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
1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健康教育大课堂”————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第一章高血压血压是什么?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人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是120/80mmHg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最高血压=年龄+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代器质性等,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性别、年龄与高血压;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患者甚至高于男性。●不良生活习惯与高血压: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引发高血压。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工作压力过重与高血压: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引发高血压。●性格与高血压: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引发高血压。●超重,肥胖与高血压: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遗传与高血压: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吸烟与高血压: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饮酒与高血压;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电逐渐升高,长期这样,高血。压发病率增大。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高血压病人六不宜不宜抬举重物:当全身用力抬举重物时,血压可升高50—100毫米汞柱或更高。不宜情绪激动:无论好事还是坏事均可引起情绪改变,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不宜用力排便:特别是便秘时,长时间用力易使血压升高,如果蹲便,突然站起,更容易发生意外。不宜洗冷热水澡:水温的冷热刺激,可使血管过度收缩或扩张,特别是坐浴时,如水面过高,压迫心脏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不宜烟酒过量不宜气温骤降:夏季空调不宜设的温度很低,室内外温差太大寒冷刺激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高血压的危害1.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常并发中风(脑卒中),脑出血的80%由高血压引起,脑梗死的发生多与血压升高有关。22.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并发冠心病,血压升高常诱发心绞痛。3.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元凶”。4.高血压常并发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最终需要肾移植或透析而支付巨额医疗费。5.高血压常并发眼底病变,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6.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高血压是91%心力衰竭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心力衰竭常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7.其他:如果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并存,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高血压常与血脂异常并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引发冠心病或脑梗死。预防高血压病“八项注意”●“少盐少脂多运动”,戒烟限酒减压力,按时服药是关键,谨遵医嘱是保障”。减少食盐摄入量。高血压病患者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4克,大约小汤匙每天半匙,尤其对盐敏感的患者要更少。●保证合理膳食,高血压病患者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甜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有效控制体重可预防高血压。减肥最有效的方法是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戒烟●限酒。有肾功不全者禁酒。●增加体力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体操等形式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以30到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注意心理。社会因素。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如果通过3至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可继续维持。如无效,则应改用降压药物治疗,不能因为年轻或无明显症状而不用药。治疗高血压须防“五乱”一乱:不规则用药。导致血压大幅度波动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增高的血压,它可以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二乱:随意停药。停服降压药物后,血压往往在2—3天内便再次增高,而且有些降压药物倍他乐克等不可骤然停药。三乱:频繁换药。降压药物均要在用药后的两周左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四乱:不愿联合用药。依靠少数药物降压,势必增加川药量,诱发药物不良反应。小剂量联合用药,能较好地控制血压,不同作用的药物相互之间互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五乱:凭自我感觉用药。自行增减降压药量,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导致血压大起大落。最好是能得到医生的指导。预防高血压日常保健1.正常人每年至少测两次血压,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合理饮食:什么都吃,但别多吃。3.防止肥胖:肥胖者患高血压机会多2—4倍。4.少吃盐:北方高血压多,因为吃盐多。5.不吸烟:吸烟者高血压机会比常人多8倍,大量吸烟者平均减少寿命6—8年。6.不大量饮酒:饮酒越多血压越高,并且影响药效。7.尽量做到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乐观向上、淡薄功利。切忌情绪波动,大喜大悲。8.避免熬夜、劳累、紧张、郁闷等不良因素。9.坚持长期适量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3第二章糖尿病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高及尿中有糖。在糖尿病的早期,病人无任何症状,当血糖明显升高时,病人才有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俗称“三多一少”。重症糖尿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久病之后,可出现心脏病变,脑卒中,慢性肾功能衰竭,视力下降以至失明,下肢坏疽、致残,致亡等不幸后果。发病机理糖尿病与遗传、环境两大因素有关。通常认为遗传为患者提供了对糖尿病的易感性,生病则为环境因素造成。Ⅰ.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不论I型或Ⅱ型均较肯定。糖尿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糖尿病易感者,极易发生糖尿病。Ⅱ.环境因素糖尿病环境因素复杂,但多是人为的因素,如:心理紧张。情绪压抑、生活节奏紊乱、饮食过于油腻、品种单一及过于精细、酗酒暴食,运动量减少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来源于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酸中毒,以上三种为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慢性并发症:1.眼部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其中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眼底特异性病变,眼部并发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视物模糊,甚至失明。2.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可损害肾脏的所有结构,临床表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尿毒症。3.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发病早且发展快,易并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大约占糖尿病人死亡原因的70%以上。4.神经病变:糖尿病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包括周围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脊髓病变及患母的婴儿神经病变。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灼热、触电,虫爬、蚂蚁走等感觉异常,还可有软弱无力,活动障碍、瘫痪等运动异常。5.感染:糖尿病极易并发感染,最常见的有肺结核及皮肤。口腔、泌尿系、胆系感染,糖尿病人一旦出现感染,最好找专科医生诊治。糖尿病防治措施(1)防止和纠正肥胖。(2)避免高脂肪饮食。(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糖尿病患者饮食禁忌1、不适宜吃精粮:动物内脏、蟹黄、鱼卵、鸡皮、猪皮、猪肠;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水果、土豆、芋头、甘薯、藕、淀粉、荸荠等。2、烹饪方式最好是清炖,水煮,凉拌等,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3、忌辛辣,戒烟限洒。症状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4糖尿病的预防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三、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我国目前有超过9200万的糖尿病患,此病到目前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四、糖类摄入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糖尿病饮食原则1、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2、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3、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4.烹调多采用蒸、煮、凉拌、涮、烤、烧、灿、卤等方式,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5、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6、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7、配合长期性且适当的运动、药物、饮食的控制止。8、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蔬果等。9、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10、少吃精制糖类的食物,如炼乳、蜜饯。11、多使用苦瓜或苦瓜茶,苦瓜降糖更安全、无任何副作用,糖尿病预防和控制要比治疗简单的多。控制血糖应达到以下标准:★空腹血糖6.1(110)~7.0(126)mmoL/L(mg/d1)餐后2小时血糖7.8(140)~11.1(200)mmoL/L(mg/d1)。★每2-3个月。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半年全面检查血脂水平,心,肾,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眼底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循环系统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每3—6个月应监测一次尿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监测体重:每周测体重一次.体重指数正常值应为18—24.5。糖尿病病人怎样才能了解自己真实的血糖情况呢?由于每周或更长时间测一次血糖,其影响结果的因素太多,如饮食、运动、情绪、睡眠时间等多种因素,不能真实地反映病情,故病人每周应测3—6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到医院化验很不方便,建议有条件的病友购买一台便携式血糖测定仪,每次测量后做好记录。这样医生便可依据血糖记录为您调整治疗方案。另外,糖尿病病人应每3—4个月到医院化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该检验值可反映病人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一般要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当然,能够控制在6.5%以下则更好。回服降糖药的八项注意要点每位糖尿病患者病情不一样,治疗方案也不同,用的药物剂量也不一样,药物用少了不管事,用多了就会低血糖,必须因人而异。5在口服降糖药的时候就要注意以下几点:○对药盒上的商品名要知道它的药名○用降糖药一定要了解药物的排泄途径和禁忌症首先要检查肾功能和肝功能,保证用药的安全。○进食量准确,生活有规律是调整降糖药的前提○不吃饭不用降糖药,吃的少降糖药要减量○对
本文标题: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9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