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2016新版《煤矿安全规程》题库
新版《煤矿安全规程》1、煤矿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2、煤矿必须建立矿井安全避险系统,对井下人员进行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培训,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3、安全避险系统应当随采掘工作面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每年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开展有效性评估。4、矿山救护队到达服务煤矿的时间应当不超过(30)min。5、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min的隔绝式自救器。6、工作面倾角大于15°时,液压支架必须采取防倒、防滑措施;倾角大于(25)°时,必须有防止煤、矸窜出刮板输送机伤人的措施。7、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采用轨道机车运输,巷道两侧与运输设备最小间距为(0.5)m。8、单轨吊车运输巷道,巷道两侧与运输设备最小间距为(0.85)m。9、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柱径为100mm的不得小于(90)kN,柱径为80mm的不得小于60kN。10、对金属顶梁和单体液压支柱,在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者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后,必须进行检修。11、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必须安设能发出停止、启动信号和通讯的装置,发出信号点的间距不得超过(15)m。12、采煤机上装有能停止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行的(闭锁)装置。13、工作面转载机安有破碎机时,必须有(安全防护)装置。14、液压支架必须接顶。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支护。15、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及收尾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16、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煤工作面中使用不同类型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17、采煤工作面必须存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严禁使用折损的坑木、损坏的(金属顶梁)、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18、采煤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或者破碎、过断层、过老空区、过煤柱或者冒顶区,以及托(伪顶)开采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19、采煤机采煤时必须及时(移架)。移架滞后采煤机的距离,应当根据顶板的具体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20、严格控制采高,严禁采高大于支架的最大有效支护高度。当煤层变薄时,采高不得(小于)支架的最小有效支护高度。21、当采高超过(4.5)m时,必须采取防片帮伤人措施。22、必须根据矿井各个生产环节、煤层地质条件、厚度、(倾角)、瓦斯涌出量、自然发火倾向和矿山压力等因素,编制工作面设计。23、开凿或者延深斜井、下山时,必须在斜井、下山的(上口)设置防止跑车装置。24、在吊盘上或者在(2)m以上高处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佩带保险带。25、输送机机头和机尾处与巷帮支护的距离应当满足设备检查和维修的需要,并不得小于(0.7)m。26、(煤巷、半煤岩巷)采用锚杆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在牌板上。27、报废的巷道必须封闭。报废的暗井和倾斜巷道下口的密闭墙必须留(泄水孔)。28、报废的井巷必须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明,归档备查。29、锚喷巷道对喷体必须做(厚度和强度)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30、巷道砌碹时,碹体与顶帮之间必须用不燃物充满填实,巷道冒顶空顶部分,可用支护材料接顶,但在碹拱上部必须充填不燃物垫层,其厚度不得小于(0.5)m。31、采用注浆法防治井壁漏水时,最大注浆压力必须(小于)井壁承载强度。32、距掘进工作面(10)m内的架棚支护,在爆破前必须加固。32、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且加强支护的巷道长度不得小于(20)m。33、工作面倾角在(15)°以上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滑装置。34、检修好的支柱,还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5、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2)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各出口间距不得小于30m。36、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隐患)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37、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38、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9、矿井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24ppm)。40、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超过(30)℃,必须停止作业。41、进风井口以下空气温度应保持(2)℃以上。42、采区进、回风道最低允许风速为(0.25)m/s。43、掘进巷道中的最高风速为(4)m/s。44、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能在(10)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45、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每(10)天至少进行1次全面测风。46、停工区内甲烷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h内封闭完毕。47、矿井应当每(周)至少检查1次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或者岩粉量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48、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在相距(50)m前,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作业,做好调整通风系统的准备工作。49、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的空间内积聚的甲烷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50、采用氮气防灭火时,注入的氮气浓度不小于(97%)。51、每(季度)应当对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1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2、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当敷设到采掘工作面,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当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53、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者用火炉取暖。54、采用氮气防灭火时,应当至少有(1)套专用的氮气输送管路系统及其附属安全设施。55、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完毕后,作业地点应当再次用水喷洒,并有专人在作业地点检查(1)h,发现异常,立即处理。