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查周期界定规程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查周期界定规程1、职业病危害因素界定1)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2)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将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除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应的项目标明为推荐性健康检查外,其余均为强制性。3)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人体只有急性健康损害并有确定的职业禁忌证的,上岗前执行强制性健康检查,在岗期间执行推荐性健康检查。对人体只有急性健康损害的危害因素均列出明确的职业禁忌证。4)如需对《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未包括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需通过专家评估后确定。评估内容见《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有特殊健康要求的特殊作业人群应实行强制性健康检查。2、职业健康检查周期界定1)职业健康检查分为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三类。2)上岗前健康检查a)主要目的是发现有无职业禁忌证,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b)上岗前健康检查均为强制性职业健康检查,应在开始从事有害作业前完成。3)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a)长期从事规定的需要开展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b)定期健康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早期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或劳动者的其他健康异常改变;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通过动态观察劳动者群体健康变化,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c)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应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决定。4)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a)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岗位前,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b)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d内,且该岗位工艺流程、使用原辅材料、操作方式、防护措施无变化的,可视为离岗时检查。5)离岗后健康检查a)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慢性健康影响,所致职业病或职业肿瘤常有较长的潜伏期,故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职业病;b)离岗后健康检查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有害因素致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劳动者从事该作业的时间长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6)应急健康检查a)当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根据事故处理的要求,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及时组织健康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确定危害因素,为急救和治疗提供依据,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继续蔓延和发展。应急健康检查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始。b)从事可能产生职业性传染病作业的劳动者,在疫情流行期或近期密切接触传染源者,应及时开展应急健康检查,随时监测疫情动态。
本文标题: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查周期界定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30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