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玉文化玉文化是东方精神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石之美者,是为玉•中国古代文献:•一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既包括今日矿物学上所说的“玉”,•也包括部分宝石、半宝石。•国际宝石学及矿物学:•专指软玉和硬玉,两者均为链状硅酸盐矿物。•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悠久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女娲补天——五彩石•古代的审美追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对玉的情感逐渐升华•“玉树临风”•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杜甫当时作了一首诗,对他周圈很多能喝酒的朋友,包括李白、张旭、贺知章等人,做了一番描述,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他描述的崔宗之潇洒高傲。玉树临风后来就成为成语中国的玉文化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谦谦君子,温婉如玉”(《诗经》君子最高准则)•“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守身如玉”的爱情坚贞执着•“婷婷玉立”女子美好一、玉文化的发源•我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长江河姆渡文化,黄河半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玉石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是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玉文化的分期(四个时期)•童年时期——新时期时代•少年时期——夏商周(奴隶制度)•青年时期——秦汉(系统化)•成人时期——汉唐(走下神坛、全民普及)•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1、玉的童年时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两种玉•一是北方红山玉•红山文化•二是南方良渚玉•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内蒙古赤峰-日本人鸟居龙藏发现1908•红山文化以鸟、龙居多•鸟:鸮(消)、鹰•兽:龙、猪•C型龙的演化:•马说、鳄鱼说•孔:悬挂•动物造型栩栩如生•收藏市场非常罕见•玉猪龙:•猪在原始社会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财产•“家”——猪的地位被奔驰高•二、良渚玉与良渚文化(公元前3000-前2200)•浙江良渚镇1936年发现,1956年命名•品种30种•礼器居多以神人兽面崇拜主题为核心的玉礼器系统重要礼器:•在新石器文化中,玉琮出现时间最晚,数量最多,制作最精美,器型较大•形状:圆形、四方委角、方形•仪仗器•钺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的武器。玉钺是良渚礼器中军权的象征•组合串饰•玉珠、玉坠、玉管、玉璜•玉冠状器•特色:•鸡骨白、乳白色沁•原因:•一、与玉质有关•二、与当地举行的火烧墓地的仪式有关•制玉技术•钻孔直径达8厘米,深达20余米,穿孔呈喇叭口形,加工规整,有的玉器穿孔后留下“来福线”,旋转的钻具钻孔而成•镶嵌、浮雕、特殊的阴线刻纹、神人纹、云雷纹•设计空前:山字型器、D型器神秘的神徽纹•神徽纹是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常见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纹饰,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主体图案,是当时人们共同供奉的神灵。