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5年山东省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19所名校联考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分)(2015•山东一模)在科学发展史上,很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在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应用了很多科学的思想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描绘抽象的电场这种形象化的研究方法B.牛顿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C.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D.场强表达式E=和加速度表达式a=都是利用比值法得到的定义式【考点】:物理学史.【分析】: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转换法等,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根据物理方法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析】:解:A、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和磁感线描绘抽象的电场和磁场这种形象化的研究方法.故A正确;B、伽利略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过B错误;C、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故C正确;D、场强表达式E=是比值法得到的定义式,加速度表达式a=不是比值法得到的定义式,故D错误;故选:AC.【点评】: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2.(4分)(2015•山东一模)粗细均匀的电线架在A、B两根电线杆之间.由于热胀冷缩,电线在夏、冬两季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形状,若电线杆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B.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C.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D.夏季,杆对地面的压力较大【考点】:力的合成.【分析】:以整条电线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出等式,结合夏季、冬季的电线几何关系求解.【解析】:解:以整条电线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两电线杆对电线的弹力的合力与其重力平衡,由几何关系得:Fcosθ=,即:F=由于夏天气温较高,电线的体积会膨胀,两杆正中部位电线下坠的距离h变大,则电线在杆上固定处的切线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变小,故变小,所以两电线杆处的电线拉力与冬天相比是变小.电线杆上的电线的质量一定,受力平衡,夏季、冬季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选项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要比较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关系,我们应该先把这个物理量运用物理规律表示出来,本题中应该抓住电线杆上的电线的质量一定,受力平衡,根据夏季、冬季电线在杆上固定处的切线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不同分析求解.3.(4分)(2015•菏泽一模)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4﹣5s内,质点所受合外力做正功B.在0﹣5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7m/sC.在前6s内,质点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为30mD.质点在4﹣6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0﹣2s内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图读出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图线“面积”求出位移,再求解平均速度.【解析】:解:A、在4﹣5s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减小,根据动能定理知所受合外力做负功,A错误;B、在0﹣5s内,质点的位移为:x=×(2+5)×10=35m,平均速度为:===7m/s,B正确;C、在前6s内,5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为35m,C错误;D、由图线的斜率知:质点在4﹣6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0﹣2s内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关键抓住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来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4.(4分)(2015•菏泽一模)如图所示,A、B两物块质量均为m,用一轻弹簧相连,将A用长度适当的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B物块恰好与水平桌面接触,此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x,现将悬绳剪断,则()A.悬绳剪断瞬间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gB.悬绳剪断瞬间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gC.悬绳剪断后A物块向下运动距离2x时速度最大D.悬绳剪断后A物块向下运动距离x时加速度最小【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求出悬绳剪断前弹簧的拉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悬绳剪断瞬间A的瞬时加速度.当A物块向下运动到重力和弹力相等时,速度最大.【解析】:解:A、B、剪断悬绳前,对B受力分析,B受到重力和弹簧的弹力,知弹力F=mg.剪断瞬间,对A分析,A的合力为F合=mg+F=2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2g.故A正确,B错误.C、D、弹簧开始处于伸长状态,弹力F=mg=kx.当向下压缩,mg=F′=kx′时,速度最大,x′=x,所以下降的距离为2x.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点评】:解决本题关键知道剪断悬绳的瞬间,弹簧的拉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瞬时加速度.当弹力和重力相等时,速度最大.5.(4分)(2015•山东一模)伽利略曾利用对接斜面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如图,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倾角均为θ的两斜面,以光滑小圆弧相连接.左侧斜面顶端的小球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小球从左侧顶端滑到最低点的时间为t1,滑到右侧最高点的时间为t2.规定斜面连接处为参考平面,则小球在这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v、加速度的大小a、动能Ek及机械能E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A.B.C.D.【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上滑和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从而得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动能与速度大小的关系得出动能与时间t变化的关系求解.