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汉语量词一、量词概说•“量词”在王力(1980:234)《汉语史稿》里叫“单位词”。汉语的量词主要有两种:•一是度量衡量词,如“尺、寸、升、斗、斤、两”等,还有一种是天然(或个体)量词,又分为两小类:一是名量词,如“个、只、枚、匹、件、所、颗、粒、头”•二是动量词,如“遍、番、遭、次、回、趟、顿、下”等等个体量词和度量衡量词的区别•是否表量:一(车)菜一(斤)米一(尺)布•一(本)书一(张)桌子•与名词的选择限制:•一棵树﹡一棵桌子•一滴水﹡一滴土•一辆车﹡一辆飞机•一斤水一斤铁一斤盐一斤米•有生/无生(人/动物)、材料、形状(维度)、大小•度量衡量词(measureword)一般的语言里都具备,我们看一下英语的例子:acupofcoffee(一杯咖啡)、milesofbeach(几英里的海滩)、agallonofMilk(一加仑牛奶)、HerdsofWildebeest(成群的角马)、HeapsofTrouble(一大堆麻烦)等等,这些在英语里叫measurephrase(度量短语),不是汉语的特点。•个体量词是汉藏语系及东亚语言的区域特点。黎锦熙(1924)《新著国语文法》说“量词的种类=国语的特点”,刘世儒(1965)《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说:“这是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而在印欧语系,作为一种范畴来说则是没有的。”动量词•多数学者认为动量词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善起来,“过、遍、回、次、下、通”,如“叩头五百下”、“绕树三匝”、“热洗五度”,唐代以后有大发展。上古时代计动量,都是数词直接加在动词前:•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战国策·燕策)•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我们这节课只讨论古汉语的名量词。二、古汉语名量词的分类•a)器物量词。杯、瓢、壶、箪、豆、簋、筐、车、舆等,例如:•一杯水(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瓢饮(论语·雍也)•一豆肉(韩非子·难二)•一筐锦(左传·昭公13年)•b)容积量词。升、斗、石(今读dan4)、斛、秉,例如:•五升之饭(庄子·天下)•肉日五斤,酒二斗(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得穀十餘萬斛(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冉子与之粟五秉(论语·雍也)(只用来计算米粟)•c)面积量词。常见的是“亩”,不常见的是“雉、成、同、圻”,如:•家五亩宅,百亩田(荀子·大略)•百雉之城(公羊传·定公12年)(算城墙面积,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今土数圻而郢是城,不亦难乎?(左传昭公23年)(圻:土地方圆千里)•土不过一同(同前)(土地方百里为一同)•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左传·哀公元年)(土地十里见方)•无百里之地,则无所见其功(荀子·儒效)•d)长度量词。寸、尺、丈,步、仞、围、里,分、枚、寻、常、舍。“寸、尺、丈”是适用于各个方向的长度单位,“分”是十分之一寸,“枚”表长度时和“分”一样,“步”是六尺长,主要是描述水平距离,“仞”长七尺(有人说八尺),主要表垂直高度。周长八尺(有人说直径一尺)为“围”,主要表圆周长度。“寻”是八尺,“常”是十六尺,“里”是三百步长,“舍”(she4)是三十里。•e)重量量词。斤、溢(镒)、钧、石。一斤是是十六两,一镒是二十两,一钧三十斤,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例如:•赏之黄金二十斤(墨子·号令)•使人遗苏代金百镒(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颜高之弓六钧(左传·定公八年)•我树之成,实五石(庄子·逍遥游)•f)集合量词。束、握、秉、布、乘、肆、驷、瑴(jue2)。