•神徽纹的形式:•一、神人面形,圆目獠牙•二、整体形神人,脸呈倒梯形、颈下为兽面•三、简化神人纹,以圆圈目和方口表示神人胸腹间的兽面•制作方法:迷;鲨鱼牙•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玉器工艺的最高峰•在良渚文化遗址总发现了专门的玉器作坊和作玉的残料,证明当时玉器已经从其他手工业中分化出来,成了一门独立的并高于其他行业的手工业•国宝档案_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1•甲古文上的玉字—“斜玉”旁大多与玉有关•天的守信•天降祥瑞、瑞雪兆丰年•瑞:玉的信物——“玉玺——国家最高权力的信物”•。《说文》这样解释瑞字:以玉为信也。就是用玉来表示诚信。•从秦朝起,一直到清朝,国家的信誉是用玉来表示的,叫玉玺,就源于这个瑞字。国家的最高权力一定用玉玺来体现,而不用黄金或其他材质的玺。2、夏商周的美玉•变化:兵器的增加•象征兵器的玉器•河南二里头文化七孔刀:•七个孔的距离不等•商代的文化•玉器文化和青铜文化。此时进入人类文明史的第二个阶段,就是铜器时代,也叫青铜时代•商代:•商代最重要的大墓就是妇好墓。这个墓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发现。妇好墓出土750件玉器•墓主人是商代第二十三代王的配偶之一,叫妇好•跪坐玉人•妇好墓玉器中最精美的一件•圆雕作品(什么是圆雕、浮雕和透雕)•妇好本人-礼仪用器•巫师-法器•妇好墓•俏色乌龟•利用玉的天然色泽,•人们以为在明清时候才出现•这件文物的出土说明俏色在商代就有了•玉的功能从商代开始清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商代对人本身的关注二、礼仪玉和葬玉---神玉---贵重的礼器•周代•吸取了商灭亡的教训,周礼仪•在周代,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周礼祭祀用玉•《周礼》: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盖取象方明神之也。•西周出土的玉器文物数量很少•玉马-动态、圆雕•马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交通、战争兵器、耕地•衍伸:汗马功劳•《周礼》葬玉制度•古人用玉敛葬的原因:1、玉温润,有防腐功能;2、防止灵魂出窍;2、玉可以炫耀财富••周代玉器新品种•1、玉覆面(晋侯大墓70多块)••2、组佩:两块以上的玉组合佩带,就叫组佩•组佩玉璜在组佩中起平衡作用,限制你的行为•《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春秋时期的玉器文化春秋战国、乱制度变化:奴隶——封建思想:孔子的出现孔子对玉的学说:玉有德•玉有几德•孔子:11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管子:9德•荀子:7德玉与儒家文化----国玉----君子的名片•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玉是“石之美有五德者”,认为玉有五个特性。认为玉具有“仁、义、智、勇、洁”五德。•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言念君子,其温如玉•春秋时期:玉走人了社会的上次,君子的化身•贵玉轻珉:孔子认为《诗经》中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玉被赋予德行——精神力量•孔子将玉人格化,赋予玉道德的内容,把玉纳•入一种道德规范。此后,玉就走下了神坛。它从早•期的神玉文化、礼玉文化,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德玉文化。玉开始逐渐走入民间,首先大规模地•普及到上层社会。•春秋战国•和氏璧的故事••玉世俗化的演进:•谷纹壁-农业有关-老子《道德经》:谷子神的高度,谷是万物之本;•《周礼》:纹饰跟粮食一样,能养人(世俗化)跟远古礼玉文化不同•结绳器:绳子在历史上地位非常重要-砍柴•男子成熟的标志,解开心里的疙瘩•佩系能治乱•战国时期组佩的发展•组佩-国家预警装置•全盛时期•日本•=.html•玉石传奇•汉代——中国古代玉器的鼎盛时期•一、礼玉功能的变化•二、汉代葬玉制度•三、汉代实用玉器登堂入室•一、礼玉功能的变化•西汉时只有圭和壁继续用于礼仪,其余四中有的已经不再制作,有的虽然存在,但其社会功能已经变化,不再是礼仪用玉•1、玉璧的变化•玉璧是汉代六器中最多的一种,不再是礼天的工具。•从出土情况看,玉璧至于墓主人腹部、背部或胸部•汉代玉璧形式的变化:•出廓壁:标准玉壁的外圈上额外增加了纹饰部分,就叫“出廓璧”•双纹龙谷纹壁•双螭纹乳丁纹壁、文字壁•西汉螭龙玉环•汉代多层青玉壁•2、玉璜的变化•从出土情况看,汉代玉璜大多出自墓主棺材内或胸腹之间,更有一些出自墓主的双手,而无穿孔。