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成员:鲁婧、田梦杰、蒋伶俐、龚煜靖、马郑英、姚文钦、黄婉婷、刘吟雪、巴河提古丽、约日耶提第六组病例讨论病史摘要:唐××,男,50岁。上腹部疼痛15年,常在饭后1~2小时疼痛发作,但近二年余疼痛无规律,近半年腹痛加剧,经常呕吐。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极差。半小时前排黑色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突然昏倒,急诊入院。体检:消瘦、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8/5kPa,心音快而弱。两腋下及左锁骨上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化验:WBC5×109/L,N0.70,L0.25,M0.04。患者入院后出血不止,血压急剧下降,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摘要:全身水肿,两下肢及背部为甚。胸腹腔内分别有500ml淡黄色澄清液体。胃小弯幽门区有4cm×5cm×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粘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粘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核分裂像,腺上皮增生,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异体已穿过粘膜肌层浸润达胃肌层及浆膜。肝大、黄色、质软、油腻,镜型腺下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之圆形空泡,核被挤向一侧,无异型性,苏丹Ⅲ染色呈桔红色。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肾小管腔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满布针尖大小伊红色颗粒。讨论题:⒈作出病理诊断,并按病变发展解释患者出现各种临床表现。⒉肝、肾发生什么病变,分析其原因。⒊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死亡原因溃疡底部大血管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引起死亡(一)病理诊断1、慢性胃溃疡2、胃癌伴左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转移3、肝脂肪变4、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5、胸腹腔积水及全身浮肿6、失血性休克(二)诊断依据:•慢性胃溃疡:病史:上腹部疼痛15年,常在饭后1~2小时疼痛发作(饱食后溃疡病胃液中的胃酸刺激溃疡局部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胃癌伴左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转移:病史:近二年余疼痛无规律,近半年腹痛加剧(癌变),经常呕吐(幽门狭窄)。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极差(恶病质,低蛋白血症)。半小时前排黑色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出血),突然昏倒(失血性休克)。两腋下及左锁骨上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癌细胞淋巴道转移)尸检:胃小弯幽门区有4cm×5cm×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粘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粘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核分裂像,腺上皮增生,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异体已穿过粘膜肌层浸润达胃肌层及浆膜。•肝脂肪变:尸检:肝大、黄色、质软、油腻,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之圆形空泡,核被挤向一侧,无异型性,苏丹Ⅲ染色呈桔红色(胃癌造成的严重营养不良,促使体脂分解,作为能量来源,使大量游离脂肪进入肝内,超过肝脏氧化、利用和脂蛋白的转运能力,于是中性脂肪在肝细胞中蓄积而发生脂肪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尸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肾小管腔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满布针尖大小伊红色颗粒(休克缺氧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等细胞器,或使细胞膜直接受损,造成细胞钠水潴留而发生水肿)•胸腹腔积水及全身浮肿尸检:全身水肿,胸腹腔内分别有500ml淡黄色澄清液体(由于恶性肿瘤的消耗和破坏患者发生恶病质和低蛋白血症,引起全身浮肿与胸腹腔积液)。两下肢及背部水肿为甚(为保证心脑血液供应,学业发生重新分配,故休克早期就出现肾血流灌溉不足,导致急性肾衰)•失血性休克体检:消瘦、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8/5kPa(正常值:13.3~16.0/8.0~10.6KPa),心音快而弱。(胃癌破坏组织损伤血管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导致,失血休克。)•恶病质:是指疾病状态下机体组织被消耗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身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厌食、疲劳、衰竭、脂肪和肌肉群进行性消耗和脏器的功能损害。超过3/4晚期癌症的患者有恶病质的征状,尤其是胃癌和胰腺癌病人,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低蛋白血症:是一种营养缺乏的特殊表现。由于长期的负氮平衡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使组织间潴留过多的水分,出现全身水肿为特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
本文标题:病例讨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94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