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传染病个人防护知识顺德区卫生监督所近年來全球各地发生传染病流行疫情,由於全球交通往來频繁,公共卫生面临微生物世界的严酷挑战。公交车及出租车可能成为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快速传播工具,夏季尤其需要注意皮肤等接触性传染病的预防,需要引起公交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为了自已身心健康,必须做好自我保护。下面,主要分两大类疾病给大家介绍,一是乙类传染病——甲流,二是甲类传染病——霍乱。主要内容一、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二、传染病流行过程三、病源体侵入机体后身体---患者的变化四、病源携带者五、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六、司机日常易接触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与防治措施一、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能在人群中引起局部的或广泛的流行。传染病具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后免疫性四个基本特征。法定传染病种类——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传染病,分甲、乙、丙共三类37种。甲类传染病2种,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0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二、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空气、水、食物、接触、媒介节肢动物以及医源性传播等。人群易感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三、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身体——患者的变化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早期不出现症状,也没有不适。这段时间叫潜伏期。时间长短不一。这段时间的患者很容易被忽视。所以在传染病流行时期,应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的医学留观期限。患者感染病原体后表现出所感染疾病的相应症状。这段时间叫临床症状期。这是的患者需要隔离治疗,传染性大。非医务工作者不要接触患者,以免造成疾病流行。如接触患者需要医学观察。恢复期,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病情稳定,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服药治疗和隔离。治愈。四、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按携带病原体的不同而相应称为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等。病原携带者按其携带状态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分为三类。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即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者。可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的疾病较少,如霍乱、痢疾等。这类携带者多数在潜伏期末排出病原体。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指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排出病原体者。相关的疾病包括痢疾、伤寒、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一般恢复期病原携带者状态持续时间较短,凡临床症状消失后病原携带时间在三个月以内者,称为暂时性病原携带者:超过三个月者,称为慢性病原携带者。少数人甚至可携带终身。五、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一)控制传染源(二)切断传染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一)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首先要隔离病人,因为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二)切断传染途径切断传染途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应定时开窗通风,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消毒剂;应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玩,外出乘车要戴口罩。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病从口入,要切实做好饮食卫生,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等。要消灭四害,尤其是灭蝇。(三)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六、司机日常易接触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与防治措施(一)乙类传染病——甲流(二)甲类传染病——霍乱啊!嚏!(一)甲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知识(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俗称猪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在全球迅速蔓延,我国已将其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该病是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的。传播方式:跟普通流感传播有类似,可以通过咳嗽或喷嚏中的小液滴传播。小液滴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或者通过握手,接触物件等方式,经手将病毒带至呼吸道。预防:远离家禽及其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少去空气不流通或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用流动水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鼻口,并及时将纸巾投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吃禽肉、禽蛋要煮熟煮透。针对公交车和出租车,应加强流动紫外线灯消毒、加强车辆空调清洗、加强车内设施清洁等。防治措施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注意经常开窗通风。4、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5、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二)甲类传染病——霍乱霍乱的基本知识(甲类传染病)食原性疾病---“病从口入”人们所说的肠道传染病,医学上是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类传染病。基本知识在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中,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感染性腹泻病等。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是该类疾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传播。特别是夏秋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气候干燥,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导致食物腐烂变质,如预防措施不力,极易引起急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每年的5-10月为流行季节,7—8月为高峰。霍乱弧菌临床症状霍乱是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病理变化主要由霍乱弧菌产生的肠毒素引起,由于致病因素不同,患者症状表现也不一样。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情严重者有剧烈吐泻、脱水、肌肉痉挛、周围循环衰竭等,治疗不及时常易死亡。其典型特征发病急,传播快,易造成暴发流行。案例案例:1994年顺德乐从发生一宗婚宴引起的霍乱爆发,发病70人,其中危重10人、危殆5人。当时,本人接任务后立即赶赴现场(罗沙村卫生站)展开救治工作,现场5名危殆病人目光呆滞,全身干瘪,皮肤呈黑褐色,舟状腹,血压为0,呼吸微弱,心音低钝,无尿,处于周围循环衰竭休克状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重症霍乱。经全力抢救病人全部治愈,无一死亡。本次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危殆5人是直接饮用受污染的江水所致病。65人是食婚宴白切鸡(用受污染未煮沸的江水浸鸡)所致病。这次霍乱爆发主要原因系患者直接饮用江水或直接食用利用未煮沸江水烹调的白切鸡。霍乱一般有起病急、传播快等特点,幸好救治及时,才有效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并使得这次突发事件无人死亡。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谨记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就能避免感染霍乱。预防霍乱严防病从口入,保持手的清洁卫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喝开水,严禁喝生水及进食不洁食物。生熟食物要分开,在加工海水产品或凉拌菜时,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消灭苍蝇、蚊子、老鼠等传播媒介,保持环境清洁。防治措施(一)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三不”: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禽、蛋、肉、水产品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要采食野生菌和食用发芽的土豆及霉变玉米面;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和水。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同时及时向学校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治措施(二)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有非特异性措施和特异性措施。非特异性措施包括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注意卫生习惯;均衡营养;改善居住条件等。特异性措施即注射预防针(疫苗),使得机体抵抗该病原体。但并不是所有传染病都有相关的疫苗。上述内容简单讲述了与传染病相关的基本知识和一些简单的防护措施。希望各位司机能够掌握传染病的防护知识,做好自我保护,保证我区公共交通系统的卫生安全。司机自身保健知识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部分司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视力疲劳综合征和颈椎病比较常见,这些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因此作为司机,自身保健也是不能少的。视力疲劳综合征视力疲劳综合征:司机在开车时,眼睛时刻都要注视路面的车辆和行人的情况。倘若汽车的挡风玻璃质量粗糙,或高低不平,厚薄不一,便可直接影响司机的视力,导致视力疲劳综合征,即在开车过程中,出现头晕、视物模糊、两眼胀痛等症状。建议:可以在车停后眺望远处或绿色植物,缓解眼部疲劳。颈椎病司机在开车的时候,长时间一个姿势,而且眼睛盯牢前方脖子挺直,容易导致颈部肌肉痉挛,发生颈椎微错位,压迫、刺激神经,出现头部、肩部、上肢等处疼痛、发胀,开车时间越长,得颈椎病的机率越高。建议:开车时保持体位正确、多运动。平时多活动活动脖子。一般连续开车一个小时,需要有意识地区活动脖子,车辆等红灯时,头部向左、向右旋转各十余次,可预防颈椎病。送给各位司机的自身保健歌司机驾车常跑外,自身保健不可少。早睡早起要坚持,劳逸适度身体好。精力充沛保安全,疲劳驾驶不得了。久视前方伤眼睛,久坐伤筋气不调。停车空隙把目揉,下车要把双腿敲。双臂腰部常运转,头部颈椎左右摇。每天坚持吃早饭,中晚饮食莫过饱。过饱增加胃负担,消化系统功能消。行车之前莫饮酒,酒后伤神事故找。谢谢!
本文标题:传染病个人防护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77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