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修行人必须要过的五关
修行人必须要过的五关(转载)一、钱财很多修行人会发现,怎么自己这两年突然的运气不顺了,怎么老破财啊。以前很好赚钱的,现在很难赚钱。甚至负债累累,而越是急着赚钱还债,就越是破财,债务越来越重。有的人,念佛。发现运气好了,财运顺利了,很欢喜。而有的人,则相反,越是修行,财运反而越背,很是烦恼。因为这些问题很普遍,每位真修行人都要遇上的。所以我就干脆,揭露出来。佛家有逆度,顺度。对财运,讲究的是中道。对真修行人,要求的是功德不是福报。也就是说,你如果真修行,佛家护法和菩萨,一定会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不会让你受冻挨饿,为吃饭而辛劳奔波。护法和菩萨会帮助你,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保障你的生命安全。这是肯定的。所以穷困的人,诚心念佛,护法和菩萨,会帮助他们,让他们衣食住行无忧,可以养家糊口,这样才能安心修行。此为顺度。而对于生活过的很好,甚至奢侈浪费,开始腐败的弟子。如果他们不是真的修行,只是念佛烧香布施供养,求求福报。他们很多也会事业顺利。而因为他们奢侈浪费,这个福报,很快就享受完了。此为顺而不度。而真正有福报而真心修行的人,佛菩萨和护法,绝对不会让他们奢侈挥霍,很快的耗尽福报。所以这个时候就会有磨难。让他们事业不顺利,经常出现破财等等。让他们烦恼,生起出离心。不执著世俗的享受和福报。这时,你如果还一心想着发财,甚至求菩萨让你发财。你会发现,你越念佛越是求,你越是破财。而有的人这时就会对佛菩萨失去信心,觉得,我都这么虔诚了,佛菩萨和护法怎么不保佑我呢?其实佛菩萨和护法,都是为你好。是真正的再保护你。你只要静下心来,就会发现。无论你怎么破财,其实你都没有倾家荡产,没有一无所有。即使有欠债,债主也不大逼迫你。而你其实还是衣食无忧。只是没法发财。而问题就在这,你是要修行呢,还是要发财?要真修行,就应该放下贪图发财的念头。不要再为钱财而劳累一辈子,应该放下对这些东西的执着。做自己该做的喜欢做的事情,不再为钱财而辛劳,而作努力。因为你一旦发财了,就会想着要更多。更多了,有想着如何守住,如何让子孙不会败掉。所以你一辈子都在为钱财而辛劳。一辈子都在做钱财的努力。那你还如何修行?其实你无须为钱财担心,因为你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养家糊口。虽然没有发财做富翁,没轿车豪宅。但起码衣食无忧,吃穿住用还是不用愁的。这就够了,行者应该安于平淡,清茶淡饭,能有饭食充饥,能有房屋安身,这就够了。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子孙的健康成长,培养健全的人格。所谓“有钱难买少年穷”啊。对孩子不要太过于溺爱,不要让他们从小就养尊处优,娇生惯养。而应该培养节俭,勤劳的美德。所以,护法和菩萨,其实一直在努力的让你从世俗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让你能净心修行。同时要你懂得“惜福”。此为逆度。也是真度。而当你碰上这个情况,我要恭喜你,因为你是真修行人。同时我要提醒你,你现在要作出选择,是要功德还是福报?是要惜福还是享福?在此透露一个灵界秘密,冤亲债主要害一个人,而如果这个人很有福报,他们不能靠近。他们往往就是想方设法,让他发财,让他们享福,让他们腐败,这样他们很快就福报尽了。如果再加上,作恶多端。这个人,很快就会让冤亲债主,甚至拉倒地狱去。所以,一定要记住“惜福”。你会发现很多中国古代和一些现代的大富翁,比如王永庆老先生,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每天就是吃稀粥小菜,生活比普通百姓还简单。王永庆最疼爱的女儿王雪龄结婚,他陪送的嫁妆,除了一张无限期提供学习费用的凭据外,就是一把刮胡子刀,好让女儿自己替丈夫刮胡子!王雪龄的婚礼比一般老百姓家的还简单,连她手上的新娘捧花,也是跑到许多花店比较后才选购的最便宜的一种!当然,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王永庆从不小气。他曾一次就捐助2.5亿美元巨款给一家医院!