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数学高效生态课堂下的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数学高效生态课堂下的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微山一中鲍建仁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高效生态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确实能更好地发挥自主探究学习的优势,并克服一律化教学要求所带来的弊端,更能体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并且通过课堂展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与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办学规模的扩大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中考数学成绩从十几分到九十多分,而且“平行分班”。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怎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数学课堂?怎样使他们的数学潜能真的得到激发?怎样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所学、有所收获?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高效生态课堂下的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十分必要。3.课堂改革的需要微山一中为了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目标。在王玉强校长、颜秉鑫主任的带领下,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在原区“循环大课堂”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发展实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目标,调整师生关系,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教学的呈现方式,确立了“高效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半年来,在高效生态课堂的实践中微山一中高一数学组,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依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我们应用着并不是得心应手。分层教学就是其中一个问题,也是高效生态课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深入开展高效生态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充满激情和传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数学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以及表达和展示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使之终身受益。2、提高参与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改队伍,培养一批课改骨干教师;进一步促进课程发展。使参与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开发新教材,设计适应各层次使用的数学《导学案》、作业、试题。3、有效推动我校高效生态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吸引广大数学教师投身到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来,为我校通过教育科学实验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为实现教科研强师兴校、跨越式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三、课题概念界定1.高中数学高效生态课堂:所谓“高效”是指以老师为主导,精心备课;学生为主体提前预习。所谓生态就是把课前省时,课中惜时,课后及时。首先教师编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根据难易程度分成A、B、C三个等级)有深度、高质量的《导学案》,课前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学案》自主预习,不明白的要形成问题、对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讨论后组长将本组内的学习情况向老师汇报;课中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完成课中案,老师做必要的点拨并控制课堂进程,学生做课时小结,最后老师进行当堂检测。2.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每组再分成A、B、C等级,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3.高效生态课堂下的分层教学就是在高效生态课堂下如何实施分层教学,使分层教学更好的为高效生态课堂服务。同时分层教学也是实施好高效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科学、合理、动态的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它不仅有着数学教学的现实必要性,有助于解决教师难教(学生数学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使教学的起点和切入点难定)和学生难学(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同时,它也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1.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现有发展区”,是教学的出发点;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发展水平,是教学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数学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求以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努力创造条件去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提出,在正常情况下,只要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智力的发展和表现,会因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差异而有所差异。数学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充分发展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该理论指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可以通过有效措施得到弥补的,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数学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求我们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和帮助,从而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学习速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等多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4.美国教育家卡罗尔的理论。卡罗尔指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的机会,再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数学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求我们将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针对其特点和基础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使数学教学目标.内容.进度.方法和手段更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5.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理论。赞可夫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他主张要减轻后进生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不急于提高学生的分数或让其达到及格水平,要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肯定其进步,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这些也都是数学分层次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此外,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以及中国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等等,也都为数学分层次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五、国内外分层教学的研究概况及趋势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分层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它经历了一个马鞍型的发展过程.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到50年代,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到不同的层,并且始终待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但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认为它加强了种族间的不平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区别对待的方法,造成了对低能儿童的歧视,使他们的身心受害,而对高能儿童则给予特殊照顾,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同时,由于分层,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了,易造成社会矛盾,是一种不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此,分层教学陷入了低谷.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对教育制度进行抨击和反思,产生了要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精英)的紧迫感,从而恢复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并开展了再实验,再研究,现评价,形成了对分层教学新的研究高潮.经过再研究,教育家们发展儿童之间智力和能力客观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再加上在高度民主工业化国家高度社会分工需要各式各样具有不同能力,资格和水平的人才.据调查发现,60年代中期,英国的小学存在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法国政府70年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次,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70年代~80年代中期,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产生积极的效果.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不公平,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据美国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仍在实施分层教学,只不过方法上有所调整.根据现有的研究,至今对于分层教学是好是坏的问题仍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结论.不同教学目的价值观使得人们对分层教学的评价有赞有贬.美国的分层教学与小班化教学,主体教育赏识教育相结合,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但是我国的学校多数是大班额超负荷教学,盲目地照搬国外的分层教学模式确实行不通.因此,在中国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值得探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结果显示其弊大于利,C层学生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建议用班内分层制.许多教育网页中刊登有关分层教学方面的文章,如刘树仁的《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蒋国平的《职业学校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探析》,程桂勤的《关于分层英语教学的报告》,刘少娟等的《突出主体地位尝试分层推进——英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等.虽然分层教学的研究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很多专家曾经对此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提出分层教学的概念,并对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提出了一定的方案.但这些方案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措施。因此对分层教学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六、课题研究目标(1)近期目标1.通过高效生态课堂编写的《导学案》,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形成学习小组、进而进行讨论、展示、以及独立完成课堂检测。让学生熟悉并适应新的教学模式。2.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情况,要逐一形成书面档案,以便分层指导。3.开展高效生态课堂下的分层教学实验.撰写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教案、案例、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摸索并形成课堂教学模式。(2)远期目标1.形成本学科各年级实施高效生态课堂下的分层教学的方案。2.树立学生观,探讨在分层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探讨培养学生能力的新途径,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并实践总结出较为成功的“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学生展示——针对点拨或必要讲解——当堂检测——总结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提炼出教学实施的基本原理,提出相应教学对策。3.强化改革创新观念,通过实施高效生态课堂下的分层教学的实践,不断研究、分析、总结和发现分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可能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可操作性,不断丰富分层教学的内涵和实施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努力探索出一套“数学分层教学,异步推进”的有效对策,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4.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树立素质教育观,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要照顾到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组织起适合各层次学生的有效学习机制,全面推广和实施分层次教学。七、课题研究内容高中数学高效生态课堂下的分层教学活动,主要是指立足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自主参与开展,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教师或他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1.对学生分层的研究主要探索出对学生分层的科学有效的做法:一是老师怎样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情感态度和个性特征等,对学生做出分层,二是怎样让学生了解自己,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以便更好进步。三是如何获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学生分层应做到老师公正,学生自愿,家长支持。2.对备课分层的研究一是如何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编制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提问,课堂训练。这是解决好分层次教学的一个关键。二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精心准备,如何了解各层次的学生的预习,学习情况。如何控制课堂进程,提什么样的问题,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等等,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是预计要突破的难点。3.对授课分层的研究研究高效生态课堂下各个教学环节的层次性:探究学习的层次性,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课堂练习的层次,课堂辅导的针对性,总结提升的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高效生态课堂下的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3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