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5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6、科学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或步骤:一、科研选题所谓科学研究,在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进行任何一项具体的科学研究,都要首先进行科研选题,这是科学研究的首要环节。能否正确地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对于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以及确定科研工作有无意义,研究意义大小,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关键作用。一般说来,确定了科学研究的课题,也就确定了科研的主攻方向,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等于确定了方法。科研选题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或价值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范围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二、获得和整理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由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确定。课题确定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搜集资料、积累事实。不掌握一定的事实,问题或课题的预设就会变成空中楼阁。解决问题更需要事实的积累,没有事实做为依赖,问题就根本无法解决。科学事实的获取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观察的原则:客观性、全面性、典型性。实验的原则:(1)有意识地简化或纯化研究对象;(2)有意识地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科学事实的整理通过以下方法:1、比较和分类;2、归纳和统计;3、分析和综合三、建立科学假说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本质的、规律的认识,即形成科学理论。而在形成科学理论之前,往往要经过推测和假说阶段。推测,即一种初始假定。即对课题和所搜集到的事实资料经过初步分析后所做出的一种“设想”,它此时还未被充分地研究,无论从经验上还是从逻辑上,其根据尚不充分,尚未得到充分的说明或证明,带有猜测性的特征。假说,则是推测的进步,即经过了一定的逻辑加工,并获得了比较充分的科学论据,然而,这种证据还不是千真万确,确定无疑。假说是科学发展必经之路。假说是科学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假说形成的道路往往有两条:l、从“假定性——科学性”,即先做出假定性较强的“猜想”,然后对它进行一定的科学性论证,形成科学假说;2、从“科学性——假定性”,即从科学和逻辑较强的理论基础出发,推出未被证明的大胆“猜想”,由于该猜想已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因而也就立即被称为科学假说。建立科学假说的方法论原则A、解释性原则。科学假说要能够解释新出现的事实,而如果一个假说只能够解释新出现的事实而与已知的事实相冲突,则假说需要修正或放弃。B、相容性原则。科学假说不应该与已经受到检验的理论相矛盾C、可检验性原则。科学假说必须能够接受观察或者实验的检验,以证明其真伪四、科学假说的检验1、科学假说转化为科学理论的基本条件是其能够经受住科学实践的检验。2、科学假说检验的分类:逻辑检验与实践检验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及原则:科学理论能不能被认为所接受,其是否合理,涉及到对科学理论的评价。1、理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原则。2、相容性评价与自洽性原则。3、简单性原则。4、理论的更优解释性与预见性原则。五、建立科学理论理论是通过假说的检验被确证之后进化而来的。理论的形成也有两个相继阶段:假说的检验而形成理论阶段;理论的内部的逻辑自洽整理和整个理论体系的系统化过程阶段。理论一旦建立,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精神就很快会转化为研究的新起点和方法,刺激科学工作者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理论、实验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方法2.作用和意义(1)正确的科研方法对科研工作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构建知识体系和科学大厦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能扩展和深化人们的认知能力与辩识水平。(2)错误的科研方法会导致荒谬的结论甚至伪科学,有时会严重阻碍科学研究发现的进程!(3)科研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研的成败,在科学史上相应的事例不胜枚举。(4)科学意义我们知道,精密仪器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比起人的大脑来,我们说,在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还是或始终是人的大脑。而适用的、好的方法则有助于培养机敏、冷静而又有素养的、有创造性的大脑,可以提高科研效率。应该承认,不专门学习方法,也会在科研中形成方法;天赋能力极高的人常常从自己的学习中自组织地获得最佳效益。此外,由于科学研究具有独创性,所以方法不会有固定的模式,相反,一旦形成固定模式则会阻塞认识的道路。但是,学与不学,有一个自觉性问题。未来的研究者绝大多数也不是天才。给绝大多数研究者以苦干科研方法的指导,较之听任其凭借个人经验地探索,要有效率得多。前者可以事半功倍。不同学科自然有不同方法,但有些方法上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技巧,是绝大多数类型的科学研究所共有的,通用的。掌握这些方法论的精髓,再与具体的科学研究相结合,将如虎添翼、如鱼得水,搞起研究就会得心应手。例如,在科学研究中,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理论研究,都少不了选题,资料搜集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上如何把握,如何达到较高水平,既要探索也有规律可循。如果我们注意了,方法就会找到你,就会起作用。(5)哲学意义——推动哲学进步和发展科学方法可以提炼、上升为方法论。而方法论是科学与哲学的一座桥梁。(1)自觉学习方法,自觉领悟其中蕴涵的逻辑和意义,有助于科研工作者从科学研究中提炼出更深刻的哲学思想,第一它可使科学研究更深刻地研究其认识基础。例如,爱因斯坦、彭加勒、普朗克、玻尔、海森伯、薛丁谔等人不仅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而且具有很高的哲学素养。爱因斯坦把哲学、一般认识论问题和概念等同于物理内容之“脚”上的“鞋子”,说物理学家不应该把这些问题完全交给哲学家去处理,因为只有物理学家“最晓得、也最确切地感觉到鞋子究竟是在哪里夫脚的”。道理就在这里。(2)通过创造性方法的运用、提升、丰富,可以推动哲学方法论的新陈代谢。例如,西方科学哲学中“观察受理论影响”命题的提出,就是受科学方法中的某些思想的影响;操作主义哲学、实证主义的建立,是部分地受了爱因斯坦要求概念可操作的影响。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本质:(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根据已知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即一整套的原理、定义、定律、公式等建立起来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完整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3)科学是一般生产力,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而科学的应用是直接的生产力(4)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5)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是一项社会化的事业,它具备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看,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特征:1.客观真理性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坚持用物质世界自身来解释物质世界,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神秘的东西。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按说、科学理论无一例外的部是以科学实践为基础,要经受科学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知识根本的属性。事实上,科学研究中科学事实的发现、科学定律的提出、假说的构想、理论的建立和检验,都是与科学的实践分不开的,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2.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可检验性要求对科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给予明确的解释,并推导出特定的可以检验的论断,还应当预言今后可能得出的实验事实。在解释和预言中,一般都是将理论推导出的数据与实验中得到的结果相比较,这就是所谓实验检验,即科学的可检验性。如果理论经受不住实验检验,就将被修正或淘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实践既是检验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标准,又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对科学来说,任何正确的思想,都必定有检验它的方法。如果一种“科学知识”不但无法在技术上接受实验的检验,而且在原则上也不可能被检验,那么它就没有资格脐身子科学的行列。科学的真理性,正是由它所具备的可检验性加以保证的。3.系统性科学的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其一,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它将客观知识采用概念、判断、推论等思维形式准确表达出来,构成了有机的严密的逻辑系统。特别是重大的科学理论,体现着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其二,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的认识成果,既有经验知识,又有理论知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成为统一的整体。科学力求做到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这一点虽然不能完全做到,但必须有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以防止片面和但化。零散的知识堆积在一起不能成为科学。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科学活动要求科学家将他们的理论向所有同行作出确切的说明,并用公认的方法与手段验证理论成果,也就是说科学活动应处于同行专家的严格监督之下,这是科学真理获得社会承认的必要条件。但是应该指出,有主体际性的不一定是科学的知识。
本文标题:5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2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