•3、玉圭的变化•1)玉圭多在秦和两汉墓中发现,而不见于魏晋南北朝墓中,推测已经消失。•2)均在男性墓中发现,而女性墓中没有出土,推测此事玉圭似有区分等级和身份之用,并仅供男性使用。•4、玉琥的变化•汉时的虎形器有三种:•1)呈立体状的虎雕像•2)作“四灵”中的“白虎”•3)与其他神兽或单独以纹图形式出现在玉器上•玉琥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或镇威器,无礼器含义•汉玉来源的变化•汉朝开拓了西域,保证了中央政府取得玉器渠道的畅通。•中国玉器的发展史,当西域的道路发生堵塞,内陆的玉器就停滞不前,因为没有原材料。中原内地不产良玉,中国最好的白玉产自于新疆和田,就是西域。西汉的时候,大量玉的原材料从新疆源源不断运到内陆,汉代玉器开始迅猛发展。汉代——中国古代玉器的鼎盛时期•玉玦与鸿门宴的故事•范增不断示意项羽,手中拿的就是玦•玦为何有缺口?•最初是耳环,尺寸较小•《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玦——决——下决心•功能:•1、决断(发配边疆,送玦)•2、表想念之情(送环)•汉代葬玉的品种:•玉衣•玉九窍器•玉琀•玉握猪•玉枕汉代葬玉的鼎盛•汉代玉器殓葬制度•玉非常重要,等级增加,玉数量增多•玉晗,蝉状玉晗的寓意:蝉蜕变,重生•古人认为蝉高贵:以露水为生,从地底钻出,重生•脱胎换骨•玉握•猪型玉握,攥在手里•玉晗和玉握是汉代葬玉制度的重要的一部分•汉代玉器工艺——汉八刀•从玉蝉和玉握上,我们能看到汉玉工艺的一个典型特征:刀法特别简单,呈汉字“八”字状,刀的走势往两边走,这就是工艺中常说的“汉八刀”。“八”指的是玉器纹饰的走向,呈汉字“八”的状态,可不是说上面雕了八刀。“八”是指刀法的走向,不是数字的概念。•金缕玉衣•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一男一女。刘胜的玉衣一共用了2498片玉片,窦绾的玉衣用了2160片;刘胜的玉衣用了1100克黄金,窦绾的玉衣用了700•克。光金丝就用了这么多黄金,可见汉朝丧葬制度的奢华。•汉•“九塞制”:“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金缕玉衣•2000多块玉片•汉朝皇帝•金缕玉衣、银缕玉衣、丝缕玉衣•国宝档案金缕玉衣••汉代玉马•实用器:云纹飞翔、尾巴飞翔•汉代马的总体风格:•低头、动态、张嘴、鼻孔张开汉代实用玉器•仙人骑马玉摆件•陕西成阳汉昭帝平陵遗址出土的仙人骑马的玉摆件,非常有名,属国家级的文物。这是一件白玉圆雕,仙人骑在一匹飞奔的马上,马身有羽翼,底部雕刻云纹,表明马在天空中飞行。玉作生活用具,大约始于东汉•汉代玉杯,就是用玉雕琢而成的一件•生活用具。主要用来盛装饮料,是一种•高贵的饮茶器具唐代玉器•隋唐辽金——玉文化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唐代玉器新品种首推玉带,玉带并非唐代就有了,但作为国制定下来。•唐朝的玉带始于唐高祖李渊时期•第一,腰带的颜色不同,紫色为最高。所谓颜色不同,是指腰带的底色,玉镶在底色之上。•第二,腰带上镶嵌材质以玉为高,其次才是金、银、铜、铁。•第三,按照官爵的高低,腰带上的玉从十三块到七块不等,显示尊卑有度。•文献记载,玉带的规定非常严格•唐代的玉带简化了西周玉带的功能,仅仅代表身份等级•至唐以后,中国官员的等级都可以从玉带看出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映•70年代,西安何家村出土了一组唐代的白玉带板13块•重要的官方象征•特征:浮雕,歌舞伎•唐代玉带上•反映西域文化特别多•表明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何家村出土文物:羚羊玛瑙兽首杯,受波斯文化影响•饮的方式跟中国文化不同,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件器物来自西方,中外交流的产物•飞天:中国人容易接受,因为跟道教文化中的仙人飞天的期望是一样的•显示出中国文化的想象•唐代的玉器跟扬州有很大关系。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扬州就成为通商重镇。国际通商带来了很多外来文化,又把我们的文化从这儿带出去。比如唐天宝二年,鉴真和尚就是从扬州出发赴日本,当时同时有85位工手一同赴日。所谓“工手”,就是工匠。
本文标题:中国玉文化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4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