例如:•脯二束(吕氏春秋·揆度)•貽我握椒(诗经·陈风)•或取一秉秆焉(左传·昭公27年)(一把禾苗)•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左传·僖公23年)(80匹)齐景公有马千驷(论语·季氏)•歌钟二肆(左传·襄公11年)(悬挂一排成套的编钟为一肆)集合量词的定位:个体量词还是度量衡量词•度量量词:三桶油~﹡三油(意义、语法都有问题)•集合量词:一批货物~﹡一货物(意义、语法都有问题)•个体量词:一头猪~﹡一猪(意义上没问题,语法不合格)•集合量词重在描述数目、个体量词重在给名词分类、度量量词重在计量。集合量词是独立的一类,不应该从属于个体量词或度量量词。•献子以朱丝系玉二瑴(jue2)(左传·襄公18年)(“一瑴”为一双)•鲁人买之,百两一布(左传·昭公26年)(一布即一批)个体量词•个体量词在古汉语中不是很多:西周金文和《尚书》《诗经》里出现了两个个体量词:匹、两。如:•王易兮甲马四匹(兮甲盘)•孚车十两(小盂鼎)•春秋时期又产生了“介”、“个”、“章”:•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尚书·秦誓)(“一介臣”即一个官员)•鹿皮四个(国语·齐语)•少牢則以羊左肩七个(仪礼·少仪)•看看下面几例:•丁丑,楚子入饗于鄭,九獻,庭實旅百,加籩豆六品。(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论语:先进)•尹使視郤氏,則有甲焉。不往,召鄢將師而告之。將師退,遂令攻郤氏,且爇之。子惡(郤宛)聞之,遂自殺也。國人弗爇,令曰:「不爇郤氏,與之同罪。」或取一編菅焉,或取一秉秆焉,國人投之,遂弗爇也。(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一編菅”有人解释成“一张草席”,确切的解释应该是”一群草织成的席”•羊舌鮒攝司馬,遂合諸侯于平丘。子產、子大叔相鄭伯以會,子產以幄幕九張行,子大叔以四十,既而悔之,每舍,損焉。(左传:昭公十三年)•幄幕:军旅之帐。•幄幕九張:一般理解成九顶帐蓬。•杜预注:四合象宫室曰幄,在上曰幕。•可见“幄”和“幕”是两种物品,幄是围帐,幕是顶子。幄幕九张不是“九顶帐蓬”,而是“九套幄、幕”.•领、本、脟。例如:•衣三领,足以朽肉(墨子·节用中)•然后瓜、桃、枣、李一本(荀子·富国)•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吕氏春秋·察今)•(卫人)立戴公以庐于草……(齐桓公)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左传:闵公二年)汉代的个体量词•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枣,蜀汉江陵千树橘(史记·货殖列传)•陆地牧马二百蹄,……千足羊,泽中千足彘……羊万头(史记·货殖列传)•船一艘(凤凰山8号汉墓竹简)•又曾法五十条(汉书·王莽传)•所作笔一枝(居延汉简)•犹为一块土下雨也,土亦不生之矣。(说苑卷6)量词出现的格式•1.名(+之)+数+量:•马四匹(尚书·文侯之命)•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楚辞·离骚)•2.数+量(+之)+名•与之一箪珠(左传·哀公20年)•五尺之童(孟子·滕文公上)•3.“名+量”和“量+名”(数词是“一”时可省略)•觞酒、豆肉、箪食(国语·吴语)(即一觞酒,一豆肉)•易女弓一,矢束,臣五家,田十田(不其簋)(矢束即矢一束)•余易女秬(ju4)鬯(chang4)卣(you3)金车(彔伯簋盖)(秬鬯卣即秬鬯一卣黑黍和郁金香草酿的酒,卣,一种酒器,有盖,口小腹大)三、数量名结构的语义功能(表达特点)•司士进一敦黍于上佐食,又进一敦黍于下佐食。(仪礼·少牢馈食礼)(佐食:佐助尸食者)•太子复伐之,郑师大败,获齐粟千车。(左传·哀公二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论语·述而)•屯余车之万乘兮,纷溶与而并驰。(楚辞·远游)•今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吕氏春秋·仲春)•不加“之”时数量名结构是客观计量,数量名结构加“之”是一种强调形式,[数+量(+之)+名]不是指实际数量,“六尺之孤”不是指遗孤的身高,而是刻画其“年幼”这一属性,“余车之万乘”不是实数,而是渲染数量多,“千仞”不是说“雀”的身高,而是描写它所处的位置,也渲染其多。