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第一节学前科学教育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和制定的依据。2.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3.学习制定学前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分析教学难点:对总目标的理解与运用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课时:2教材处理:讲清基本理论,使学生理解并能够说出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中关于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具体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实际练习掌握所学内容。教学方式: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提问: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要取得的效果,是对科学教育效果的期望和要求。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1.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科学教育目标的确立,使教师明确了培养的要求和方向,并直接指引着教师行为的方向。(1)根据预定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根据目标制定计划:是单个活动还是单元活动,是整合活动还是单个领域活动,经过怎么样的过程才能达到目标„„等等。(2)围绕目标营造环境气氛教师可以围绕目标营造富有童趣的良好的环境气氛,提供与目标相一致的多种多样的物质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起幼儿探索科学的愿望,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各种探索和制作活动。【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并结合你实习的幼儿园谈谈,你理解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包括哪些方面?墙饰、自然角、科学发现室(科学宫或科技馆)、自然品陈列室、种植园、饲养角、气象观察区、玩沙玩水区等。自然环境的利用(社区环境、天文馆、气象台、博物馆、公园、动物园等;四季变化、气象变化如雨、雪、冰雹、彩虹等)物质材料的提供(电池、导线、灯泡、温度计、磁铁、肥皂、水、油、各种标本、桔梗、草梗、米粒、废旧物品等)心理环境的创设等(教师的语言、态度、行为等)(3)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内容以目标为依据选择科学的、设和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并具有发展价值的内容;知识经验、制作技能,供幼儿在探索、操作中学习。(4)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讲解法、指导探究法、自由发现法、演示法举例: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神奇的雨”目标:1.能充满好奇地观察“水蒸气蒸发”的过程并参与讨论;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蒸气蒸发”以及“水凝结并落下”等科学现象。3.用绘画或陈述的形式表现出雨与人类及动植物的关系,并显示出对雨的兴趣。教学计划:根据目标,确定了这应该是一个单元活动,包括了资料收集、环境布置、问题提出、几次活动。涉及全部科学、社会、健康、艺术、语言五大领域。营造环境气氛:雨的墙饰、图画、雨具等等。活动内容设计:播放动画《小水滴旅行记》,小实验“人工造雨”,亲身感受雨,讨论雨,雨具小制作,绘画等。采用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试验;讨论等。综上所述,科学教育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教师无论是制定计划、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还是选择内容和方法、设计活动、指导探索过程,都与目标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目标意识,全面理解、领会科学教育目标的精神实质,避免在教育实践中忽视目标,偏离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幼儿科学教育的方向,保证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2.目标是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评价应该有个标准。(但是不反对从不同角度评价,评价中的赞扬和重要)首先,评价单个活动是否成功,需要评价该活动结束时,是否达到活动之前设定的目标。【比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小雨的秘密”中,目标之一为:能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对雨水与大自然关系的感知,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儿童能说出或者在他的画作中有雨和大自然关系的内容即表示活动达到目标,这个活动就至少具备了作为成功活动的一个要素。其次,一个阶段的教育是否有效,需要通过判断它的结果是否符合高一级目标来评价。高一级的目标就是评价低一级活动的标准。【比如】年龄阶段目标中有一条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那么,评价幼儿园单元活动是,就需要看这一单元活动的:目标,是否有发展学前儿童语言的低一级目标,如“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下朋友面前清楚地说出„„”、“能够和小朋友针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等;内容,是否涵盖语言发展的内容,如引导学前儿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经常向儿童提出问题等;方法上应该采用提问法、讨论法等有利于发展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方法;过程中,应该设计学前儿童发言和讨论的环节;环境的设置上,应该给儿童创设一个干预和乐于发言、讨论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围成一圈的座位排列就比前后排坐等能调动儿童的发言积极性。离开目标,就不能科学地评价活动的优劣。目标既是评定幼儿学习和发展是否达到标准的客观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育的客观尺度。明确的目标可以避免教育评价的主观性、片面性。3.明确教育目标,可以增强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主动性。设定明确的教育活动目标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整个教育活动过程进行理智思考、精选内容、优化方法的过程。要使教育活动目标明确化,教师要花费时间动脑思考。而现在为数不少的幼儿园教师没有认真考虑目标如何明确,是否可行,没有考虑幼儿原有的水平,幼儿可以达到的水平等问题,甚至有的教师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按老套路把知识教给幼儿。这样做的结果是,幼儿不能很好地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目标不能有效实现,同一个教育目标,如“发展观察力”、“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等,在小、中、大班不断重复出现。明确教育目标,使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是对前一次活动目标的巩固与延伸,都是教师对本班幼儿的认识与了解过程。这样可增强教师的教育目标意识,提高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使教师通过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一步步迈向总目标。