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雨巷》的说课稿一、说教材•《雨巷》选自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的第一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代新诗,也是高中阶段唯一的新诗单元,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豪情篇《沁园春长沙》,《雨巷》是第二课《诗两首》的第一首。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情感放在重要位置,抒发情感是最重要的美学特征,感情是诗歌的内容,《雨巷》就是作者抒发大革命失败后的痛苦心情的典型代表。•作者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代表,这个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其艺术核心是象征主义。•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了解学习诗歌应从哪里入手,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向,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反复诵读课文,品位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意向和表现手法,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意向的象征意义。•难点:鉴赏与领悟能力的培养。二、说教法•由于这首新诗是作者1927年的作品,他讲究诗歌的节奏,他通过词语的重叠,反复,押韵来形成一种舒缓的节奏,所以在体会音乐美时,就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诵读,配乐朗诵,以及比较诵读来完成。•由于这首诗的抒情是象征性,是朦胧,所以在体会感情时,同过整体感知,反复涵咏,意象比较,创作意境来品味。•这首诗的意象是古典的,这是诗的意境是迷离,灰暗而又淡雅的。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在现实中生动,鲜明的意向,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主旨和意境,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咀嚼诗歌的滋味。•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中的意境,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乐趣。三、说学法•学生已对新诗有初步的鉴赏,分析意象和作者借助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学习的难点,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和词语替换等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养成勤动脑,勤思考和不断总结的习惯。四、说教学流程•1.导入•朱光潜说:一个人文学素质的培养,要从都市开始。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是新诗的经典之作,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品味她的美。•2.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早期是个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意向朦胧含蓄,感伤气息较重。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青年的屠杀。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当时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3.教学过程•目标定向知人论世•展示给学生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诵读文本整体感知•先是自由读,正音正字,齐读,领悟诗的感情,再找同学单个读,检查字音情况,和通过节奏感的把握对诗的初步感知情况•涵咏品读揣摩探究•问题:反复诵读,诗中有哪些意象?押什么韵?有哪些韵脚?•诗中有哪些意象?分别用了哪些修饰语?分别象征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学习鉴赏本文的重点)•鉴赏交流展示成果•通过小组讨论,将上述问题组织的答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到黑板上,全班讨论评出最佳答案,教师予以指导,点评。并让学生养成勤思考,敢判断,勇于发言,和随手记笔记的习惯。•链接相关触类旁通•欣赏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4.布置作业•背诵课文•5板书设计•修饰语意向象征意义•悠长悠长寂寥雨巷追求之路•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颓圮篱墙凄凉衰败•丁香一样的姑娘孤高美丽忧愁•我彷徨迷惘寂寞•抒发的感情:
本文标题:《雨巷》的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96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