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肿瘤防治知识讲座第2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是人类的主要杀手在中国,每年新增的肿瘤病人接近312万,每年死亡人数240万,死亡率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7.93%。中国人患病最多的癌症分别为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食管癌,死亡最多的癌种是肺癌。过去30年间,肺癌死亡率在中国上升了465%。死亡原因死亡率(/10万人)癌症240.95脑血管疾病223.61呼吸系统疾病206.06心脏病173.49损伤与中毒95.61消化系统疾病41.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7.642013年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统计(前七位)什么是癌症?癌症是怎样产生的呢?你是否谈癌色变?什么是肿瘤?什么是癌症?人体某部位的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使一个或几个细胞的基因受到损伤产生突变,然后这些细胞不按人体需要、不受人体控制地活跃地、无限制地增生,这些无限增生的细胞常常在一起形成肿块,这就是肿瘤。肿瘤分两大类: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常统称之为癌症)恶性肿瘤的危害性全球性严重性上升趋势癌细胞的定义正常的体细胞,由于某些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癌细胞与正常的体细胞相比,有何显著的特征?细胞来源细胞周期分裂次数存活时间正常人肝细胞22小时50~6045.8天~55天海拉宫颈癌细胞22小时∞≈254841951年至今材料一:癌症对身体的危害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小资料:1951年,由黑人妇女海拉(HenriettaLacks)的宫颈癌细胞分离建立的“海拉细胞系”,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它仍然在世界上许多实验室中广泛地传代使用。这名妇女在1951年死于该癌症。一位美国黑人女性海拉,曾经生育了5个孩子。1951年1月,30岁的海拉发现自己患上了子宫颈癌。医生从海拉身上采集了癌组织标本,并交给了乔治·盖伊博士,在玻璃试管中首次培养成功地培养出人类细胞。通常情况下,人类细胞分裂大约50次后,就寿终正寝了,因此无法采用人工方法使其大量增殖。但是,从海拉身上采集的细胞却没有死亡,出现了生长迹象,每隔24小时细胞数量就增加一倍。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这些细胞不死的原因,在于引发子宫颈癌的人类乳头瘤病毒,它能任意改变与正常细胞的寿命及分裂有关的“开关”,从而使得细胞能够“长生不死”,无限增殖。在以后的岁月中,海拉细胞被提供给了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用于癌症研究和制药等。海拉细胞曾被用于调查原子弹爆炸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也曾搭载美国和苏联的火箭升空,被人们用于研究失重状态下的细胞增殖。与海拉细胞有关的论文数超过了65000份。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有5个基于海拉细胞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海拉细胞已经成为医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工具。据推算,迄今为止培养出的海拉细胞已经超过了5000万吨,其体积相当于100多幢纽约帝国大厦。1951年10月4日,由于癌症扩散到了全身,海拉病逝于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院隔离病房。她的遗体,埋葬在自家的后院,连墓碑也没有树立。直到20多年之后,海拉的家属才知道她的细胞至今依然存活,继续为人类健康发挥着积极作用。为了称颂海拉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医疗界每年都举办纪念集会。2010年3月,帕蒂略教授捐款为海拉树立了墓碑。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字:“她的细胞,将永远造福于人类。”癌细胞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人会得癌症?因为人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中国抗癌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向我们解释——人类基因中存在着与病毒癌基因相似的序列,统称为“原癌基因”,它在被激活前不具有致癌作用,当被激活后才成为癌基因。“原癌基因”被激活时,人就会得癌症。病毒感染、辐射、污染、情绪心理障碍,以及不合理膳食、吸烟等都能激活原癌基因……——摘自《今晚报》受精卵细胞群有丝分裂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细胞分化肌肉细胞红细胞原癌基因被激活细胞异常分裂癌细胞外界环境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原癌基因被激活?广岛和长崎两地的原子弹受害者白血病和皮肤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90%的儿童癌症患者家中半年内曾大规模装修过。“装潢一新”大理石等石材的辐射;木工夹心板、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及家具。地毯、壁纸等使用的黏合剂会散发甲醛、苯等。肺癌的发病率,吸烟者为不吸烟者的10.8倍“吞云吐雾”烟雾中含大量烟焦油、芳香烃等致癌物即发霉的、熏制的、烧烤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中含有较高的致癌物质,如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苯并芘等。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存哪些致癌因素呢?引起人类癌症的各种因素及其所占比重如下:遗传易感性2%;饮食30~35%,如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及不科学的食物加工等等;吸烟30~32%,导致肺癌等;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存哪些致癌因素呢?