56、认为火已熄灭的条件之一: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者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57、认为火已熄灭的条件之一: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0)%以下58、认为火已熄灭的条件之一: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者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59、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每周1次抽取封闭采空区气样进行分析,并建立台账。60、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在采区开采设计中,必须预先选定构筑(防火门)的位置。61、每个密闭墙附近必须设置(栅栏)、警标,禁止人员入内,并悬挂说明牌。62、采用灌浆防灭火,安排生产计划时,应当同时安排防火灌浆计划,落实灌浆地点、时间、进度、(灌浆浓度)和灌浆量。63、煤层倾角在(35°)及以上的火区下部区段严禁进行采掘工作。64、对因甲烷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甲烷浓度降到(0.5%)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65、井下临时停风地点栅栏外风流中的甲烷浓度(每天)至少检查1次。66、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1.0)%。67、采区回风巷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1.0)%。68、滚筒绳槽磨损深度不应超过(70)mm。69、空气压缩机安全阀动作压力不得超过额定压力的(1.1)倍。70、提升速度超过3m/s的提升绞车必须装设限速装置,以保证提升容器或平衡锤到达终端位置时的速度不超过(1.5m/s)。71、当提升机在减速段速度超过设定值的(10%)时,必须自动断电,并能使保险闸发生作用。72、当提升容器超过正常终端停止位置(0.5m)时,防止过卷装置必须自动断电,并能使保险闸发生作用。73、主提升机的过卷保护、(超速保护)、限速保护和减速功能保护应当设置为相互独立的双线型式。74、2016版《煤矿安全规程》对提升装置装设的安全保护中,新增了(错向运行)保护。75、提升机电控系统在检修方式下运行,其最大速度不得超过(2m/s)。76、人员位置检测系统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应当能保持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h)。77、人员位置检测系统数据每(3)个月进行备份。78、有线调度通信系统调度台必须设置在(矿调度室),全面反映监控信息。79、(4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应当采用真空电磁起动器控制。80、硐室必须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81、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主要排水泵房的地面标高,应当分别比其出口与井底车场或者大巷连接处的底板标高高出(0.5m)。82、(每天)必须对低压漏电保护进行1次跳闸试验。83、在水平巷道或者倾角在(30°)以下的井巷中,电缆应当用吊钩悬挂。84、电缆悬挂点间距,在水平巷道或者倾斜井巷内不得超过(3m)。85、在巷道内,通信和信号电缆应当敷设在电力电缆上方(0.1m)以上的地方。86、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照明灯间距不得大于(15m)。87、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每月)1次。88、向采区供电的同一电源线路上,串接的采区变电所数量不得超过(3个)。89、(10kV)及以下的矿井架空电源线路不得共杆架设。90、新安装的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的要在投入运行(以前)测定。91、低压配电点或者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应当装设(局部接地极)。92、连接主接地极母线,应当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的(铜线)。93、必须用(最小两相短路电流)校验保护装置的可靠动作系数。94、采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主要运输巷道中使用的带式输送机,必须装设(输送带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95、在大于(16)°的倾斜井巷中使用带式输送机,应当设置防护网,并采取防止物料下滑、滚落等的安全措施。96、采用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乘坐间距不应小于牵引钢丝绳(5)s的运行距离,且不得小于(6)m。除采用固定抱索器的架空乘人装置外,应当设置乘人间距提示或者保护装置。97、采用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运行速度超过(1.2)m/s时,不得采用固定抱索器;运行速度超过(1.4)m/s时,应当设置调速装置,并实现静止状态上下人员,严禁人员在非乘人站上下。98、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以上的矿井,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99、工作水泵的能力,应当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及其他用水。100、某矿正常涌水量1200m/h,则该矿井下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为(8400)m时,满足相关规程要求。101、安装钻机进行探水前,在预计水压大于(0.1)MPa的地点探水时,预先固结套管。102、探放水钻孔的布置和超前距离,应当根据(水压大小)、煤层厚度和硬度以及安全措施等,在探放水设计中做出具体规定。103、探放老空水前,应当首先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范围、积水量和水压等。104、探放水结束后,应当提交(探放水总结报告)存档备查。105、作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8h的,噪声声级限值为(85)dB(A)。106、煤矿必须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其中总粉尘浓度,井工煤矿每月测定(2次)。107、接触职业病危害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周期,其中接触粉尘以矽尘为主的在岗人员检查周期为(每年1次)。108、采用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固定抱索器最大运行坡度不得超过多少°?可摘挂抱索器最大运行坡度不得超过多少°?答:28°,25°109、当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多少℃、机电设备硐室温度超过多少℃时,必须停止作业。答:30℃,34℃110、煤矿作业场所空气中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上限分别是多少?答:(4mg/m3、2.5mg/m3)111、《煤矿安全规程》从防灭火的角度对木料场、矸石山等堆放场的布置做了哪些要求?答:木料场、矸石山等堆放场距离进风井口不得小于80m。木料场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112、《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轨道倾斜巷道中()与()同巷布置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答:架空乘人装置与带式输送机113、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什么原则?答: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114、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绳牵引单轨吊车,必须设置哪些保护?答:越位保护、超速保护、张紧力下降保护115、采煤工作面采取人工强制放
本文标题:2016新版《煤矿安全规程》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6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