【解析】:解: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在两斜面的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两阶段的加速度都恒定不变,小球在左侧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a1=gsinθ﹣μgcosθ小球在右侧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a2=gsinθ+μgcosθ,小球在左侧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较小,故A错误,B正确;C、小球的动能与速率的二次方成正比,即Ek=mv2,因此,动能与时间关系图象是曲线,故C错误;D、由于小球在两斜面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不相等,因此,小球机械能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不是连续曲线,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判断出物体的运动情况.6.(4分)(2015•山东一模)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不同位置的三个小球斜上抛,沿三条不同的路径运动最终落在同一点,三条路径的最高点是等高的,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路径1抛出时的小球落地的速率最大B.沿路径3抛出的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间最长C.三个小球抛出的初速度竖直分量相等D.三个小球抛出的初速度水平分量相等【考点】:抛体运动.【分析】:三个小球都做斜抛运动,运用运动的分解法,将其运动分解为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研究,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再进行分析.【解析】:解:设任一小球初速度大小为v0,初速度的竖直分量为vy,水平分量为vx,初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运动时间为t,落地速度大小为v.A、C、D、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小球竖直方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g,由0﹣=﹣2gh,得:vy=,h相同,vy相同,则三个小球初速度的竖直分量相同.由速度的分解知:vy=v0sinα,由于α不同,所以v0不同,沿路径1抛出时的小球的初速度最大.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知,小球落地时与抛出时速率相等,所以可知三个小球落地时的速率不等,也是沿路径1抛出时的小球的初速度最大.又有vy=vxtanα,vy相同,α不同,则vx不同,初速度水平分量不等,故A正确,C正确,D错误.B、由运动学公式有:h=g()2,则得:t=2,则知三个球运动的时间相等;故B错误.故选:AC.【点评】:对于斜抛运动,要能熟练运用运动的分解法进行分析,掌握相关的运动学公式是解题的基础.7.(4分)(2015•山东一模)火星表面特征非常接近地球,可能适合人类居住.2010年,我国志愿者王跃参与了在俄罗斯进行的“模拟登火星”实验活动.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自转周期基本相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g,若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在忽略自转影响的条件下,下述分析正确的是()A.王跃在火星表面所受火星引力是他在地球表面所受地球引力的倍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倍D.王跃在火星上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求出王跃在火星上受的万有引力是在地球上受万有引力的倍数.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出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从而得出上升高度的关系.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第一宇宙速度的关系.【解析】:解:A、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F=,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所以王跃在火星表面受的万有引力是在地球表面受万有引力的倍.故A错误.B、由得到:g=.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故B错误.C、由,得v=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倍.故C正确.D、王跃以v0在地球起跳时,根据竖直上抛的运动规律得出:可跳的最大高度是h=,由于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王跃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h′==.故D错误.故选:C.【点评】:通过物理规律把进行比较的物理量表示出来,再通过已知的物理量关系求出问题是选择题中常见的方法.把星球表面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结合起来是考试中常见的问题.8.(4分)(2015•山东一模)一个正点电荷Q静止在正方形的一个角上,另一个带电质点射入该区域时,恰好能经过正方形的另外三个角a、b、c,如图所示,则有()A.a、b、c三点电势高低及场强大小的关系是φa=φc>φb,Ea=Ec=2EbB.质点由a到b电势能增加,由b到c电场力做正功,在b点动能最小C.质点在a、b、c三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1:2:1D.若改变带电质点在a处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有可能使其经过a、b、c三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考点】:电势能;电势.【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电荷受到的合力指向轨迹的内侧,根据轨迹弯曲方向判断出粒子与固定在O点的电荷是异种电荷,它们之间存在引力,根据点电荷的电场线的特点,Q与ac距离相等,都小于b,故B点的电势低于ac两点的电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解析】:解:A:根据点电荷的电场线的特点,Q与ac距离相等,都小于b,故B点的电势低于ac两点的电势;;,故A正确;B:电荷受到的合力指向轨迹的内侧,根据轨迹弯曲方向判断出粒子与固定在O点的电荷是异种电荷,它们之间存在引力,所以质点由a到b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由b到c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大,在b点动能最小;故B正确;C:粒子P在a、b、c三点时的加速度大小要根据库仑定律求出库仑力.由图可知,,代入库仑定律:,可得:由牛顿第二定律:.故C错误;D:由C的分析可知,带电粒子abc三个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可能其经过a、b、c三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属于电场中轨迹问题,考查分析推理能力.根据轨迹的弯曲方向,判断出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指向轨迹内侧.进而判断出电荷是负电荷.9.(4分)(2015•山东一模)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中带电质点P原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当滑动变阻器R4的滑片向b端移动时,则()A.电压表读数减小B.电流表读数减小C.质点P将向上
本文标题:(含答案解析)山东省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19所名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物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8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