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团日活动15高英教1班宣2016.12.12文明礼仪知识问答环节1.生活2.职场3.校园4.餐饮5.商务生活1.站立式人最基本的姿态,站立式,应该是A、身体应与地面垂直B、歪脖,斜腰C、双手交叉在胸前D、双手插口袋A生活•2.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是•A、腰背挺直,肩放松•B、膝部大张•C、跷二郎腿•D、弯腰做思考状A职场•1、接电话时,你应该怎样应答?•A、你好,我是XX。•B、喂,你好,我是XX。•C、喂,我是XX,请问找我有什么事吗?•D、你好,我是XX,请问找我有什么事吗?D职场•2、男士穿正装时,严禁穿着什么颜色的袜子•A.黑色•B.深蓝色•C.白色•D.深灰色C校园•1.在参加学校重大集会时,来宾到会时要•A.鼓掌•B.围观•C.肃静行注目礼A校园•2.老师的批评若与事实有出入时,学生应该怎么做才合乎校园礼仪•A.学生等老师讲过之后平心静气地加以解释•B.事后找合适的场合、时机加以说明•C.在课下散布对老师的不满情绪,发泄物理的言辞A餐饮•1西餐中取面包时,应该•A.用叉子叉•B.用刀叉一起取•C.用手拿C餐饮•2.在参加各种社交宴请宾客中,要注意从座椅的()侧入座,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A前侧•B左侧•C右侧B商务•1.一般情况下,礼仪小姐、节目主持人多采用那种站姿?•A.正步站姿B.扇形站姿•C.分腿站姿D.丁字步站姿D商务•2.介绍是社交场合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在为他人作介绍之前,以下做法对的是•A.先介绍尊者,后卑者•B.先介绍卑者,后尊者•C.可随意选择•D.先介绍此社交场合最重要的人物。B传中华礼仪之美团日活动卧冰求鲤•卧冰求鲤的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房玄龄等编撰《晋书》亦收录此事,元代郭居敬则将其列入《二十四孝》中。•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卧冰求鲤浮雕卧冰求鲤白话版•北风呼啸,寒风凛冽。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王祥,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我……”•还没有等王祥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还不快点起来干活!”•王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得去做。•这时,父亲回来了。继母立刻在王祥父亲面前谗言道:“夫君,祥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方才我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了。真是岂有此理!”•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懒觉。到底为何?”•“父亲,今日我……”王祥有口难言。平时,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从不顶父亲。•“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父亲叫来郎中,给继母号了脉。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病,只能喝鲤鱼汤才有会见效。可是,到哪去买鲤鱼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买鲤鱼的。怎么办?大家为此都在发愁。这时,王祥二话没说,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王祥,你到哪去?”父亲问道。•“我去村外那河上。”•“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父亲,你别管了!”•“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么多年,我看是白养了。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继母说。•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王祥脱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王祥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爸爸,有了,有鱼了,有鱼了!”•“哪来的?”父亲感到莫名其妙。•王祥就详细地介绍了得到鱼的过程。王祥的父母颇受感动,尤其是那继母,她羞愧不已,拉着王祥,羞怯地说道:“祥儿,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为母错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嫌弃你了。”•父亲也说道:“祥儿为人善良,宽厚待人,真令人钦佩!这下,你亲生母亲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一时间,三人欢乐地相拥在一起,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礼仪之邦中华礼仪之美中华礼仪•夫妇之礼:举案齐眉,相敬和顺•及笄之礼:许徳而笄,坤道厚德•拜师之礼:束修诚敬,门墙忝列•迎宾之礼:相迎门外,揖让升降•趋步:趋行进退,徐疾有法•万福:淑女端庄,万福有礼•揖礼:君子谦谨,揖让进退•礼乐:外敬内静,礼乐相和•射礼:观徳之射,君子之争古人见面的礼仪揖: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这儿的“拜”就是焦仲卿对母亲行的这种礼节。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周礼》中作“空首”;也作“拜首”。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礼仪•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礼仪的发展历程•1、礼仪的萌芽——原始社会•起源于原始人类的两大信仰:天地信仰,祖先信仰。礼仪是原始人类为求风调雨顺、祖先显灵的祭神拜祖仪式。