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第一章-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学习目标•1、明确班级、班级管理的概念,树立班级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意识•2、理解小学班级和小学班级管理的特性•3、知道班级组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4、了解班级管理相关的理论,树立以理论指导班级管理实践的意识第一节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的内涵•一、班级与小学班级•(一)班级的概念2020/9/1741、班级产生之前的教育组织建制家长(巴特里制:原始教育时期)讲学制(利森制:亚里士多德时代)班级(夸美纽斯时代)坐堂制欧洲的教会与中国的私塾:古代教育时期拉萨尔分组制宋朝的三舍法和分斋制2020/9/1752.班级的形成班级的前身——拉萨尔分组制(按能力分组,教师实施分组教学/法:拉萨尔。)宋代的三舍法和胡瑗的分斋法近似于此。3.班级授课制的确立(1)班级授课制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原因(2)社会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普通大众的受教育意识;教育实践的丰富。2020/9/176太学三舍选察升补之法宋朝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外舍:定额700人,地方官学所送学生经考试合格者入学。每月一试,每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第一、二等者再参考平时表现升入内舍。•内舍:定额300人,每两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为优、平者再参考平时表现升入上舍。•上舍:定额100人,每两年用科举考试的“省试法”考核,上等者免殿试直接授官,中等者免省试直接参加殿试,下等者免乡试直接参加省试。2020/9/177胡瑗的分斋教学法胡瑗:字翼之,人称安定先生。1035年被范仲淹任命为苏州州学教授,后又任湖州主教。他在苏湖两地教学时,改变当时崇尚辞赋之学风,重经义及时务,在学中设经义斋和治事斋,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经义斋:学习儒家经义;治事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术、堰水、讲武等科,学生主修一科、副修一科,培养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以明体达用,培养实际有才干的人为目标。意义:第一次按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内实行分科教学;实用学科取得了与儒学同等的地位;开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2020/9/178“大教学”——(1)学年(秋季招生入学、升级、毕业、固定作息等);(2)学级(学科授受顺序、升级制);(3)学班(固定的人数、时间、内容等);(4)学舍(1653年《组织良好的学校条例》)夸美纽斯4、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的系统阐述2020/9/179教育名言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合理安排儿童每天的生活,使之总是忙于有益的事情避免无事生非或虚度时光。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班级建设2020/9/17105、班级产生的意义•使大面积的教育教学成为可能,有利于普及教育。•有利于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开展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效果。•增进同龄人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有利于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个性化。•有利于发挥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的功能。2020/9/1711•无法兼顾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和个别需求;•忽视甚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6、班级制度的局限7.克服班级制度的局限-----(home-schooling)2020/9/1712现代班级的新发展兰喀斯特制(导生制)克伯屈制小班化教育学校与社区、家庭共同参与2020/9/1714(二)班级的功能1、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四大功能)1)归属功能以社会英模或者捐助者的意愿为导向,使班级的群体成员认同其核心价值,继而产生与其他班级不同的归属感和行为。雷锋班、郝建秀班组、周恩来班、致明班:致力求知做人,明志报国为民.2)社会化功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以及人际互动中,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借助课程、群体规范、班级文化等因素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2020/9/1715相关链接:去个性化当个人处在群体活动中时,往往因自我意识降低和对社会评价的关心下降,会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个人的责任心,表现出盲从群体行为的现象,甚至盲从群体的暴力等不道德的行为,这种现象又称“去个性化”。例如:一个平时非常胆小的人有可能参加群殴行为。往往事后会对自己当时的行为感到震惊或不理解。2020/9/17163)个性化功能教育者通过环境和教育的社会化影响为中介,搭建同班学生之间的比较和评价的平台,促使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独特的个性。4)选择功能即班级可以为学生在多元价值、多重社会角色以及不同职业等方面提供选择的可能性和条件。不通过别人的态度并与别人相处,一个人是无法培养自己独特的品格的。---苏霍姆林斯基2020/9/17172、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看1)教育功能(班风、环境布置)2)管理功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管理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学校对班级的管理,二是指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本课程只讨论第二个层面的问题。•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运用学校赋予的职责,采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开展的活动。2020/9/1718一年级教室侧墙2020/9/1719二年级教室后墙2020/9/1720三年级教室的墙壁(三)小学班级的特性(三)小学班级的结构(四)班级组织的发展二、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一、管理的含义二、班级管理的界定第二节班级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一、教育学理论与班级管理•(一)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班级集体理论(前苏联20世纪20-50年代)强调班级应当成为一个集体,而非一般的社会组织或群体。这种集体具有:(1)高度的社会倾向性(合社会性)(2)高度的组织性(纵横层次、联系与差异、整体效应等)(3)高度的社会主体性(作为集体的班级有目标、价值、规范、准则、氛围等)•(二)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精神生活的所有领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核心在于增强学生个人的精神力量
本文标题:第一章-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1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