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定,对于幼儿园活动的组织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但是,要真正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除了幼儿园管理者和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要有完整的认识之外,也必须让广大家长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这同时也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内容。二、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制定目标考虑下列三方面:(一)社会发展的需求(课本内容,请学生总结)P24首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终身教育的思想,“乐学”、“会学”。其次,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几乎囊括了生活每个领域——培养科学的态度,科学就在他们身边。再次,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培养学前儿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二)儿童身心特点1.0——3岁儿童的认识特点(1)0—3岁儿童的感觉特点儿童出生不久很快就有各种感觉,【例如】东西触及手掌就引起抓握反射;环境中突然发出的巨声可引起惊跳;强光会引起眨眼、转头等反应。0—3岁期间儿童的感觉发展迅速。在视觉上,他们开始能够正确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如红、黄、蓝、绿)。听觉上,语音听觉迅速发展。触觉上,逐渐能够更好地辨别客体的各种不同属性,如软的、硬的、冷的、热的,等等。(2)0—3岁儿童的知觉特点空间知觉上,儿童逐渐有了简单的空间知觉,尤其是两岁以后,儿童往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能够辨别一些物体的大小、形状;也常常说出有关大小、形状的语词。【例如】搭积木时能选取最大的放在底层,而后依次堆上较小的木块。在看图画时能说出这是“圆圆的”,“方方的”。两岁多的儿童还会玩圆形的、方形的拼板。0—3岁的儿童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白天”“晚上”的时间知觉。(3)0—3岁儿童的记忆特点5个月的婴儿出现“认生”的现象。【例如】晚上一定要妈妈抱,但几天不见妈妈,他们又不认识了。0—3岁期间儿童的记忆力逐渐发展。到本阶段末,儿童已能记住一些日常物品的名称。(4)0—3岁儿童的思维特点0—3岁儿童的思维属于直观行动思维,即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动作来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和实物,思维也就停止了。所以,可以和此阶段的儿童进行“躲猫猫”的游戏。此阶段的学前儿童是在操作实物的过程中认识事物,获得科学经验。(5)0—3岁儿童数概念的发展的特点对大小、多少有笼统的感知。对明显的大小、多少的差别能区分,如知道伸手去抓数量多的糖果或大的苹果。对不明显的差别,只说“这个大,这个也大;这个小,这个也小”,“两个都不多,合起来才多”;能数数,但一般不超过10;逐步学会口手协调地点数,但范围不超过5,而且点数后说不出物体的总数,个别儿童能做到伸出同样多的手指用比划表示数量。另外,无意注意是新生儿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定向探究反射。例如,巨声会使正在吃奶的婴儿暂时停止吃奶;色彩鲜艳的玩具能引起婴儿目光的追随;听到说话声音,他们会扭去看等。也正因为儿童生来就有无条件定向探究反射,所以儿童才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常常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好奇心,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行动中,从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中“读出”他们对世界的惊奇和疑问。2.3——6岁儿童的认识特点(1)感觉发展特点在视觉发展上,此阶段的学前儿童视力越来越好,逐渐能分辨细小物体或者远距离物体的细微部分;辨色能力发展到能辨认混合色与近似色,还能运用各种颜料调出需要的颜色,并且能常正确说出黑、白、蓝、绿、黄、棕、灰、粉红、紫、橙等颜色名称。在听觉上,此阶段的学前儿童纯音听觉感受性不断提高;言语听觉也在发展。这时幼儿对语言的感觉与初学外语的人很像,能听到言语的声音,但是却很难理解说的是什么,也就是还不能辨别语言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只闻其声,不知其意”。幼儿的语音听觉是不断发展的,在幼儿中期,儿童能够辨别出语言的细微差别,到了幼儿后期,儿童则能够辨别母语所包含的各种语音了。教师应当注意幼儿听觉的发展状况,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仔细观察幼儿是否能听清楚,是否存在重听现象。重听又叫半聋,是指幼儿对别人说的话听不清楚或不完全,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以及说话时的情境,猜测出说话的内容。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另外,幼儿园的环境也要舒适安静,如果幼儿园中的噪音过大(80分贝以上),长时间就会造成幼儿听觉的伤害。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的保护和训练。此阶段的学前儿童运动知觉和皮肤的感受性也在不断提高。这两种感觉的结合,可以使学前儿童在触摸中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轻重、软硬、弹性、光滑和粗糙等属性。(2)知觉发展特点在空间方位知觉发展上,主要以自身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左右逐渐过渡到能以其他客体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最早分出的是垂直轴的上下方向,然后是对水平面的两对方向即前后、左右。这种垂直轴的上下方位是以“天”和“地”为参照标准来确定的,而天地具有永恒不变性,且上、下位置的区别就较明显,不会因为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再说人体的垂直位置,确定了儿童“头为上,脚为下”的方位也是不会改变的,这使儿童更容易辨别上下方位。前后、左右的位置都具有方向性,同时又会随着定向者自身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例如,当儿童转了一下身子,原来的前面变成了后面,原来的左面变成了右面,这样给儿童辨别前后、左右带来了一定困难。前后位置与左右位置虽然都具有方向性、可变性,但前后方位往往可以儿童脸的方向,或以物体正面、反面的标记为前后的参照标准,因而儿童辨别前后又比左右方位的确定容易。一是体现了上下—前后—左右的发展顺序。同时学前儿童掌握空间方位,以自己身体作为定向的出发点时,首先学会的是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相联系的身体各部位的方位。例如,身体的上面是头,身体的下面是脚;头的前部是脸,头的后部有头发;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拿筷子的手是右手,扶碗的手是左手——在这基础上再开始以自己身体为中心来确定相对于自己的客体所处的方位。如“我的上面有电扇”,“我的下面有地毯”,“我的前面有桌子”,“我的后面有椅子”。二是体现了由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过程。儿童的这种以自身为中心的定向,尤其是辨别自己身体各部位的方位是一切定向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这个中心点,儿童就难以辨别方位。学前儿童在以自身为中心认识空间方位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即从客体出发,确定与其他客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例如“花瓶上面是花,花瓶下面是桌子”,“房子前面是花园,房子后面是小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8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