汶川地震,老人家第一个,一次就捐款一亿元新台币。此为我们晚辈之楷模啊,勤俭,惜福,布施。这些是真正的美德。在此,顶礼王永庆老人家!二、姻缘对爱情,我只说三句:付出就是幸福,受伤乃是恩赐,惜缘无论善缘还是恶缘。对淫欲,我有两个法门:观照法门和炼精化气法门。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欲是生死轮回之根本。也是修行人最大的障碍。任何真修行人,都必须过这关。什么是真爱?如果你内心有真爱,有完全的爱。你不会去占有你的伴侣,不会害怕他的离去,无论他是对你好,还是不好;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去。爱,爱她的留下,也爱她的离去。爱她对你的好,也爱他对你的不好。你的心如果有真爱,就从不会动摇,从不会恨,也不会害怕。反之,如果你的心,害怕他离去,恨他对你不好。那不是爱,只是贪。贪别人对你的爱。而你爱的其实只是自己。所谓的爱,只是个动听的借口。淫欲,是一切邪恶的根源,一切束缚的根源。因为淫欲,而有妻子家室,于是被枷锁束缚。因为淫欲,而犯下种种过错。因为淫欲而贪财,而酒肉。因为淫欲而生死纠缠,六道轮回,成累劫怨亲债主,不让你解脱。付出就是幸福。幸福在你付出时,而不是在获得回报时。好比父母爱子女,总是想着付出,总希望子女快乐。有能力付出,是最大的欣慰。有子孙接受,那是最大的幸福。而没能力付出,那是痛苦。没子孙接受,那是悲哀。他们从没觉得付出是辛苦,更没想着要回报。他们只担心自己没能力付出,只担心子孙无法接受。付出了,他们会觉得快乐,没得付出了,他们反而觉的难过。这才是爱,是真爱,这才是幸福,是真幸福。付出必有回报,这是因果定律。很多人,付出必然企图回报。如果没有回报,就会产生怨恨。有企图的付出,回报了恩情也就结束了。互不相欠了,问心无愧了。而没有企图的付出,好比父母的爱,无论如何的回报,恩情都是报答不完的。因为那是一种真爱,不是用报答可以衡量和偿还的。而如果能体会,付出就是幸福,没有付出念头,没有回报的企图。甚至,向受益者说“谢谢。谢谢你给我付出的机会。”心就清净自在了。受伤是一种恩赐。付出必然回报,这是因果定律。而付出却没有得到回报,受益者甚至没有感恩之心。“一切都是你心甘情愿。是你傻。哈哈,傻逼。”如果心生怨恨,只是因为你心中没有真爱。体念被伤害者之苦,也体念施害者之苦,受害者固然可怜,施害者更加可怜,因为他们甚至不值得可怜,那才是真正的悲哀,真正最可怜的人。付出而得回报这很常见。付出却没回报,此事则不正常,不是人人能遇上,不是人人都有的机遇。那是真正的痛苦,那是真正的考验,也是上天对你的恩赐。跟伤害你的人说谢谢吧。当他在地狱里受苦,你却在天堂中享福。他是你最应该感谢的人。善恶相成,极恶之世,必生大善之人。因此恶世,成其功德。而其最应感谢的正是这极恶之人。惜缘爱未必一生厮守,爱也许有缘无份。-爱也许天各一方,爱也许毫无结果。-爱也也许只是,多情自古空余恨。--经历了牵肠挂肚,而杳无音信,只有煎熬。-恨个刻骨铭心,却没机会见面,只有来世情仇。--煎熬了日日夜夜,痛苦得撕心裂肺,心碎得肝肠寸断,-怨恨到同归于尽,颓废到了无生趣。堕落到花天酒地,-你的却心更加孤单落寞,你的思念更加魂牵梦萦,你的爱却更加刻骨铭心。---“爱她就让她走,爱她就祝福他们,爱她就慢慢忘记她。”-痛苦了,心碎了,绝望了,也最终放下了。你才会明白。-爱是真心的付出,爱是不图回报,爱是不怕受伤,爱是不奢求结果。-爱是曾经付出,爱是曾经拥有,爱是人生的体验,爱是内心的感受。---爱过了,恨过了,放下了,孤独了。-你才会明白,失去的痛苦,孤独的无助。-才会明白:原来付出是一种幸福,受伤是一种恩赐。-才会懂得珍惜,惜缘,惜福,珍惜眼前人。-尽情的去爱你的亲人,朋友,甚至敌人。-因为,爱恨情仇总归空灭,到时再想付出,斯人已经不在。-再想谅解,自己也已经老死。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你是否无怨无悔?那就珍惜当下,让自己今生无悔吧。--------------------戒淫-如何断淫呢?一是,炼精化气,疏导精气。二是,观照自在,欲念不生。此二法正好同释尊所传的二甘露法:观息法门和不净观相应。观照法门何为观照:观照,就是观察自己的身心,观察自己当下,在做什么,心里想的是什么。就是自省,就是自觉。