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礼仪的含义和特征第三节礼仪的基本原则、功能和意义一、礼仪的起源二、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一、礼仪的含义二、礼仪的特征一、礼仪的基本原则二、礼仪的功能三、礼仪的意义礼仪概述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位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礼仪“礼”: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善的程度。做人先为礼“做人先为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礼仪必须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学习礼仪,传承礼仪,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民族和团体的一员。个人文明礼仪一旦养成,必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一章礼仪概论了解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了解在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我国,礼仪的起源、发展及意义,了解礼仪的含义、特征、功能。认知态度初步形成正确的礼仪观,注重礼仪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功能,形成自觉注意礼仪规范的态度。运用掌握礼仪的基本原则,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社交活动中。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礼仪趣事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礼仪趣事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礼仪的起源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它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人们对于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崇拜中。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生存环境的恶劣,人们对于许多自热现象无法做出科学解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丘陵、凶禽猛兽、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在崇拜中,人们创造了神话。祭天、敬神为主要形式的礼仪产生了。一、礼仪的起源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礼仪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形成人类社会以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原始社会时期,同一氏族成员间在共同的采集、狩猎、饮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性的语言、表情、动作是构成礼仪的萌芽。人类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进入了文明时代,礼仪的相对完整的形态逐步成熟,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结晶,从而使人和动物、文明和愚昧区别开来。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二、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二三礼仪的萌芽阶段礼仪的发展阶段礼仪的变革阶段礼仪的强化阶段四五现代礼仪阶段六当代礼仪阶段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二、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礼仪的发展阶段礼仪的萌芽阶段约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以前。礼是原始人类祈福的宗教典仪。“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二、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礼仪的萌芽阶段礼仪的发展阶段约在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的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二、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礼仪的变革阶段礼仪的变革阶段约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时期。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孔子把“礼”作为治国安邦之本“为国以礼”“克己复礼”“约之以礼”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二、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礼仪的强化阶段礼仪的强化阶段约在公元前220年的秦朝时期到公元1911年清末。礼仪规则分化为与国家政治息息相关的礼仪制度和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两个部分。“君臣之礼”“尊卑之礼”“交友之礼”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二、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现代礼仪阶段现代礼仪阶段约从1911年中华民国初期到新中国建国前。辛亥革命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性思想传入中国提供了平台,改变了封建落后的政治体制。普及教育废除祭孔读经剪辫子禁缠足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二、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当代礼仪阶段当代礼仪阶段从1949年至今。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了新型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神权天命愚忠愚孝三从四德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一、礼仪的含义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识都重要。——赫尔岑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礼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与规则。礼的核心是礼貌,礼的形式是礼节,礼的规范是礼仪。第二节礼仪的含义和特征礼貌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谦虚、恭敬、友好的行为规范,它体现着一个人的基本品质。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际过程中表示问候、致意、致谢、慰问、哀悼等惯用形式或具体规定,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一、礼仪的含义第二节礼仪的含义和特征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识都重要。——赫尔岑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礼仪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礼仪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一种情感互动的过程。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二、礼仪的特征第二节礼仪的含义和特征发展性社会性差异性继承性多样性规范性礼仪的特征第二节礼仪的含义和特征二、礼仪的特征规范性多样性继承性差异性社会性发展性礼仪是一种规范,它不是人们主观臆断形成的结果。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交际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以准则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礼仪的具体运用,会因时间、地点等现实条件不同,呈现差异。礼仪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始终,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到各种社会关系中。礼仪是逐步形成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第二节礼仪的含义和特征试金石脑力激荡有一次,在中国外交部宴请国际友人的宴会上,我方拿出了稀世国宝“九龙杯”为他们斟酒。谁知其中一位地位显赫的先生宴后竟不客气地把九龙杯装进自己的提包里,带出了宴会厅。外交人员得知后懵了。这可是稀世珍宝啊!要贵宾难堪;不要,痛失国宝无法交代,怎么办?假如你是外交人员,你会怎么做?第三节礼仪的基本原则、功能和意义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约翰·洛克礼仪的基本原则真诚尊重平等适度自信谦逊遵守信用宽容关怀一、礼仪的基本原则第三节礼仪的基本原则、功能和意义一、礼仪的基本原则真诚尊重平等适度宽容关怀自信谦逊遵守信用真诚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是礼仪的一条重要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诀窍。自信是一种内在力量,谦逊是一种美德。信用即讲信誉,在人际交往中要讲真话、遵守诺言、实践诺言宽容即与人为善,所谓宽容,是指心胸宽广、忍耐性强。第三节礼仪的基本原则、功能和意义二、礼仪的功能礼仪的功能礼仪有助于塑造良好形象礼仪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礼仪有助于调节人际关系第三节礼仪的基本原则、功能和意义三、礼仪的意义礼仪的意义注重礼仪是继承我国礼仪传统的需要注重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注重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注重礼仪是实现个人自身完美的需要第三节礼仪的基本原则、功能和意义边读边想公元前592年,当时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时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使臣是个独眼,鲁国的使臣是个秃头,卫国的使臣是个跛脚,曹国的使臣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使臣都是有毛病的。后来齐顷公带着母亲一起来观看四国使臣,见后其母和随从忍不住大笑。四国使臣约定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受到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本文标题:礼仪规范教程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31052 .html