•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zhi4)埳(xian4)井之乐,此亦至矣(庄子·秋水)•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公孙丑)(渲染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渲染多)四、汉语个体量词的历时研究•有人认为甲骨文里就有个体量词了,有人认为汉语个体量词到汉代才产生。多数学者笼统地认为个体量词产生于先秦。•有学者认为:“羌百羌”(合集32042)“人十人”“牛十牛”“田七田”等的“羌”“人”“田”是个体量词,这是不正确的,它们都是名词。这种[N+数+N]的形式在汉藏语系语言里广泛存在。•临高话(壮侗语族海南)•dun3tam1dun3(三棵树)•树三树•“回声型(反响型)量词”汉语个体量词的来源•从世界语言来看,个体量词多来源于名词,如壮语(壮侗语族)lwk8‘儿子’>类别词;如sa:m1lwk8mou1‘三只老鼠’(小航、文安1988)。•Kilivila语kai‘树、木’>ke,泛用类别词(以无生名词为无标记搭配),用于木头及其他长、硬物体的分类性助词(Senft1996:27,174,352):•Kilivila语(Senft1996:20)(太平洋西部所罗门海珊瑚岛群)•ma-ke-nanuyabwa-veaka•这-树木-这椰子树-大•‘这一大棵椰子树。’•汉语的个体量词也是来自于名词。从个体量词的早期用例来看,它们对所搭配的名词有选择,仍然和它们作名词时候的意思有联系•“枚”,本义是树干,《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枚”的本义是树干,所以它演变用作量词,搭配的名词都是“树”•有柏树二枚(未央宫汉简50)•“头”和“尾”是动物体的一部分,所以搭配牲畜名词:马牛羊驴橐驼七十余万头(汉书·西域传)汉语个体量词的语义扩展•语言类型学家认为,汉藏语系的个体量词是一种分类词(classifier),它的作用是根据名词成分的语义特征给名词概念进行民俗学分类(folktaxonomicclassificationofnominalconcepts)。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纳木兹语•纳木兹语表示条状物体的名词(棍子、鱼、刀)用量词la55(这三样东西性质根本不一样,鱼是活的,其他两样没生命,棍子是圆的,刀是扁的,不过这没关系,只要甘孜藏人认为它们是一类就可以),片状的(纸,树叶)用pu55,块状圆形抽象事物(眼睛、石头、鸡蛋、米粒、碗、房子、事情)用lʉ55。•(某个民族的人认为这些事物在某个特性上一致,就可以用一个量词来分类)•事物的特征不仅仅是一个方面,如果人们根据两个事物某方面的特征把他们归到一类,那么这个类的成员就会扩大,如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会飞。可是企鹅和驼鸟就不会飞,但它们有羽毛,卵生;鼯鼠是哺乳动物,但会滑翔,所以叫“寒号鸟”。讲这些的目的是想说明,说话者扩大一个范畴的成员,这就会导致量词的意义虚化。台湾客家话的“尾”•比如台湾客家话的“尾”,最初用于水中、没有脚、有尾巴、长条的动物,如“一尾蛇/鱼”,后来也可延伸至陆地上的动物,如“一尾蚯蚓”,还可延伸至水中扁的动物“一尾比目鱼”,还可以说“一尾龙”(龙是有脚的),后来还可说“一尾蜥蜴”(四脚、陆地),也可说“一尾章鱼”(章鱼八爪,无尾,但在水中)(戴浩一、吴莉雯,2006),随着和“尾”搭配的名词范围的扩展,“尾”的意思也虚化了,离最初的“尾巴”义越来越远。•口之于味,天下有同耆也。(孟子·告子上)作为个体量词搭配的是“人”,而且是家庭成员。例如:•较没妻子皆为敦德,还出妻计八九十口(敦煌汉简116)•后来可以称量非家庭成员:元封四年中,关东流民二百万口。(史记·万石传)•后来可以称量动物:驱牛马七万余口交市(三国志·魏书·鲜卑传)•后来可以用于有口的非生命体:箭八十八枚,釜一口(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28-1)•后来可以称量没有口的器物:赐绢五十匹,金装刀一口(魏书辛雄传)•又自造棺,稍高大,嫌藏小,加砖二万口(朝野佥载卷5)
本文标题:古汉语量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0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