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保护协会我演你猜你们知道哪些是有益的小动物?答:小狗、青蛙、猫头鹰、蜜蜂、猫,蛇、啄木鸟……蛇吃田鼠,免得田鼠糟蹋庄稼,为农民秋后丰收提供了保障;一夜可食100到1000只害虫,3000只蚊子,它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它高超的回声定位本领,更是令人自愧不如。蜻蜓,生活在水边,捕食蚊子等小飞虫,免得叮咬人畜,传播疾病;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燕子,是候鸟,捕食空中飞虫,如蝗虫,蚂蚱,对农作物生长有益;一个夏天,一只燕子可捕食50多万条害虫蚯蚓是有益动物,它生活在土壤里,在土里钻来钻去,钻了许多洞,把土壤弄松了,这样空气和水可以渗入土中;杜鹃,一天可以吃掉100多条松毛虫,被誉为“森林卫士”;最勤劳的小动物。采蜜又授粉,使不少农作物增加产量.啄木鸟是森林的医生。它从树干中掏出蛀虫,每天吃成千条害虫.瓢虫----蚜虫死对头,它是捕食蚜虫的好手,一只七星瓢虫平均每天能吃掉138只蚜虫,所以农学家用它来治虫。乌龟可以清理水中的垃圾,美化水中的环境。还可以做药,给我们治病。猫头鹰昼伏夜出,吃鼠等小动物,避免老鼠糟蹋庄稼,传播鼠疫,对人类有益……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天可吃掉1000多只田鼠。一只青蛙一天可吃掉70条害虫,一年可吃掉1.5万条害虫“黄鼠狼偷鸡”,老少皆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应该说“黄鼠狼捕鼠”,这才是真。它全年的食物,主要是鼠类。尽管有时也会偷鸡,但功大于过,有益人类。黄鼠狼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皮是制裘的上等原料,尾毛沥水耐磨,是制造高级狼毫毛笔的原料。乌鸦——乌鸦由于它的叫声粗厉嘶哑,加上一身黑装,往往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其实,乌鸦是人类的朋友。乌鸦的食性较杂。它不仅吃许多害虫,如螟蛾幼虫、金龟子幼虫、鼠类等,而且还爱吃腐肉及一些废弃物,因此有“清道夫”的美称。属于鲸目,白暨豚科。特征为:吻突狭长,额部圆而隆起。背鳍为三角形,尾鳍呈新月形。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生长在长江中下游的干流之中。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苏门答腊虎在野生状态下,全球只有20只。随着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里海虎的灭绝,人们预计,这一物种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在地球上消失。刚果瓜兰巴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仅存的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曾经在乌干达大量繁殖,但由于疏于保护而被猎杀,数量渐渐减少,未来可能在地球上彻底消失。僧海豹,据专家估计,世界上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滩生态环境变坏的影响,被渔民大量捕杀。夏威夷僧海豹加勒比僧海豹小嘴狐猴(Mouselemur)世界最小的猴类,生活在马达加斯加。7.兰.坎皮海龟,目前全世界范围内12种最濒危动物中唯一数目成增长趋势的动物。需经历11-35年成长期。泰国猪鼻蝙蝠它的身体只有人的拇指那么大夏威夷蜗牛微型猪,世界上最小的猪,野猪的一种,主要生活在印度东北部。60厘米长,高约25厘米,成年猪不足10公斤。曾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大量存在,现在仅印度阿桑地区的玛纳斯国家公园拥有为数不多的几头。其基因与家猪的基因并无太大差别。斯比克斯鹦鹉由于人类的破坏,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工业社会以前,鸟类平均每三百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8000年灭绝一种。但是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动物,1\9的鸟类,1\5的爬行动物,1\4两栖动物,1\3鱼类,都濒临灭绝。灭绝的现状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口中餐。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过度开发那是我们的朋友啊!!环境污染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环境污染动脑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有益的小动物?(同桌交流)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小动物一、我们做到不捕捉、不伤害有益的小动物,对伤害的行为要进行劝阻。二、我们不要吃野生动物。三、多种花草树木,给动物一个美丽的家园。四、我们可以动手写上一块木牌:请爱护动物!五、设计一些保护动物的宣传标语。设计一句保护小动物的标语,语言简洁,要表达的意思清楚,注意礼貌用语。1.请不要捕杀动物,因为它们是人类的朋友。2.保护动物,人人有责!3.为了庄稼的丰收,请放了青蛙吧!4.保护动物,珍惜生命!5.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本文标题:动物-我们的朋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2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