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闽北山区农村综合教育改革深化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闽北山区农村综合教育改革深化发展调查研究报告闽北山区农村综合教育改革深化发展调查研究报告闽北山区农村综合教育改革深化发展调查研究报告闽北山区农村综合教育改革深化发展调查研究报告林斯坦执笔原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福建教育改革探索》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引用敬请注明出处)(引用敬请注明出处)(引用敬请注明出处)(引用敬请注明出处)按语:1994年.福建省教育委员会开展了较大规摸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福建教育改革探索”调研活动。经过各课题组的积极努力,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4个子课题组共撰写了40余篇调研论文。福建省教育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评审委员会,对调研成果进行严格评审。由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平地区教育局和省职教中心联合研究的成果《闽北山区农村综合教育改革深化发展调查研究报告》获唯一的一等奖。闽北山区主要为南平地区。全区土地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占福建省的21.7%,居全省各地市之冠,其中耕地面积210.24万亩,森林面积2598.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是我省重点林区、粮区、旅游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据1989年统计,全区平均每百个农业劳动力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6.29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97人)。平均每万亩耕地不到一名农业科技人员。由于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与增长,有70%的农业新技术不能推广,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很低。根据该区山多地广,经济欠发达,劳动力素质低的的特点,政府要求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地委和行署的领导下,几年来,闽北山区积极推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面向经济建设,着眼于大教育,采取综合配套、重点突破、实施的办法,进行整体性、配套性的改革,增强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活力,实现教育转轨,初步形成初等与中等教育规模日趋合理、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沟通、从业前与就业后教育相衔接的新格局。南平地区从1991年开始改革农村基础教育,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全区中小学普遍开设了劳动课和劳技课,许多学校开展了“一人学一技、一师帮一户、一村推一项”活动。在农村初中全面推行了初二后分流和初三后、高三后培训。至1994年,农村初二后分流班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1%。今年初三、高三毕业生培训面分别达98.4%和76.%。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南平地区还逐步调整了中小学布局,拆并分散的教学点、单人校312个,创办寄宿制小学237所;独立初中发展到143所,1993年地区的初中入学率进入了全省的前列,基本满足了该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图1)随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进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职业高中发展到34所,初步形成地区有职业教育中心、县市有职业教育骨干学校,乡有职业学校(班)的网络。1993年完成省下达职业教育招生任务的111.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53.3:46.7。全区有95.4%的行政村开展了成人文化技术教育。1993年底有1000个行政村、65个乡镇通过高标准扫盲验收。各县市还将成人教育的重点放到实用技术培训上来,建立健全了三级培训网络,全区80%的行政村设立了村级文技校,县、乡两级建立了成人教育中心。南平地区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使闽北的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在地、县、乡三级建立了由党政部门主要领导挂帅的教育综合改革领导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各级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两次以上会议,在各部门共同制定经济开发、科技推广、人才培训的规划上;在经济发展项目上,和人才的使用上;在有关设施和基地的使用上,在经费上进行了一些统筹、结合和协调工作。目前,南平地区的形势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1992年全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从1989年的40.41亿元提高到165.2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从11.38亿元提高到35.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仅704元提高到896元,增长78.5%(图2)。用行署副专员周继红的话说,经济的迅速发展,“即得益于改革开放,也得益于良好的教育基础。”但作为一个山区农村的教育,经济发展的滞后与地理条件的限制,也存在许多对发展教育不利的因素。对于这样的一个地区,研究它在教育综合改革中的经验与问题,对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山区农村和落后地区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础教育的发展中的经验和问题一一一一、、、、压缩办学点,合理布局是提高山区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压缩办学点,合理布局是提高山区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压缩办学点,合理布局是提高山区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压缩办学点,合理布局是提高山区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也是农村教育的奠基工作。当前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主要应搞好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九年义务教育,要扎扎实实地普及小学教育;二是要搞好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几年来南平地区在发展基础教育方面投入了相当的力量,1993年农村和县镇地区的小学入学率均居全省之首。(图3)在量的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提高农村小学的质量问题。在这个方面,除了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改革外,改变山区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是在短期内较快出成效的途径之一。对于山区农村的小学教育来说,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居住分散所带来的教育低效益和低质量。而且山区道路崎岖难行,经常下雨,给小学生到远处上学带来诸多不便和危险。由此就在山区产生了许多单、双人校。在这种学校里,教师和学生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的现象,与外界信息交流很少,使教师的水平也难以得到逐步的提高,不仅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质量也不高。