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 普通心理学易错题库
【作业2001】普心概述第1题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第2题下列哪位学者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物之一?A.罗杰斯B.华生C.苛勒D.弗洛伊德第3题听觉中枢位于()A.颞叶B.额叶C.枕叶D.顶叶第4题()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魏特海默B.费希纳C.冯特D.韦伯第5题行为主义的代表学者是()A.铁钦纳B.詹姆斯C.韦特海默D.斯金纳第6题右脑的优势有()A.数学B.写作C.逻辑推理D.美术第7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所代表的心理学流派是()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第8题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A.脑B.实践活动C.心脏D.客观现实第9题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无意识、最根本动因。持该观点的学者是()A.弗洛伊德B.华生C.桑代克D.巴甫洛夫第10题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完整的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第11题心理现象的产生的方式是()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第12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第13题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是他在曾经吃过梅子流口水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是()。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第14题“望梅生津”是()的表现形式A.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C.第二信号系统D.非条件反射第15题司机见到红灯就会停车,见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就会慢行。这属于()A.操作性行为B.无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D.第二信号系统第16题反射学说认为,一切心理现象按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A.正确B.错误第17题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已经被认知主义所超越,因此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A.正确B.错误第18题力比多理论是维果斯基的理论观点。A.正确B.错误第19题见风流泪属于第二信号系统。A.正确B.错误第20题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和空间知觉。A.正确B.错误答案1.A2.C3.A4.C5.D答案6.D7.C8.A9.A10.D答案11.B12.C13.A14.B15.D答案16.A17.B18.B19.B20.B【zy2011】感知觉-1第1题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A.个别B.整体C.外部D.本质第2题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A.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觉阈限D.最小可觉差第3题下面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B.不管在白天还是傍晚,看到树叶的颜色都是绿色的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第4题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叫()。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第5题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A.漂白过程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后效第6题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关系。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成准比例第7题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A.暗适应B.明适应C.不适应D.知觉适应第8题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第9题当人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过一会视觉才能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叫做()A.暗适应B.明适应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第10题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A.感觉对比B.感觉后像C.感觉适应D.联觉第11题从明亮处到黑暗处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是()A.明适应B.暗适应C.感觉对比D.联觉第12题小学生学习相近相似知识,如“b”、“p”时易混淆,这是因为()A.小学生感知能力不强B.小学生思维能力不强C.小学生注意能力不强D.小学生记忆能力不强第13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味觉适应B.听觉适应C.嗅觉适应D.适应现象第14题小华家的地板是白底、蓝色花纹,小华妈妈有时候蹲在地上擦地板,时间久了的时候,猛一看地板上的花纹变成黄颜色了,这是感觉现象中的()。A.感觉对比B.正后像C.负后像D.联觉第15题吃了苦味的东西以后再吃甜味的东西就会感到特别甜,这是()。A.感觉的适应B.感觉的对比C.感觉的融合D.感觉性提高第16题当人由亮处走进暗处,刚开始看不清,后来能看清周围的事物,这是适应性能力的()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第17题由于塌方在矿井下停留多日的工人,在抢救出来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眼睛。这一做法的心理学依据是()A.明适应B.暗适应C.后像D.视觉对比第18题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叫做()A.视敏度B.视觉对比C.后像D.闪光融合第19题红灯灭后眼睛是出现了蓝绿色的后像,这叫正后像。()A.正确B.错误第20题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A.正确B.错误第21题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第22题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第23题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变化的现象时()A.联觉B.幻觉C.感觉对比D.感觉适应第24题下面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B.不管在白天还是傍晚,看到树叶的颜色都是绿色的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答案1.A2.C3.D4.A5.C答案6.B7.B8.D9.B10.D答案11.B12.A13.C14.C15.B答案16.A17.A18.C19.B20.A答案21.C22.C23.A【zy2012】感知觉-2第1题人们一般认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A.投射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第2题“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反映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A.近因效应B.社会刻板效应C.首因效应D.晕轮效应第3题辨别汉字的偏旁部首和结构,其知觉类型是()。A.空间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错觉第4题我们坐在一列靠站停止的火车上,当相邻的一列火车开动时,我们会觉得是我们所坐的这列火车开动了,这种现象是()A.真动知觉B.自主运动C.诱导运动D.运动后效第5题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像第6题有的人有时会晕车和晕船,这是因为体内的平衡感受器受到了刺激。这个感受器是在()A.心脏B.小脑里C.胃里D.耳朵里第7题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A.视觉B.色觉C.知觉D.感觉第8题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社会过滤效应D.最近效应第9题高中生对物体空间移动以及速度变化的知觉属于()。A.时间知觉B.方位知觉C.形状知觉D.运动知觉第10题在学校中,男生认为女生细心、胆小、娇气,女生则认为男生心粗、胆大、傲气,这种人际认知印象形成中的哪一种心理效应:()A.刻板效应B.定势效应C.投射效应D.首因效应第11题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无关特征也变得有美丽,这是()A.宽大效应B.中心品质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第12题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A.近因效应B.社会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第13题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第14题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这种现象称为()A.投射效应B.晕轮效应C.皮格玛利翁效应D.首因效应第15题“知名科学家都是年长男性”是一种刻板印象。A.正确B.错误第16题知觉是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要知觉事物必须要对事物有所理解。A.正确B.错误第17题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感觉()A.正确B.错误第18题依照知觉对象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对他人知觉和对物知觉。A.正确B.错误第19题【多选】印象管理也叫自我表现,是指个体为了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做出的努力。以下属于印象管理的有()A.甲在见乙之前细心打扮,穿着得体,期望给乙留下好印象B.甲在乙面前表现的彬彬有礼,以增强自己在乙心目中的良好感受C.甲在初次见乙的时候送给乙小礼物D.甲夸赞乙长得漂亮答案1.D2.D3.A4.C5.B答案6.D7.C8.B9.D10.A答案11.C12.B13.D14.B15.A答案16.A17.B18.A19.AC【zy2013】知觉的特性第1题一个人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越小,可是我们认为她的身高没变,这符合知觉的()。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结构恒常性第2题“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第3题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第4题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第5题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A.空间错觉B.时间错觉C.运动错觉D.视觉错觉第6题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规律。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第7题英语考试中的完形填空题目,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的情境及已有知识填空。这里所运用的知觉特性是()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整体性D.知觉的选择性第8题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做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第9题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这是()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选择性C.颜色恒常性D.知觉的组织性第10题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第11题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第12题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种方法是利用了知觉的哪种特性?()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第13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把“戌”写成“戊”,把“拆除”写成
本文标题:普通心理学易错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9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