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 心理学研究方法期末复习整理
心理学研究方法期末复习整理第一讲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述一.心理学研究方法概念(一)“方法”:广义上指从前提到达目的所必须选择和采用的手段、措施、行动、程序、途径和办法等。研究方法的学问就是“方法学”。狭义上把方法理解为某一具体的手段或途径。心理学研究方法:广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把所有内容层次都包含进去,而狭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仅指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二)方法的三个层次1、认识论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一般科学方法论2、具体方法。分类3、具体操作技术或技巧。二.心理学研究方法借助的媒介1.思维:思维规律常常体现为逻辑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等。2.机器:心理学研究除了借助科学仪器外,主要是计算机。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用途。3.互联网: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学研究优点:(1)具有较高的效度;(2)被试多样化、数量庞大;(3)避免了时间上的限制,属“全天候开放型”;(4)降低了研究的费用。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准则1、实事求是原则:它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一脉相承的。2、严谨细致原则:研究者要严格遵循既定程序,反复核查所获得的数据,引用资料的出处要准确,结论要适当和可靠。3、伦理道德原则四.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形成与发展1、哲学时期(19世纪中叶以前)F.Bacon(培根);A.Bain(培因);黑格尔2、心理学创建和各流派对峙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末):G.T.Fechner(费希纳)18603、心理学研究方法大融合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五.当代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1、研究的现场化与多分支特点。2、研究手段的综合化和融合特点。“多学科联合攻关”实例:“夏商周断代工程”。它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天文学、历史地理学、科技测年学等学科。如武王伐纣之年的考证。3、研究方法的数学化和计算机化。第二讲心理学研究课题的选择第一节查阅心理学文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起始环节——确定研究课题;基础环节——查阅参考文献;实施环节——研究设计与实施;收获环节——分析结果与撰写论文报告。一.课题选择的程序1、初步选出课题。在比较大的范围内选择大致的课题。2、初步探索(缩小选择范围)。3、具体化(确定具体的课题)。经过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的思维过程,将所选择的问题具体化。4、撰写选题报告。一般写的选题报告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已有研究的进展、具体问题等。5、修改定题。这个阶段就能明确对课题进行陈述。二.课题选择的标准与原则1迫切性或需要性原则:现实需要和理论需要。2创新性原则:理论方面和应用方面。3可行性原则:是否满足主客观条件。此外,还有科学性原则等。三.课题选择的意义1选择一个好的课题意味着研究成功了一半。2课题选择决定了近期研究的范围和方向。3课题选择又是判断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第二节查阅心理学文献一、研究文献的概念及其类别1、研究文献:主要指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心理科学知识的一切印刷品和视听材料。2、心理学研究文献的类别:书籍、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和学术会议文献、专题文献汇编、电子期刊等。二.检索论文著作的主要媒介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三、心理学科研报告或论文的结构(一)心理学科研论文的类型1、学术研究报告对心理科学中的某个问题着重进行理论上的探索而形成的科研成果。2、研究综述或述评是对已往心理学研究成果从特定角度或全面进行分析,把握研究内容(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并对此领域心理学研究进行展望。3、实验研究报告4、调查研究报告四、查阅心理学文献的方法顺查法: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进行查找。逆查法:按时间顺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进行查找。抽查法:即针对学科或课题研究发展的时间特点,就其发展较快、文献较多的年代中,抽出一段时期进行查找。追踪法:也称顺藤摸瓜法。综合法:先运用某种检索法,再运用另一种检索法作为补充。第三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设计问题一.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研究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收益最大化,即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开展研究,得出明确可靠的结论。(一).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1、全面论证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涉及课题的确定标准,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的重要意义。2、恰当选择研究类型、研究手段、方法和研究对象从研究目的出发,心理学研究类型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3、科学确定研究变量和研究指标因果变量或者相关变量;单一变量或者多种变量;研究指标有客观和主观之分。4、合理规划研究时间和研究环境将研究者自己的时间与研究对象的时间进行合理搭配。5、妥善安排研究经费和物质手段实事求是原则、实用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一、测量学中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效度指测量量表的正确性或正确程度,指一种测量或量表能够用来真正测量它所要测量的目标的准确程度二.效度的种类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统计结构效度和构思效度(一)内部效度和统计结论效度内部效度指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明确程度,内部效度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关统计结论效度是内部效度的特例,是指对研究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有效程度,它研究的问题是:误差、变异来源及运用显著性检验的恰当性程度。(二)外部效度和构思效度1.内涵外部效度。