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①经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相对位置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与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相邻。53°N135°E115°E—135°E,39°N—53°N,纬度高,跨度大一、东北地区及其地位1、东北地区的位置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拓展:我国位置经纬度位置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48°N,135°E)帕米尔高原(39°N,73°E)曾母暗沙(4°N,112°E)黑龙江漠河(53°N,123°E)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南部分别邻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相对位置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国家月娥姑娘真腼腆,蒙着布单披三毯,度过稀泥去朝鲜,吧唧吧唧一身汗。2、东北地区在全国的地位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林业生产基地——我国三大林区畜牧业生产基地重工业基地——“共和国的长子”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1)气候条件气候要素特点影响类型气温降水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从180天(南部)到80天(北部)年降水量300-1000mm,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耕作制度:一年一熟生产品种:小麦、玉米、大豆、甜菜、亚麻等(1)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2)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3)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4)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等思考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弊:利:(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例如东北大米质量优。(2)农作物病虫害较少,因此可以发展绿色农业。(3)土壤有机质易于积累,矿物质分解和淋溶作用较弱,土壤较肥沃(4)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既缓解春旱,又可以改善土壤湿度。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其它事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2)地形条件马蹄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主要地形山地平原高原西——大兴安岭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地南——辽河平原北——松嫩平原东——三江平原森林资源丰富,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土地资源丰富,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浑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3)土壤条件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7.5%,全氮含量为0.15%~0.35%,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因素东北地区特征影响工业基础交通运输人口密度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拥有农产品和农业技术种植技术优势东北亚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机遇开发晚、密度低农业经营规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工业农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晚人口密度低↑↓农牧兴工工促农牧机械化肥工业原料技术优势外向型农业经营规模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大农业:指农业产业化形式。不但包括了农、林、牧、副、渔业,还包括了产前(农药、化肥生产)和产后(加工、销售),贯穿了一、二、三产业。东北地区地理条件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多样,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1、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2、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3、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作的需求量大。4、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出口创汇农业:又称外向型农业。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的一种农业生产结构和包括农产品加工、销售、科研、金融等服务体系在内的农业经济体系。农业布局特点看右图,找出东北地区降水量和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气温由南向北递减思考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思考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热量水分三、农业布局特点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品类型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农区舍饲养殖业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兴安落叶松、红松、樟子松、蒙古栎、白桦、人参、鹿茸、柞蚕、苹果马、牛、羊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因地制宜①东北虽然纬度高,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日照时间长,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②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区向高纬度扩展。名闻中外的响水大米出产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位于国家级名胜旅游区——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渤海风情园的旅游金三角地区。响水大米,因其生长在火山玄武岩石板地上而得名。响水大米之所以品质优良,举世无双,完全得益于其生长在世界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中。其生长的土地为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时,火山岩浆流淌凝固而形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石板上土壤的厚度约为10~30厘米,是经过亿万年的岩石风化和腐殖沉积而形成的土壤,其中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灌溉水源来自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的优质水源,水质纯净、清澈、无任何工业污染。由于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在夜晚又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地高出了2~3℃左右,在昼夜温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水稻吸收营养充分,成熟度极高。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喜玛拉雅山南坡)东南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三大林区之首白桦林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柞蚕人参苹果梨苹果广大农区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原因何在?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以使牲畜免受到寒冻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③还能防止环境污染。活动:1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草原广阔b,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活动:2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以上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商品率高商品粮基地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地理条件内部分异地形平坦集中连片耕地面积广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意义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商品化的前提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黑龙江土地利用状况特点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耕地面积广——大规模生产荒地面积广——土地后备资源丰富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2、地区专业化生产1、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2、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北部小麦:中部玉米:南部水稻:三江平原以及松嫩平原北部。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主要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3、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活动:(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专业化水平高,粮食总量及人均高。(2)有,因为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商品粮供给仍很紧张。比较东北商品谷物农业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很高。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差,单产相对较低。五、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1.农业开发中的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展(2)发展方向①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②目标:建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农业专业化区域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的比较农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①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③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农业布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粮基地建设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三大农业生产区域: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地理条件我国东北区域农业发展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农业发展方向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新颖的混合农业(生态农业)1、根据下面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主导因素)、气候、市场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3)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1)联系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2)利用了塘泥、蚕沙、蔗叶等副产品;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
本文标题: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9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