上餐后酒,常用的开胃酒有雪梨、马提尼、苏格兰威士忌等,另上啤酒、矿泉水、果汁等软饮料。餐后酒通常有白兰地等。餐前与餐后酒一般都在另一大厅饮用并可自由交谈。冷餐会又称自助餐,是最常见的招待会形式之一。它的特点是不排席位。菜肴以冷食为主,也可用热菜,连同餐具摆放在桌上,供客人自取。冷餐会一般在室内、院子或花园中举行。可设桌椅自由入座,也可不设座椅站立进餐。举办时间一般在中午12时到下午2时或下午5时至7时左右。这种形式常用于官方正式活动,以宴请人数众多的宾客。酒会又称鸡尾酒会(CocktailParty),是国际上举办大型活动(如庆祝各种节日、欢迎代表团
本文标题:【职业培训】【国际礼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7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