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其他总体、变量条件、时间或背景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实验或调查结果)的普遍性或可应用性。构思效度。构思效度指某研究对某一种理论构思(概念或特质)测量或证实的程度。构思效度可通过克伦巴赫系数(Cronbach)来推断,系数越高,证明同质性越高。三.比较四种研究效度1.外部效度、内部效度、统计结论效度及构思效度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它们在评价一种研究时是不可或缺的。2.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统计结论效度也是必要条件。3.统计结论效度是内部效度的特例,都涉及研究本身的因果关系和统计检验的可靠性。4.构思效度和外部效度之间有一致性。它们的出发点都是关心结论的普遍意义(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四.信度和效度的关系美国学者K.D.Belly的观点。信度是效度的基础,而效度是信度的目的。可见,研究的高效度必然以研究的高信度为前提,效度可以说是评价研究设计与结果的最根本的标准。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抽样问题一、基本概念总体: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成为总体的一个样本。取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叫取样。二.、抽样的基本要求:1明确总体;2抽样随机化;3样本代表性;4样本空间——样本容量适度。(一)抽样设计的一般程序1、确定总体特征,限定总体的范围,对总体作出明确的界定。2、通过恰当方式从总体中进行抽样。3、根据样本的计算结果,推论总体的情况。(二)抽样方法一1、简单随机抽样法(1)内容。按照随机化原则,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成为研究的样本。(2)具体方法。A、抽签法或抓阄法。B、随机数字表法。(3)简评。简单随机抽样从理论上说是最符合随机化原则的。但在运用时受到一些限制,存在一些不足2、分层随机抽样法。(1)内容。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再分别在每一部分中随机抽样。(2)分层的原则。层与层之间的变异越大越好,而各层内的变异越小越好。(3)种类。①比例分层抽样。②非比例分层抽样。非比例分层抽样根据研究者的兴趣,不同层次的个体特点等,按不同比例来抽样,它不是按每一层个体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来抽样的。3、两阶段随机抽样(也称聚类抽样法)(1)内容。随机抽样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是将总体分成M部分,尽可能使每一部分同质,设法降低各部分之间的变异;然后从M个部分中随机抽取m个作为第一阶段的样本;在第二阶段,从选取的m个部分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此时第一阶段的样本在第二阶段成为总体(分总体)。(2)简评。一般来说,相对于简单随机抽样,两阶段随机取样标准误要大一些。4、系统抽样法。也称机械抽样法或等距抽样法。(1)内容。在有限总体中把所包含的个体编成号,排序后,从第一个或者任一个开始,按相等距离或间隔,抽取足够数目的样本。(2)评价。系统抽样法简便易行。一般能较均匀地抽到总体中各部分的个体,样本的代表性好。但当总体呈现出某种周期性的变化时,抽样易出现偏差。(三)非随机抽样法1、目的性抽样法。也称计划抽样法或有意抽样法。(1)内容。研究者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在特定范围内进行抽样,按目的抽样一般是对特征对象进行研究,因而样本在总体的常态分布中所占位置,要么偏高,要么偏低。(2)评价。目的性抽样法中抽样的倾向性很明显,有时很难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而代表性稍好的限制在总体的一定范围内。2、方便抽样法。也称便利抽样法。(1)内容。从总体中选取容易研究、方便抽样的个体作为研究的样本。在质的研究中经常运用。(2)评价。虽然它使研究变得方便,但缺乏代表性,所得结论无法进行有效推论,因此仅适合在初步研究中进行试测。第四讲研究数据的收集(一):观察法第一节观察法概述一、观察法的内涵及特点(一)观察法的内涵。1、观察——知觉活动。2、观察的划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3、观察的对象。既可指人,也可指人所从事的活动。4、观察的要素:情境;人物;目的;行为。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如人的各种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等)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二)观察法的特点:巴甫洛夫。二、观察法的分类根据被观察者是否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可分为隐蔽性观察法和公开性观察法。根据观察者是否置身于观察对象当中,可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根据事先是否确定具体观察项目、观察资料能否进行量化分析,可分为结构式观察法和非结构式观察法。1、结构式观察法(1)内涵。结构式观察法是研究者创设一种标准情境,在标准情境中观察被试的自然行为的方法。观察者不参与被试的活动,或隐蔽或公开。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纯自然观察的不足,能观察到在自然环境中不易或不可能观察到的一些现象。(2)例证。A、研究幼儿时幼儿对陌生成人的反应。B、研究陌生人之间的人际互动。2、非结构式观察法(1)内涵。非结构式观察法指观察者在完全自然的场所或状态进行观察,不去人为地创设情境,观察者在观察中不期待任何特定的行为,而仅当行为发生时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因此观察材料只能作定性分析。(2)具体方式。①隐蔽观察。即在隐蔽观察者本人的情况下进行观察。②适应观察。即观察者已融入观察情境之中,不再引起被试的注意,途径是观察者长时间基本无变化地置身于某一情境中。③参与观察。即观察者参与到某种活动或团体之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简评结构式观察法能够获得大量确定和详实的观察资料,并可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但缺乏弹性,也比较费时。非结构式观察法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标和方向,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但缺乏明确的观察项目和具体的固定记录方式。它比较灵活,适应性强,且简便易行。但费时费力,无法排除观察者的主观影响,所得资料也比较零散。第二节观察法的实施一、观察的准备工作(一)明确观察法的具体要求观察法运用的条件。观察法运用的具体要求。(1)确定观察对象。需对观察对象及其行为进行分类,下操作性定义。(2)确定观察记录的单位。(3)要作出一定程度的推论。一般情况下较大的观察单元需要作较大程度的推论。(4)观察设计要具有应用性,即在何种范围内可以应用。(二)重视观察工具的设计1、观察记录表一般设计在单面纸上。2、用统一的符号代替词填入记录单的方格中。举例3、需要用文字阐述时,用一两个词简化所填内容。(三)争取允许观察的策略林崇德(1992):开展科学研究需要三股力量的结合,即“有权之士”、“有识之士”和“有志之士”。1、研究者必须有合法身份,并尽可能说明该研究的结果可能会有助于该单位以后的工作。2、逐步获准观察。3、通过熟人或中间人介绍,直接到领导人桌旁,争取允许观察
本文标题:心理学研究方法期末复习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8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