病毒感染10%,病毒可直接损伤细胞的DNA,改变遗传基因致癌,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头瘤病毒、EB病毒等等;性生活7%,导致生殖器官癌症;饮酒4%,损伤上消化道粘膜及肝脏,引起慢性炎症和增生,导致相应癌症;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存哪些致癌因素呢?工业职业暴露4%,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具有致癌性的物质,导致皮肤癌、肺癌等环境污染2%,如工业废气废物、车辆尾气、居室装修、电器污染等等;食品添加剂1%,如香精、糖精、色素、防腐剂等等;放射线1%;其它未知因素5%。癌症已经不是绝对的“不治之症”癌症的治疗效果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治疗方法得当与否。近百年来,医学基础理论飞速发展,医疗设备层出不穷,临床经验极其丰富,癌症治疗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癌症已经不是绝对的“不治之症”三十年前,食道癌、胃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仅20%,现在已达50%以上;乳腺癌当年的治后5年生存率仅45%,现在已达75%以上;肺癌当年的治后5年生存率仅10%,现在已达50%以上;有“癌中之王”之称的原发性肝癌,过去病人多在6至9个月内死亡,现在也有三分之一病人治后存活三年以上。鼻咽癌在上世纪中期治疗后5年生存率仅27.3%,现在已达80%以上;早期的皮肤癌、绒癌、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治愈率已接近或达到100%。癌症能预防吗?有哪些良策?美国肿瘤学家斯特因说“几乎60%到80%的癌症是人为的”因此,减少或消除这些人为因素就能预防60%到80%的癌症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1995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人参与抗癌防癌活动;癌症可防可治;癌症不等于死亡1996同第一届1997肿瘤不可怕、可防又可治,携起手来,共同抗癌1998饮食与癌1999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癌症患者,为癌症患者献爱心2000坚持正确导向、提倡科学防癌2001倡导防癌治癌科学规范、反对封建迷信、假医假药2002预防为主,科学治癌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03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004科学抗癌,关爱生命2005关爱妇女、远离乳癌2006合理饮食,预防癌症2007拒绝烟草,远离癌症2008提倡全民戒烟,让儿童远离癌症2009规范癌痛治疗,改善生活质量2010关爱生命,科学防癌,让生活更美好癌症的三个三分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可以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疗而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部分有望治愈。如何预防?病因预防,定期检查饮食防癌积极治疗癌前病变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45岁以上者是癌症高发年龄,应至少保证每年一次胸透、全腹B超及肿瘤标志物等项目的检查。长期主、被动吸烟及酗酒者;长期嗜饮热水、热食及食物过于粗糙、进食过快者;长期嗜食酸菜、腌菜及熏烤食物者;长期高蛋白、低纤维饮食者;非哺乳期妇女乳头分泌物溢出者;肥胖、不育、不哺乳及性生活过早者;长期接触有害气体、液体、粉尘者等都是癌症的高发人群,35岁以后就应保证至少每年体检一次,有条件者最好半年一次。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乙肝、丙肝、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以及肠道息肉等慢性病患者,在积极治疗、控制慢性病的同时,应保证半年一次相关项目的检查。有癌症家族史者,应至少保证每年一次对应项目的检查。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肺癌:刺激性咳嗽且久咳不愈或血痰,经抗生素、止咳药治疗不见缓解且逐渐加重。胃癌: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服止痛、止酸药不能缓解,持续性消化不良。乳腺癌:乳房能触摸到肿块,尤其40岁以上女性应警惕。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宫颈癌:性生活后出血或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等。肝癌: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或仅有食欲不振,上腹部轻度胀满、隐痛,易疲劳。中期可有肝区隐痛或持续性钝痛、胀痛或刺痛,腹胀、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消瘦或有轻度发烧,多在午后明显。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造血系统癌症: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不可不吃的“抗癌明星”一、鱼二、十字花科蔬菜三、黄豆四、五谷杂粮五、含硒、硫等有机化合物的蔬菜六、含维生素C的食物七、红色蔬果绿茶不仅对预防胃癌有效,即便是胃癌前期病变也有预防功效降低口腔癌、肺癌、皮肤癌及大肠癌的几率日喝三杯茶可防四种癌癌症的治疗:肿瘤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其他治疗化疗手术综合治疗肿瘤治疗相关费用手术:5—6万,直至十几万化疗:不同的肿瘤、不同的方案,费用不同以肺癌为例,选用普通的国产药物治疗,每周期费用大约为5-6千,每21天为1个周期,共6-8个周期(4—5万元)放疗:普通放疗费用在1-2万之间;调强放疗费用在4--5万;伽马刀放疗4万多;靶向药物治疗:吉非替尼,每月1万5,直至病情进展厄洛替尼,每月1万7,索拉菲尼,每月3万。肿瘤是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在中国,每年新增的肿瘤病人接近312万,每年死亡人数240万,死亡率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7.93%。中国人患病最多的癌症分别为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食管癌,死亡最多的癌种是肺癌。过去30年间,肺癌死亡率在中国上升了465%。癌细胞对你的提醒抽烟喝酒不开心让我疯长走路睡觉晒太阳能对付我ThankYou!
本文标题:肿瘤防治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96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