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报告书题目《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姓名李秀秀专业艺术设计班级2011级(3+2)1班学号201111310112枣庄学院教务处、思政部二〇一二年四月2内容简介: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本报告主要从孙中山的人物简介、早期革命活动、主要成就、历任职务及历史评价来评析孙中山这一伟大历史人物。3目录索引:导言------------------------------------------------------4孙中山人物简介------------------------------------4早期革命活动------------------------------------------4主要成就-------------------------------------------5人物名言------------------------------------------5历任职务------------------------------------------------------5历史评价--------------------6参考文献--------------------------------------------------104正文:导言: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关键词:民主;革命;中华民国;封建专制这个学期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温了中国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孙中山。通过我对孙中山的了解及学习,我想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样的,有对的方面也有其错的方面。我们应该客观的来评价他们,毕竟人无完人,每个都是一样的,历史伟人也一样。人物简介: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早期革命活动:1、孙中山建立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联络海外华侨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这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渐渐形成,为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作好了准备。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小团体,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5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的成立,推进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领导了多次革命活动:黄花岗起义等,宣传了革命思想,鼓舞的志气,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4、提出了三民主义: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极大的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主要成就: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人物名言:▲驱除鞑虏,振兴中华。▲天下为公。▲五权宪法乃兄弟我所独创。▲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物色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努力向学,尉为国用。▲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历任职务:1900年1月————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会长英属香港伦敦蒙难记1905年8月20日——1912年8月25日中国同盟会总理日本东京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南京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8月25日——1914年7月8日国民党理事长中国南京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1914年7月8日——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总理日本东京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1917年9月10日--1924年3月21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中国广州护法运动1919年10月10日–1925年3月12中国国民党总理中国广州中国国民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1921年5月5日–1922年6月16日中华民国大总统(非常时期)中国广州第二次护法运动6历史评价: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特别是在学医行医期间结识了不少国际友人华人华侨等为以后革命奠定了基础与支持。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介石、汪精卫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介石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7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是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蒋介石或毛泽东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8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他同样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但是,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有过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追逐世界潮流,结合中国情,在政治理论上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思想。第一,民族主义思想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4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