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关于合肥市的物流的调查报告
关于合肥市物流的调查报告近年来合肥市飞速发展,其中物流这一动态血液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年物流设备,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合肥市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下面我们就针对合肥市的物流状况做了一下调查,来了解一下合肥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物流交通工具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政策一:关于物流发展的政策一、财政税收政策1.园区内入驻的物流企业,对其经营发生的仓储、运输、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不分别计税,实行统一征税。2.对园区内新办的独立核算的物流企业,按不同的经营项目享受税收优惠:(1)凡从事仓储业、物资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一年。(2)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的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征所得税。(3)对从事物流咨询业、信息业的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所得税。(4)对从事物流软件开发或公益性物流信息平台的企业,经市信息办审定,税务部门同意,自开办之日起,可免缴所得税两年,减征所得税三年。3.凡列入市物流信息化示范工程的项目,对其贷款,市信息办可给予适当贴息,对公益性物流信息项目,经市信息办审批,可给予适当补贴。4.对各类物流企业视其规模、资质和业务量,在发货票管理上给予方便。5.在税收上,允许物流企业经营货物运输业务的收入,按“交通运输业”征税,代理与货物运输有关业务的收入,按“代理业”征税,并允许扣除与代理业务有关的支付给其他单位的运费、检验检疫费、装卸费等相关费用。二、改善通关环境凡在物流园区内注册的物流企业和进出口企业,可实行海关监管。海关对于监管的进出口货物,采取双信息放行的办法,对转关和关内放行以纸面和电子数据放行的形式,通过港口EDI中心传输给相关物流单位。对在物流园区内设置的物流企业实行“一次报关、一次验单、一次查验”,简化手续,加快办理速度。三:工商管理政策(1)凡在园区内投资兴办物流企业均可从事国家允许的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等物流业务。物流企业要依据全市物流业的发展规划、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建设和经营,共同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2)对于新办的现代物流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组建为物流企业的注册登记,工商部门视其为新兴产业提供方便,加快办理登记发照速度。(3)凡在园区兴办物流企业到市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时,对其经营项目按运输、仓储等具体项目审批;本市的各有关管理部门要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鼓励非国有经济的物流企业的发展,鼓励外资企业和外省市企业在园区内兴办物流企业。二:我市物流发展的现状1、具备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区位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处四大物流通道的交点(东、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北、西南地区物流通道),周围500公里范围基本覆盖中国东、中部最发达的7省1市近5亿人口。合肥已经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形式并存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是全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网络体系规划中的42个节点城市之一。随着铁路枢纽建设的全面提速,机场、港口、出城口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推进,合肥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显现,为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支撑。进入21世纪之后,合肥经济增长进入加速期,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6.9%。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664.8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36亿元,进出口总额77.08亿美元,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078.3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09.29亿元。今年1-5月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6户,总数达到1563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接近2006年全年水平。随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未来我市工业仍将保持高位增长。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了需求,拓展了空间。3当前的宏观政策、环境十分有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是现代物流业作为唯一的服务行业进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合肥被确定为全国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二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和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及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更好的支撑。三是合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4近几年我市物流业呈现出总量初具规模、速度日趋加快、质量日益提高的态势。从总量看:2008年,我市物流企业600户,固定资产原价28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从业人员4万人,完成增加值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近3%,占服务业的比重为7%(上述数字不含个体户和铁路运输)。从流量看,2008年全市总货运量达到9536万吨,其中,公路7195万吨,铁路1284万吨,水运1055万吨,民航1.77万吨。从占我市货运主体的公路运输看,共有道路普货运输业户4508家(含个体户),普货运输车辆31568台、总吨位136726吨;危货运输业户26家,危险品专用车辆726台、总吨位7933.3吨。表12006-2008我市货运总量及运力结构示意图单位:万吨从增速看:纵向比较,2008年我市货运量同比增长18.6%,比2006年加快8.1个百分点;与中部省会城市横向比较,近三年来我市虽然货运总量靠后,但2006年、2007年增速居中,2008年增速第一。表22006-2008年中部省会城市货运量及增幅比较单位:万吨%城市名200620072008总量增幅总量增幅总量增幅称长沙12477.8413.516183.7329.717221.996.4武汉20485.766.222554.9310.124347.357.9郑州2669312.43173818.937351.0017.7南昌4792.935.352299.15490.705.0太原18716.85.720126.37.520960.204.1合肥6776.1210.58037.5218.69536.0718.6从质量看:涌现了一批发展较好的企业分立物流,如安泰物流、华泰物流等;一批机制灵活、经营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迅捷物流、徽骆驼等;一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如中外运、宝供物流等入驻合肥经营;原来从事传统运输业务的市运输总公司、润安集团等企业,正积极变换角色,逐步加快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运输方式的转变。占地百亩以上的物流园区及货运站场12家,主要分布在大型批发市场和工业区附近。货运车辆运力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厢式、罐式、集装箱、冷藏、重型半挂牵引、大型物件等专用车辆吨位数已占据我市营运货车总吨位数的半壁江山。危货运输企业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车辆实行了公司化经营和管理。三:我市物流存在的问题第一,物流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出现地区性集中的问题,大家都在本地建设物流中心,都想把本地建成国内一流的物流基地。从而出现了“物流热”的问题。也因此导致了部门分割的问题,使物流的管理效率地下,物流系统运转不畅通等问题。这样不仅不能物流行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反而有可能延误物流发展的进程,造成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产生负面的影响。第二,物流企业总体竞争力弱。尽管有少数几家大型物流企业,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规范的运作、明晰的战略、合理的人力资源组合、必要的学习能力。在企业竞争战略方面更多采用低价竞争,而缺乏着眼于客户需求的提供量身定做的增值服务能力。没有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和在物流管理上的标准制度。第三,物流方面的教育更不上发展的速度。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部门分割的学科体系仍然在国内物流教育领域发挥着主导地位,大部分高校还沿袭传统学科教育,很少尝试新的学科体系,再加上国内的物流人才较少,这使得学生不能学到系统的物流知识,无法领会到“物流”思想的真谛和“第三利润源”的魅力。第四,物流装备和技术水平还不高。一是国内对物流行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在此行业的投资较少,因此导致物流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企业的技术参差不齐。使得在具体运作中造成服务的不规范,增加运行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第五:仅限于政府规划,没有出台规划细则,物流规划的可行性不足;第六: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化的制定严重滞后;第七:物流业多方面都是分属不同政府部门管理,没有主导部门,致使各部门的协作不足,常常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第八:各个交通运输方式由于受分段、分头管理模式的影响各运输方式长期处于相互分割、独立发展状态;第九: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第十: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短缺四:关于物流发展的建议l.运输企业应从企业经营形式和经营规模方面进行调整。2.运输企业要提高服务意识,同服务对象结成战略伙伴协作关系3.找好切入点4.适当引进外资5.政府在促进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政府要提供良好的扶持政策)
本文标题:关于合肥市的物流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9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