读过心经的都知道,心经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整部心经的基本,就是“观自在”三字:观察-自己-当下-在做什么,在想什么。观照,就是让自己的觉知,时刻保持临在于当下。如何观照:你要做的就是什么也不用做,只要旁观,看清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注意,无论自己想什么都不要被卷进去,也不要去压抑那些念头。你需要的就只是耐心,看清他们。看着他们产生,看着他们消灭。看着一个念头来了,一个念头又去了。你就会体验到,他们都是无常的,自生自灭,自来自取,与你很干?何须用人之绕,自堕其中?又何须断除?只要不去认同他们,跟他们保持距离,他们自会幻灭。一切尽是虚妄,自性本自清净。如何看美女?有人问,修行人碰到美女,是看还是不看?最好是不要看,或者少看。看多了,引起淫欲,乱了道心。所以,还是眼不见,心不烦。而有时是传法需要,必然要接触,不得不看,那怎办?那就得学会“如何看美女”。看美女,一般人,眼里只有美女,而忘了自己。而修行人则不同,看美女,既看到美女,更看到自己。而重点在后者,看着自己。看着自己在面对美女时,身心有何变化?是否引起欲望?看着欲望如何生起,如何消灭。客观的观照,保持距离,而不卷入其中。如此欲望自生,自灭,本是无常,自会幻灭。观照功夫熟悉了,这个欲望对你的牵引力就越来越弱,你不再受其牵制。这时,欲望就可有可无。于是,就干脆断了。进一步,看到美女,欲望一起,当下察觉,当下就放下了。就能降服欲念了。再进一步,欲念,就懒得生起了。所以这时就是看着美女,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美女是漂亮。而欲念不起,看了,又何惧之有?楞严经火光三昧法门--炼精化气《楞严经》: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此法即是炼精化气,断淫欲,得漏尽通之法。正常的人,吃五谷杂粮,必有精气,精气足,自然就容易引动淫欲。如果只是勉强的强迫自己回避女色,压迫自己的欲望,这只是表面的戒淫,而其实潜意识中淫欲更盛,往往梦中却难以自控。很多出家人,长期不近女色,却难免梦中有淫念。要戒淫,好比大禹治水,不是单纯的“水来土掩”,勉强压抑,而是必须疏导。百日筑基,打开丹田,让精气导入丹田,运行与三脉七轮。如此精气不冲动,加上心中觉念常在。欲念欲生则觉,觉即空。时常是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让欲念生起。而不是等生起后再降服。重在预防。欲念欲起则觉察,则降服。男性如果能坚持静坐每日1-2个小时,一个月内不泄精,不起淫念。下身精气具足,阳根坚挺,小腹鼓胀,而不起淫念。气息就会冲开会阴穴,也就是海底轮。接着小腹的经脉就会冲开,清除阴气,这时可能会“精满则溢”,无欲而自然泄精。此是排尽旧精,去除阴气,之后新精方生,纯阳正气。不要紧,再次积累。如此2-3次,精气就能冲开丹田之窍。丹田窍开,气就会自然流入丹田,循环于三脉七轮。之后身心清净,风平浪静,不易起淫念。而要打开丹田之窍的关键就是在这一个月内,不起淫欲,积蓄精气,冲开丹田。丹田窍开后,一意守丹田,丹田立刻发热发烫,身心宁静,不起欲念。如此静养,让真气循环于三脉七轮。而一个真正能做到断淫的修行人,三脉七轮尽通,三昧真火内生。而这就是密宗。化淫欲为拙火,运行于三脉七轮。而这个其实就是圣凡的区别,凡夫让精气外泄,轮回与生死。圣人,让精气回流,循环于三脉七轮,解脱生死轮回。为何要右侧卧?右侧卧时,双脚弯曲,好比静坐,丹田部位形成涡流,气息积蓄于此。晏然静守,丹田热气氤氲。这个姿势,是养气守神的好方法。丹田开窍后,修行人睡觉时都用此姿势。可以静守丹田,炼精化气。三、名辱关人非完人,孰能无过?那个人前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就是完人如佛祖,也还有多少外道来毁谤呢,何况他人呢?所以最好就是闭嘴!名辱关:分俗世的,教外的,教内的。这个的根源就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俗的名辱,也就是吵
本文标题:修行人必须要过的五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1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