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简述朱熹的理学思想朱熹的哲学是入世的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间万物的哲学,以人为中心,理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也是人类所憧憬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精神的理。毕生执着于教育的朱熹,师从一个理字。在他的心目中,理是万物开始的主宰,是自然界的一切,所有的世间万物,生成于理,遵从于理,归结于理。这种先天存在的精神的理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又是随处可见,时时主宰着人们的生活。他说万物有一理,而一物也有一理。为了讲得更清楚一些,他采用了古代先贤们在哲学问题上最常用的推理方式,研究出一套以理为中心的运行模式来,即理--气--物(现世)--气--理。天理论与性说思想朱熹继承了二程的理本论思想,以理为其最高范畴,通过对理与气关系的研究和展开,建立起自身庞大而成熟的哲学体系。他的天理论,则是这一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他首先说明理与天下万物的关系,提出了理在事上、理在事中的观点。他说: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一,认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皆为形而下之器。同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二,在他看来,理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并且理具有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三,的超意志特征,和无所适而不在。四,的超时空特征;普遍之理又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天下没有理外之物,如他举例说,阶砖有阶砖之理,竹椅有竹椅之理。形而上的理,何以在事物之上之先?朱熹从理为本体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说: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理已,未尝实有是物也。五,这即是说,在世界本原的理那里,其本然状态便内含了物之理,它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先,而万物则是理之后由理所派生形成。他进而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六,他强调在万物生成之前,理已存在,而且不依具体事物的转化灭亡为转移,理具有永恒独立的普遍性质。朱熹从他的理气关系理论出发,提出理决定气,理气结合构成天下万物。何谓理气?他说: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先,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七,这就是说,理与气两大因素,是道器对置关系,任何器物都离不开二者。理是产生万物的本质根据,气是构成万物的物质材料,观念性本体的理与物质材料的气彼此结合,便形成了天地万物。这里,朱熹把张载视作世界本原的气,作为第二性的亚层次,与二程视作宇宙总则的理,联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理气统一体内,理是第一性的,是道是本;气是第二性的,是器是用。他以此克服张载重气轻理、二程重理轻气的各执一偏的片面性,形成自己的理气说。朱熹天理论,是天人合一于一理的学说。理,既指万物的所以然规律,又指孝亲事兄所当然的道德原则。他说: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朱熹无意构造自然哲学的纯理论,他所主张的是以天理的所以然规律,论证说明其所当然的道德律令。他说: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常,是皆必有当然之则而不容己,所谓理也。由上可见,朱熹的历史观,是以道德天理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和变化状态,因而一部中国史,只是个顺天理与逆天理的历史。就历史发展趋势看,他勾画了一个曲线发展的模式:顺天理的三代,逆天理的秦汉至唐末五代,顺天理的中兴之宋。尽管他有许多针贬时弊之论,但在这里,则表达了他受命道统,以中兴为务,护佑宋王朝的效忠愿望。
本文标题:简述朱熹的理学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1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