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如何防治黄杨绢野螟 【病虫害防治】
“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科、黄杨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往往容易受到黄杨绢野螟的危害,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要积极对其进行防治。黄杨绢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江苏地区一般一年会发生3代。虫害发生规律“黄杨绢野螟会以第3代低龄幼虫在寄主植物的两张叶片(其中一张叶片为枯死叶)黏结而成的虫苞内越冬。待到次年4月中旬,黄杨绢野螟开始活动并进行为害。5月,黄杨绢野螟始化蛹、羽化。6月上旬,第1代幼虫出现。7月上旬第1代幼虫始化蛹,中旬,第1代成虫始羽化。7月下旬,黄杨绢野螟成虫始产卵,这时,第2代黄杨绢野螟幼虫出现。8月中旬,其会化蛹,8月下旬第2代黄杨绢野螟成虫出现。9月上旬,黄杨绢野螟成虫产卵,同时第3代黄杨绢野螟幼虫出现,并于9月中旬化蛹。9月下旬,第3代成虫开始羽化,并于10月上旬成虫始产卵。10月中旬,越冬代幼虫出现。11月中旬,黄杨绢野螟幼虫结薄茧进入越冬期。为害症状“黄杨绢野螟的成虫白天多隐藏、栖息在阴蔽处,受到惊扰时,会迅速飞离,多在傍晚、夜间出来活动、交尾、产卵。黄杨绢野螟的幼虫在孵化以后,会分散寻找嫩芽、嫩叶取食。初孵的幼虫多会在叶背食害叶肉。2至3龄幼虫常吐丝将叶片、嫩枝缀合在一起,并连成巢。这样导致植株叶片不能伸展,影响生长发育。此外,黄杨绢野螟幼虫还会躲在缀合的叶片内进行取食。其常常会造成受害叶片呈现出缺刻状。3龄后的黄杨绢野螟取食范围扩大,且食量增大,昼夜取食,常常造成受害植株上面仅残存丝网、蜕皮、虫粪和少量残存叶边、叶缘等。“黄杨绢野螟幼虫为害期在4月至9月,其中又以6月至7月为最严重时期。黄杨绢野螟为害严重时还可导致植株枯死。防治方法“1.黄杨绢野螟是恶性害虫,其寄主仅限于黄杨类植物,而成虫的飞翔能力又弱,所以其远距离传播主要还是靠人为调运种苗进行。因此除了要适时合理的施药外,务必要做好检疫工作,以有效杜绝害虫随苗木调运而扩散和蔓延。“2.对黄杨绢野螟的防治要贯彻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积极采用人工防治方法,如可考虑结合修剪以及清除枯枝卷叶,清除掉越冬代幼虫,并集中销毁,以减少第二年的虫源。“3.可利用黄杨绢野螟结巢的习性,在第一代低龄阶段及时对其开展摘除虫巢;在其化蛹期,及时摘除蛹茧,二者都要集中进行销毁,以有效减轻黄杨绢野螟当年的危害程度。“4.还可利用黄杨绢野螟的成虫具有趋光性的习性,在其成虫发生期里,在黄杨科植物较集中的区域通过设置黑光灯等诱杀。“5.药剂防治:黄杨绢野螟是一种危害会逐渐加重的害虫,所以要注意压低越冬代和第一代虫口基数。一般用药的关键期是越冬幼虫的出蛰期和第1代幼虫低龄阶段。这其中,越冬代的出蛰期又是全年防治黄杨绢野螟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施药省工节本,且能有效减轻全年防治压力。需要做好虫情测报工作,并适时合理喷药。“可选用的药剂有:3%阿维?氟铃脲1000倍液,或3%阿维?高氯800倍液,或40%氯吡硫磷1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或1.2%苦参碱?烟碱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至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除虫脲2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上述药剂可任选其中一种,并视虫情,隔15天左右可考虑再次喷施1次。一般连续喷施2至3次药剂,就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了。“打药选择在清明前后天气晴好的中午进行。但是如果发现有卷叶、缀叶,则最好傍晚打药,或者是采用内吸性药剂来防治。喷药时务必彻底,不要漏喷植株下部叶片。“6.要注意保护好和利用好寄生性凹眼姬蜂、茧蜂、跳小蜂、百僵菌以及寄生蝇等天敌。有条件时,可进行天敌释放来扩大寄生天敌的种群数量,抑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控制其危害。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时管护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好黄杨绢野螟正常茧和被寄生茧,并适当采取保护措施,以使得寄生蜂、寄生蝇等能够正常羽化。(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园林管理处)黄杨绢野螟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支持!安卓破解游戏
本文标题:如何防治黄杨绢野螟 【病虫害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9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