•2、礼仪的正式形成——奴隶社会•为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礼制——完备的标志:“三礼”(周代出现的《周礼》、《仪礼》、《礼记》)•3、礼仪的发展变革——封建社会•“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中华礼仪的源头——周代礼乐文化•“仓廪实而知礼义,衣食足而知荣辱”,礼仪以社会经济繁荣为基础,礼仪是人类的道德,修养的外在行为规范。礼仪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底蕴的重要标准。•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社会巫风盛行,秩序混乱;只知其父不知其母的“群婚”更无伦理可言。•中华礼仪发源于西周。西周初年,政治上推行“分封制”;文化上周公“制礼做乐”,为社会规定了一整套的君臣,父子,夫妻,和人际的礼仪规范。•从此中国结束了无秩序的原始蒙昧状态,进入了以“礼乐文化”为标志的理性文明社会。儒家至圣先师,礼仪万世师表——走近孔子•孔子是春秋时鲁国人,生活在“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春秋末期。•孔子的政治思想中心是“仁”和“礼”,认为“克己复礼曰仁”,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反对诸侯争霸,主张恢复周礼。•所以只要我们破译了孔子的思想,我们就可以找到中华礼仪的源头和精神实质。•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吧。千载之下,仰其遗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1孔子像孔子生平孔子家世孔子传•2孔子故乡——山东曲阜•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3孔子思想:•(1)礼•(2)仁•(3)中庸思考问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曰仁”,孔子的“仁”和“礼”有什么关系?•2周礼在周代的地位和作用如何?•3周礼和其他国家的礼仪相比较,精神实质是什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周礼表现为政治活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完整的礼仪规范系统,目的是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区别尊卑贵贱;使长幼有序以正人伦。这正是儒家“仁”的内涵。2“礼”是行为规范,“仁”是行为规范的效果和政治目的。中华礼仪“重礼敬德”的传统在孔子这里确定。3“礼”在周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取向,一种评价人行为的参照体系。周人注重自身道德离异修养,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1、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如实地反应现实生活的面貌。从周代的文学作品中可以折射出周代礼乐文化的地位和影响。《诗经小雅鹿鸣》表现天子宴请群臣佳宾盛况,后来也用于贵族宴请宾客。赞美春秋初期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脉脉温情。呦呦鹿鸣,鹿儿呦呦不停鸣;食野之苹,吃着野外的青苹。我有佳宾,我有一群好客人;鼓瑟吹笙,为此鼓瑟又吹笙。吹笙鼓簧,吹起笙来按起簧;承筐是将,满筐礼物来献上。人之好我,众多佳宾爱护我;示我周行,反复指示我方向。呦呦鹿鸣,鹿儿呦呦不停鸣;食野之蒿,吃着野外的青蒿。我有佳宾,我有一群好客人;德音孔昭,他们声誉很崇高。视民不佻,待人宽厚不轻佻;君子是则是效,君子学习效仿我有旨酒,我的美酒甜又纯;以宴乐佳宾之心。〈春秋〉是孔子晚年编定的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礼义之大宗,〈左传〉是春秋左丘明在〈春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的。〈左传〉委婉含蓄,不卑不亢,谨严周密的外交辞令是孔子“礼”一个表现方面。〈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说词:君臣之礼,谦恭谨慎:“若亡郑而有利于军,敢以烦执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说客之词,谨严周密:围绕“亡郑”对秦利害从正反两方面说理,又由追溯秦晋外交史到揭露现在晋的野心。2、“礼”在周代成为评价一个人处世方式的重要准则,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诗经》中作品颂扬贵族阶层中温文尔雅,谦恭有德的彬彬君子;抨击失德违礼之辈禽兽不如。《诗经庸风相鼠》讽刺统治者缺乏威仪,昏庸无耻。相鼠有皮,看那老鼠有张皮;人而无仪,做人反而不知礼。人而无仪,做人既然不知礼;不死何为,不死还有何道理。相鼠有齿,看那老鼠有牙齿;人而无止,做人反到没规矩。人而无止,做人如若没规矩;不死和俟,这人不死待何时。相鼠有体,看那老鼠有肢体;人而无礼,做人反而无礼仪。人而无礼,做人若是没礼仪;胡不湍死,为何还不快死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四个人名字按年龄排序——表现儒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伦理观念。2、夫子哂之(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太平盛世,儒家“以礼治国”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3、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孔子积极维护周礼,斥责僭越违礼行为。〈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季氏即鲁国大夫季孙氏,当时鲁君衰微,鲁国的军政大权在他手。2八佾周代的一种大型团体舞蹈,表演者分八行,每行八人。按照周礼的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3季氏只是一个大夫却“于庭舞八佾”,是严重的越礼行为,逆反之心,昭然若揭。所以孔子
本文标题:中华礼仪之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9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