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多哈谈判破镜重圆的支点
去年12月,我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多哈谈判各个议题对中国来说都是利益攸关的。”然而,七个月后的如今,多哈谈判失败了。可以说,这是个“多输”的结局,不仅是因为谈判各方在削减农产品关税和农业补贴的幅度问题上无果而终,更重要的是,WTO同时遭遇了信用危机和担当质疑。抑或WTO成员国们对“圆桌会议”有些厌倦了,套用一句中国古话来说,“合久必分”,虽然谁都明白,一旦谈判成功,每年将会带来数千亿美金的收益,但是谈判不可能按照唯美的路线行走,各方都有自己的政治目的,更有精明的贸易头脑,多重算计的博弈只能是不欢而散,或者说,谈判在很早以前,就已弥漫着分裂的气息。美国从来都是“软硬兼施”的风格。谈判破裂后,多哈贸易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SusanSchwab)表示,中国是导致WTO全球贸易谈判破裂的一系列原因之一,而后,她又对其欧洲伙伴指责有加,称其应对谈判失败负责;另一方面,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富兰克林·拉文又极力赞赏中国在贸易谈判中的“桥梁”作用,并称施瓦布指责中国有失妥当;另一方面,美国和巴西又声称他们将敦促其它成员国考虑使多哈回合谈判重返正轨的措施,并称各成员国仍有可能在5至8个月中达成一项全球贸易协定。没有必要去驳斥施瓦布的指责,谈判桌上几乎孤立的身影最有说服力,再者说,美国去年作出了开放市场的承诺,但却没有参加有关履行诺言的谈判,而在多哈谈判前,美国的态度已是强硬的“一意孤行”,在削减农业补贴问题上“要价”太高,比如总统布什强调,美国需要得到回报,那就是,在本国获得的报酬可能会被削减的美国种植业者需要获得更大的市场。虽然美国国内对其谈判灵活性的限制使得美国在农业问题上左右恍惚,一方面眼红全球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不原“招惹”国内的既得利益群体;但发展中国家也是责无旁贷的,虽然没有像美国那样“活泼”与张扬,然而正是这种坐而待之的脾性,也加大了贸易谈判的机会成本。中国在许多时候表露了自己的立场与姿态,但在具体行动中却往往持观望态度,而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利益的不尽一致甚至背道而驰,也给多哈谈判早早蒙上了一层阴影。诚然,在“后多哈谈判”时代和“多输”的情形下,讨论谁是谁非显得都是苍白无力的,特别是政治元素的浸淫,使得许多格局与利益变得更加复杂与纠缠不清。眼下的主要问题是,多哈谈判失败会不会作为一个“判例”,昭示着当全球贸易出现一些多阴霾多环节多变数的争执时,WTO将尽数失效,或者说被“架空”。要知道,WTO是各国在遇到全球性的贸易纠纷与争端时,最为信任的仲裁机构。然而没有哪个国家不是先从自身的政治或说是国家主权的核心利益考虑问题的,所以对于WTO的命运,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主席约翰&S226;英格勒说:“无疑,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我看来,各国重返谈判桌的首要因素,不是农产品问题的重新度量与权衡,而应当是力使WTO不遭遇“名存实亡”之命运的宽容度与决心。与此同时,WTO成员国签定更多歧视性地区或双边贸易协定的习气会伴随多哈谈判的失败更加浓重,而这又从另一方面从一定程度“架空”起WTO,虽然许多国际机构与组织对此表示担忧,但是几乎所有贸易大国都热衷于这一“风尚”,美国更是习惯以丰润的美国国内市场为诱饵,通过双边贸易协定来达到推进国内利益集团计划的目的,同时在双边贸易协定中强行地注入了一些甚为不公平的额外协定。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在不走霸权主义的路子,但另一方面,也应当积极拓展并掌握一些操作技巧,当然是在没有对WTO造成实质损害前提下。
本文标题:多哈谈判破镜重圆的支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7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