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的著名的代表作。剧本借助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广泛地反映了元朝的时代背景,深刻地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统治和生活现实。戏剧是表现冲突的艺术。本文正是从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这样三个不同但又彼此紧密相连的层面去分析《窦娥冤》这部杂剧,从而进一步挖掘文学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内在原因。【关键词】《窦娥冤》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一、社会冲突(一)封建经济的剥削从《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当时处于由金入元之际,社会局面一片混乱。“流落异乡的穷秀才窦天章为了维持生计,欠下蔡婆婆的高利贷无力偿还,于是他迫不得已把小女儿端云送到蔡婆婆家做童养媳抵债。”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元代特殊的经济现象高利贷。朱东润先生认为:“高利贷剥削是造成窦娥悲剧的重要根源。”[]这就是通过高利贷这种商品经济关系巧妙地把剧中的主要人物联系到一起了,这为蔡婆婆和窦娥的冲突提供了必要的平台。(二)封建恶势力的威胁《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窦娥三岁丧母,十七岁丧夫以后和婆婆相依为命。对于由两个女性组成的家庭来说,一但面对封建恶势力的威胁将是很难应对的。一面是对蔡婆婆生存和死亡有威胁的赛卢医。一面是为了占有窦娥想尽一切办法的乡里恶霸张驴儿。让两个女性感到到处是危机。(三)糊涂官吏的政治压迫从历史上看,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元朝统治奉行民族压迫政策,国民等级分明,元朝的法律也在很多方面有所反映。终元之世,民族和阶级对立未见缓和,加之贪官污吏众多、吏治腐败,权豪势要对人民的压迫。迫使民间冤案重重。现实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和人们的喜怒哀乐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即作家创作的喜剧和悲剧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被列为十大悲剧之一,无疑是对元代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窦娥冤》中桃杌就是个糊涂的官吏。公堂之上随便动用酷刑,一般的平民百姓在经不住酷刑之后只好认罪。最终造成了一宗宗冤案。二、道德冲突(一)蔡婆劝嫁在蔡婆婆命悬一线的时候,张驴儿父子救了她。了解到蔡婆婆的家庭情况后,他顿生鬼胎。“为此张驴儿怂恿父亲,见机胁迫蔡婆婆。在生死存亡的情况下蔡婆婆被迫答应了他二人的条件,同意招赘张父,并将窦娥也许给了张驴儿。因此蔡婆婆放下了一个长辈的身份,反复向自己的儿媳妇解释自己欠人活命之恩,劝窦娥说:“事到如今不如你也把他招为女婿”。[]窦娥受父亲的教导,遵循封建道德。潜意识里就有尊长守节行孝道的观念。面对现实情况:一边是长辈的恳求;一边是关于自己的贞洁。她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失去贞洁,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毫不留情的嘲讽自己的婆婆:“怕你没贞心自守”。甚至破口大骂:“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为了保住自己的贞洁她进行了反抗。因此这两个不可调和的道德标准必然会造成激烈的人物之间的冲突。(二)张驴儿逼婚当张驴儿父子巧合救下蔡婆婆后,迫于形势一个守寡多年的老妇人面对现实竟放弃了“一马不被两鞍,好女不嫁二男”的传统道德标准,委身张父。窦娥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对婆婆的恳求是恶语相加,致使在张驴儿逼婚时候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窘况。在张驴儿想要夺节的一系列的行动中他们从语言到肢体上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窦娥的反抗,导致了张驴儿想出毒计来逼迫窦娥。他借助药死自己的父亲这件事与窦娥对簿公堂,面对官府的审理时由于强烈的孝顺感竟然妥协招供,在节与孝的冲突中她选择毁灭自己来尽孝道。种种事实可见这些都是遵循封建礼教才把自己逼上了不归路。(三)窦娥冤死“在窦娥受到张驴儿的无理威逼下她奋起反抗,窦娥只能依靠父亲教给的封建道德准则来作为自卫的防身武器。”[]她深信象征着王法的官府会为她这样的清白之人做主,所以当张驴儿提出要官休还是私休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官休。“当对簿公堂时候,窦娥细细叙述了事情的全部经过,满以为虔诚的遵守封建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理应受到官府的保护,”[]可是意料之外,当她陈述事实之后桃杌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依法细细审查案情,一上来就棍棒相加动用酷刑。为了不让年迈的婆婆惨遭毒打,居然承认是自己害死了公公。在这个节与孝的权衡中她放弃了反抗,至此她对无奈的现实已经深深的绝望了。最后逼迫她只能借助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的一一应验来对抗封建礼法来为自己昭雪。此时道德的冲突达到了顶峰。三、意志冲突(一)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在人物冲突的基础上,《窦娥冤》为人们展示了激烈而精彩的意志冲突。在现实的残酷压迫中很难安于现状,该剧中的蔡婆婆和窦娥分别就是不同选择的代表。当她面对张驴儿逼婚一事时,张驴儿想以害死自己父亲已死逼迫窦娥时候,窦娥选择官休,结果县官糊涂一顿酷刑就逼得窦娥招供认罪。反观蔡婆婆,一个六多岁的寡妇在向赛卢医收债时候差点被害,幸好在生死命悬一线之际有人救了她。在张氏父子的逼迫下只能放弃自己的名誉贞节来屈从于无奈的现实答应招赘其二人。(二)不相信鬼神与不得不相信鬼神鬼神世界在一定意志上是一个超越人的生存现实局限世界的幻想。在《窦娥冤》中的鬼神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丑恶的揭示和扬弃的一面高悬的明镜。在超越人的局限的鬼神世界中理想被呼唤出来了。这正是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的文学性结晶。提到鬼神首先想到的就是剧中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的曲子:“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为善的收贫穷名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你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在这支曲子里到处充斥着的都是对鬼神的咒骂。在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以“肃政廉访使”的身份到当地奉旨查案面对大量的卷宗时,要不是窦娥的魂魄三次弄灯两次翻书,她将又不得不到申冤。从开始时对天地鬼神的咒骂无不体现着对现实的愤怒与鬼神的不屑。最终还是依靠鬼神的助力为自己申冤。(三)不愿遵从道德与不得不遵从道德道德是公共生活中所依存的公众意志的一种体现。遵从道德是对哪种道德的遵从?这里也就出现了意志选择的问题。剧中的窦娥始终信奉的封建道德遭遇到残酷的现实时,显得苍白无力。为了不让婆婆遭受毒打,她被迫承认了本来不是自己的罪行救了婆婆尽了自己的孝道,绝望中她被迫遵从了封建道德。戏剧的本质在于冲突。合理的处理戏剧冲突将会直接影响人们对剧本的解读效果。《窦娥冤》就是这样一部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反映当时已经十分混乱的社会现实。
本文标题:窦娥冤戏剧冲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94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