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先秦时期的经济
板块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厦门三中薛明石羡1.2先秦时期的经济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考题角度(1)2017·全国Ⅱ卷,24:区位位置影响商贸发展(2)2015·全国I卷,24:小农经济的形成(3)2013·海南卷,1:甲骨文记载的农业活动(4)2012·海南卷,1: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备考分析1.高频考点:小农经济的形成及农业的地位。2.备考策略:(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其根源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中注意抓住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这一主题,整合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复习。(2)注意小农经济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地位等。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0年前475年前221年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统一刀耕火种冶铜技术青铜时代工商食官井田制铁犁牛耕重农抑商小农经济形成通史架构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是期,也是中华文明勃兴与奠基时期。政治上: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各诸侯国进行称霸争西雄及社会变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经济上:铁器时代开始,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是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接次文化高峰;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科技文化取得很高成就。一、发达的农业1、中国农业的发展阶段原始农业: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传统农业: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精耕细作为基本传统,始于夏商周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现代农业: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机械化)2、农业的基本内容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生产技术、生产工具、水利工程、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农业政策、地位1、农耕方式的发展思考:仔细观察图片,这些不同的“犁”的出现,说明古代中国的“犁”在哪一方面发生了变化?耒耜石犁青铜犁铁犁材质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春秋战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时期国别与出处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秦朝10倍或十几倍6世纪中国《齐民要术》粟:24-200倍麦:44-200倍公元前27年-476年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4-5倍13世纪英国《亨利农书》3倍“精耕细作”的含义,即它是以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它强调集约经营、少种多收。2、农业技术的进步(1)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3)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鱼嘴”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左边的外江用于,右边的内江用于灌溉。2、组成:3、作用:旱涝保收千里沃野1、地位: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洪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飞沙堰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材料一:甲骨文卜辞: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思考:请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思考古代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经历了由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演变。材料二: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孟子·万章下》论从史出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探究】材料中两段文字反映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变化:井田制正式被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影响: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也容易导致土地兼并,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论从史出废井田、开阡陌--贵族土地所有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过渡1、春秋:井田制遭到破坏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思考: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原因?破坏的表现有哪些?②表现:不事公田,私田私有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齐:相地而衰征BC594鲁国初税亩2、战国:私有制确立过程秦国:商秧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3.农业经营模式的演变(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落后,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②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课堂演练•(2015·全国Ⅰ卷·T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解答关键:把握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生产力的发展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源。史料1今也农夫之所以①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墨子》史料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②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晁错《论贵粟疏》土地私有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社会地位低下如何评价小农经济?论从史出【深化拓展】小农经济的地位和影响1.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影响(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脆弱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障发展、抵御外敌和抗击大的灾害。(2)经济上: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因此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以农为本,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扶植小农经济。同时小农经济的日趋巩固和完善,延缓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导致近代我国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方。(3)文化上:①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稳定和延续;②使注重道德伦理、社会和谐的儒家思想受到重视;③形成重男轻女、安土重迁的观念和立身行事讲究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概念导图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1.精耕细作----生产模式:2.小农经济----组织形式:■以上两个特点是古代中国农业最基本的特点3.铁犁牛耕----耕作方式4.自给自足----经济地位【突破难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手工业经营形态的特点形态特点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政府经营、大作坊生产;满足封建贵族需要;明朝前期占主导地位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出售;明朝中期后居主导地位手工业发展慨况1、纺织业:纺织原料有麻、葛、家蚕丝等。商代有指导桑蚕生产的官员,妇女从事纺织生产称为“妇功”。2、冶金业: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小件铜器。春秋晚期:出现冶铁技术,以木炭为原料战国时期: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突破难点】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即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⑵技艺高超、领先世界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炼钢技术、制瓷技术、丝织技术享誉世界⑶三种经营方式并存、民营逐渐居于主导地位。⑷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行业多、分工细、管理完善、工艺超群。⑸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⑹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2015·长沙模拟)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D[对点训练]春秋战国: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都会兴起★郑人买履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自相矛盾从前,有个楚国的商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制的长矛和盾牌。他先把盾牌举起来一面拍着一面吹嘘说……春秋战国战国齐都临淄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秦朝相国吕不韦,由仕而商,成为成功的大商人后,又由商而仕立国定君,也是中国第一位顺利从政贵居相国之位的富商★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白圭准确掌握时常行情,在别人觉得多而抛售时,他就大量地吃进,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吃进时,他就大量抛出。阶段特征朝代商业发展概况商业产生商周1.商人出现;2.货币---贝类;3.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1.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2.官府控制的局面被打破1.概况2.认识: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古代商业的产生思考:正常来说,战乱会破坏经济,打击生产,但春秋战国时代的工商业却因战争而勃兴,为什么?试加以说明。各国为了发展自己的实力,都较为重视发展经济;区域性的经济迫切需要交换来互通有无;统治者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较少,发展经济的环境较为宽松等。制约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因素:国家分裂、社会动荡;货币不统一;重农抑商政策。【突破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是农业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3.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行政限制逐渐减少。4.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闭关锁国)5.城市的政治职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①它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③目的:直接: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维护专制主义政权的经济基础,安定人心,巩固封建统治。(1)来历:(2)概念:(3)原因:(4)表现①重农:奖励农耕,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②抑商: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后以消极作用为主。①进步:②局限: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造成了中国的落后。(6)影响:(5)特点: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重征商税;禁止对外贸易。•“军无粮食则亡,无辎重则亡,无委积则亡。”——《孙子·军争篇》•(1)商鞅变法为何实行“重农”政策?春秋战国战争相当频繁,粮食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保证。论从史出•“末事(商业活动)不禁,……而
本文标题: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先秦时期的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2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