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以后,为单人校推行集中化、集约化管理创造了可能性。南平地区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机遇,他们先在顺昌县办起了寄宿制小学,后在全地区逐步推开。建阳县对这项工作下了很大的力气。该县以溪口村为试点,做好思想工作,广泛宣传必要性,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该村会同县教育局选择了一个条件和基础较适宜的地点,村委筹集了50万元资金,不盖村部盖学校,同时,主动拨给学校一部分农田和山地,以解决学校师生的生活和学农基地问题。学校盖起了小学寄宿生宿舍,供过去40余位单、双人校和远道的学生居住,其中一些小学生过去从未离开过偏僻的山沟和自己的父母。学校还组织了生管组,安排部分教师寄宿,对学生全天的生活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管理。小学生们早上做操锻炼,白天集中上课,晚上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或观看教育电视节目。家长反映很好。总的说,在山区创办寄宿小学的做法,扩大了偏僻山区小学生与外界的信息交流,锻炼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接受较高水平的教学,活跃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为他们个性的充分发展也提供了条件。免除了过去家长对子女到远处学校上学的种种担心。教师的集中,也使教学效益提高,学校能根据需要和条件,轮流安排部分素质低的教师进行进修,以提高其教学水平。在溪口村办学取得一定成绩以后,建阳县组织其他的村来参观,介绍他们的经验,这些更进一步激起了各村的积极性,许多村委认为,你们能办到的,我们也一样能办到。回去以后,许多自然村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压缩了不少办学点。应该说,积极压缩办学点,尽可能地减少单、双人校是山区农村提高义务教育效益和质量的一个方向。二二二二、、、、减少初中学生流失要有新举措减少初中学生流失要有新举措减少初中学生流失要有新举措减少初中学生流失要有新举措无论对于全省还是南平地区来说,初中教育始终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图4、图5)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农村初中入学率大幅度提高,伴随着小学升入初中的“大进”,也产生了由于小学不合格学生难以适应初中学业而产生的辍学率增加的“大出”趋势。而且普及义务教育也与学籍常规管理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学校的学籍管理要求对表现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处罚,直至开除。如旷课49节的则为自动退学,但现在要求巩固学额,学生流失的要请他回来,不仅学籍要恢复,而且还要跟上原来的班级,因此造成学校校长教师怕学生的情况,表现坏的不能处分,一处分就流,使学校教师伤脑筋。这种情况常常会妨碍学校的正常秩序,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制止学生流失是一个问题,而把辍学生动员回校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一些人回校后由于学习成绩差和表现不好,屡遭批评而产生沉重的挫折感与失落感。许多经千辛万苦动员返校的辍学生隔不了多久又再度流失。而这些学生既缺乏文化知识又没有劳动技能,且又年小体弱难以胜任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力,常常流落在社会上,给社会和家庭制造一些麻烦。为了更好地普及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流失及再流失,南平地区在建阳县进行了一种“职业初中”的尝试。这种“职业初中”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学校,而实际上类似于职业学校和工读学校之间的教学单位,其目的是更好地保证实施义务教育,巩固学额。这些学校集中了本地常规学校中学习实在跟不上的和表现较差的辍学生。学校把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放到最低的程度,同时采取讲座或其他的授课形式传授一些从业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在德育方面,学校的宗旨是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基本准则,不进行过多的大道理和理论的灌输,使他们勇敢地面对社会和人生,使自己今后能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多做一点事。辍学生流散在社会上,离开了学校和集体,受到社会的歧视,其实他们的内心也存在着孤独感和苦闷。有些人在社会上误入歧途,成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给社会造成危害,也给他们的家长带来不尽的烦恼。而在这种学校里,学生没有了相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沉重的学习负担,学习的内容又使他们较易于接受,又能学到一些他们未来就业的一些基本技能,同时,他们又能感受到学校教师的关怀和群体生活的温暖,因此,他们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安心的,再流失的较少。这类学校也深受社会和家庭的赞同。公安部门和村委都十分支持,许多家长还亲自把学生送来,发生问题也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工作。当然,在这样的学校里,领导和教师要付出比一般学校更多的辛劳,目前的问题是他们更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三三三三、、、、切实解决分流教育与劳技教育中的问题切实解决分流教育与劳技教育中的问题切实解决分流教育与劳技教育中的问题切实解决分流教育与劳技教育中的问题初二后学生进行分流教育是目前农村地区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南平地区从1992年也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在初始阶段,也曾出现过一些问题。首先,许多学校的分流班是由教师或学校硬性划分的,大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并不情愿;其次,分流班往往是差生班,不仅学习方面差,而且在思想表现方面也较差,因此,这些班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也一般是较差的,进入分流班的学生常常会恶性循环,各方面愈来愈差;第三,尽管分流班传授了一些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但由于思想认识问题没有解决,差生之间不良影响的相互叠加,加上分流班师资的低素质和责任心不强,导致许多分流班不仅没有达到当初分流的目的,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失现象。针对这些初期出现的问题,建阳县一些中学在办班前就开始为下一届作好筹备工作,对适合于分流的对象,在上一学期就开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鉴于分流的主要阻力来自于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家长身上,通过多次的家长会和家访,反复说明道理,从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方面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在分流时,学校不搞强制性,动员后让学生主动报名,学校进行综合考评后分专业班;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学骨干当班主任,由校领导亲自兼任科任教师,一方面能协助班主任稳定班级,另一方面也提高有关课程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设施设备方面优先让分流班使用;在学生奖学金和教师考评表彰方面也划出比例名额给分流班,让学生感到学校并未歧视他们,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更重视他们,学好基础知识和职业技术技能一样会有出息;此外,由于学生之间水平相近,基本上处于一个等级之间,如果教
本文标题:闽北山区农村综合教育改革深化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9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